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这青石街尽头新开的‘碧江楼’,短短数月,已是大兴城有名的酒楼之一,风味独特,与别家酒楼都大不相同。”

“那里新请了一位擅长药膳调味的江南厨娘,据说能将药性化入菜肴,滋养而不失本味,颇为精妙。”

“尤其一道‘黄芪枸杞炖乳鸽’最为温补,正适合夫人此刻调养脾胃。”

他将邀约的理由说得极其熨帖自然——为她的身体着想,而碧江楼的药膳又是如此对景。

他微微倾身,声音压低了几分,带着一丝诚挚的自嘲与邀请的恳切。

“说起来,怀瑾还有几件新近收集、尚未辨明门道的奇异物事,本就不懂,欲寻方家品鉴。”

“本想日后登门请教宇文大将军,又恐扰将军军政要务,心中忐忑。今恰遇夫人这般行家,若能借夫人慧眼一观,指点迷津,省了怀瑾多少踌躇忐忑。”

他轻描淡写地提到了宇文成都,又将“请教”的对象顺理成章地落到了“行家”杨雪霁身上,既隐含了对宇文成都信息的试探空间,又将这顿饭的目的再次包装成了风雅研究。

更微妙的是,他点出了宇文成都的“军政要务”不容打扰,无形中将杨雪霁置于一个能替丈夫分忧的“贤内助”位置,以为如此能满足她的身份认同感。

层层铺垫,步步为营。

此刻的杨雪霁,经过清雅的茶谈、被欣赏的愉悦、以及对自身地位在“贤内助”层面的微妙强化,心中防线已悄然松懈了不少。

药膳温补的提议确实切合她体弱畏寒的实际需求,更何况在碧江楼这种地方探讨,显然比独自回府更安全,也是一个可进可退的场合。

拒绝,反而显得刻意生疑。

她抬起眼,对上谢怀瑾那双清澈坦荡、似乎只余下盛情邀约与期待回应的眼眸,终于缓缓点头。

“如此……”杨雪霁的声音带着病中久坐后的微哑,却也有了回暖的轻柔,“便有劳谢侍读费心安排了。”

谢怀瑾眼中笑意更深,如同春风拂过冰封的湖面。

“怀瑾之幸。”他起身,姿态优雅地替杨雪霁拉开了圈椅。

雅室的门轻轻开启,廊外清新的空气夹杂着远处若有若无的食物香气涌了进来。

杨雪霁裹紧了风氅,迈步而出。

谢怀瑾紧随其后,神态温雅自若。

阳光落在两人身上,一个清瘦病弱,一个风姿卓绝,走向不远处的碧江楼。

一切看起来如此自然,仿佛这半日的茶叙与接下来的午膳,真的就是一场名士才女间的风雅偶聚。

然而,在步出静尘轩门口,即将汇入主街人流的瞬间——

一个低头捧着食盒匆匆走过、看似酒楼小厮的年轻人,借着与杨雪霁错身的刹那,一个极其微小的蜡丸,被以快到看不清的动作,巧妙塞入了她拢在袖中的指尖。

杨雪霁脚步没有丝毫迟滞,脸上亦无任何异色,借着袖袍的遮掩,冰凉的蜡丸已被精准收入贴身袖袋。

指尖触碰到蜡丸时,一缕细微却熟悉的墨香——来自惊鹿用来写地址信封的特制松烟墨钻进鼻腔。

杨雪霁心湖骤起波澜!

这是惊鹿的警示,也是提醒。他在暗处,想必也知道了杨雪霁“偶遇”谢怀瑾的事情。

她前脚刚出铁匠铺雇佣暗卫,后脚谢怀瑾就已设局出现。

这绝非寻常巧合,这位谢学士的耳目之灵、心思之深、布局之快,远超她的预估。

而碧江楼之宴,也不会那么简单。

前有谢怀瑾步步为营的“风雅”陷阱,后有惊鹿的冰冷警示。

杨雪霁唇角那抹因风雅谈吐而生的浅浅笑意尚未完全散去,眼底却已凝起更幽深的冰寒。

碧江楼就在前方。

临近午时,碧江楼雕梁画栋,丝竹管弦袅袅。

金箔镶嵌的巨幅黑底匾额高悬于飞翘的重檐之下,三个银钩铁画的“碧江楼”大字在日光里灼灼灿然。

此楼高达三层,飞檐斗拱层层叠叠,挑起的檐角如同凤凰振翅,在长安城灰扑扑的天幕下勾出几道欲燃的金红轮廓。

喧哗声浪与人流在踏入那扇包嵌铜钉的巨大朱漆门扉瞬间便被隔绝开去,仿佛撞进另一个世界。

楼内高堂阔朗,紫檀为柱,廊柱根根皆需两人合抱,柱身蟠龙盘旋向上,隐入上方深邃的光影里。

地面上铺就的青金水磨石砖光滑如镜,倒映着头顶数十盏琉璃宫灯幽幽的光晕。

空气里浮动着一种清雅繁复的暗香——是上好的檀香、沉水香混合着酒香、茶香、菜肴异香,以及新近打蜡的光油气味,粘稠馥郁,如同无形的暖云。

老板早已候在门内,一个富态圆润的中年人,穿着簇新的湖蓝杭绸福字长袍。

一见谢怀瑾,那张脸上每一道皱纹都绽开了谄媚热情的笑意,急趋几步上前,未语先躬身——

“谢公子大驾光临!小店蓬荜生辉!”

他声音洪亮圆润,带着一点刻意压低的激动和受宠若惊,目光扫过杨雪霁时,惊鸿一瞥的惊艳后便迅速转化为更加深切的恭敬,“这位贵人安好,快请,快请入内院歇息!”

他一边引着二人向里走,一边嘴里如同开了闸的河水,滔滔不绝起来,带着商人特有的精明炫耀与攀附讨好。

“公子您可真是会挑地方,这碧江楼短短数月便声名远扬,能在长安城坐稳‘食绝’二字,靠的就是这一份闹中取静,又占尽风物大观的气派。”

“尤其是后院那两座宝贝——‘东南揽月亭’、‘西北听涛亭’,那可是老朽半生研究之心血!”

“三层之数,飞檐比肩雁塔。端坐其上,整座长安城尽在脚下。前可观灞水如练穿城过,后能望终南雪顶接云峰。多少王公贵族来了,都为这两座楼亭流连忘返呐……”

喋喋不休的介绍声中,穿过层层回廊与喧嚣热烈的正堂宴厅,再转过一片假山玲珑、曲水萦绕的精致庭院,眼前豁然开朗。

庭院尽头,两座孤拔超逸、八角飞檐的巨大凉亭拔地而起,直上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