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科幻小说 > 未来勘探档案 > 第152章 星之渊的风雪与现实的门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52章 星之渊的风雪与现实的门

星之渊的风雪比想象中更烈,鹅毛般的雪片打在脸上,像无数细小的冰针。陈默裹紧冲锋衣,怀里抱着用保温毯裹好的青铜碎片,碎片的温度透过布料渗出来,带着一丝若有若无的暖意,却暖不了他冻得发僵的手指。

“地图上的标记就在前面的冰川里。”小张举着冻得结霜的GpS,屏幕上的红点已经静止了半个钟头,“可这风雪太大,根本找不到入口。”

老周拄着冰镐,每走一步都要陷进半尺深的积雪里:“我看这地方邪乎得很,哪有什么‘生命核心’,怕是你爷爷记错了。”他呼出的白气瞬间凝成霜,“再这么耗下去,不等找到东西,咱们就得冻成冰棍。”

卡雅把最后一点星芽粉末裹进纱布,塞进林夏的保温箱缝隙里。保温箱的温度显示器已经开始闪烁,电量只剩下不到百分之十。“林夏的体温在降,”她的声音带着哭腔,“保温箱撑不了多久了。”

陈默抬头望着眼前白茫茫的冰川,风雪把冰川的轮廓磨成了模糊的影子,像一头蛰伏的巨兽。他掏出那半块拼好的青铜碎片,碎片上的螺旋纹在风雪里黯淡无光,连最基本的共鸣都消失了。这几天,他们跟着地图的标记在冰川里转了无数圈,除了冰缝和呼啸的寒风,什么都没找到。

所谓的“星之渊”,所谓的“生命核心”,或许从一开始就是个谎言。就像矿场的假文物,就像智械禁区的骗局,那些关于星之民的传说,终究抵不过现实的冰冷。

“回去吧。”陈默的声音在风雪里有些发飘,这是他从决定来星之渊后,说的第一句软话。

小张愣住了:“不找了?”

“不找了。”陈默低头看着怀里的碎片,突然觉得很可笑。他曾以为这些带着螺旋纹的东西是希望,是能跨越生死的钥匙,可到头来,它们连让林夏多维持一度体温都做不到。“星之民救不了她,传说也救不了她。”

老周松了口气,拄着冰镐转身:“早该这样了。这世上哪有什么神仙药,治病还得靠医生,靠医院。”

回去的路比来时更难走。保温箱的电量彻底耗尽时,他们在冰川边缘遇到了一户放牧的藏民,用牦牛把林夏驮到了最近的县城。县城的医生看着林夏的伤势,摇着头说:“我们治不了,得去大城市,找最好的医院。”

陈默没有犹豫,联系了最近的救援直升机,把林夏送到了省会城市的医院。可检查结果依然让人绝望——林夏的大脑活动持续减弱,神经系统像是被某种未知的力量封锁了,现代医学的所有手段,都只能维持她的基本生命体征,无法唤醒她。

“她的身体机能一切正常,就像……就像意识被关在了一个打不开的房间里。”主治医生推了推眼镜,语气里带着无奈,“我们尝试过神经刺激、药物诱导,甚至最新的脑机接口,都没用。”

陈默坐在病房外的长椅上,看着玻璃窗里林夏安静的睡颜。她的手指上还戴着那串贝壳手链,小珍珠的光芒已经微弱到几乎看不见。小张和苏菲去联系国外的医院了,老周和卡雅在收拾行李,每个人都在努力,却都在无声地承认:他们失败了。

手机突然震动起来,是一条推送新闻,标题很醒目:“全球顶尖智能科技医院‘创世医疗’宣布,成功运用纳米机器人修复植物人受损神经,首例患者已苏醒。”

陈默的手指猛地攥紧了手机,屏幕的棱角硌得手心生疼。创世医疗,位于瑞士日内瓦,汇聚了全球最顶尖的智能科技和医疗资源,他们研发的纳米机器人能穿透血脑屏障,精准修复受损的神经细胞,是目前医学领域最接近“奇迹”的地方。

这或许是最后的希望。不是星之民的传说,不是青铜碎片的神秘力量,而是人类自己创造的科技。

他站起身,走到病房门口,透过玻璃看着林夏。阳光透过窗户照在她脸上,给她苍白的皮肤镀上了一层柔和的光晕。“等我。”他在心里说,这一次,他不再寄望于那些虚无缥缈的螺旋,他要靠自己,靠人类实实在在的智慧,把她从那个“打不开的房间”里带出来。

陈默去办理了转院手续,联系了创世医疗的国际部,支付了高昂的押金。当他把林夏送上飞往日内瓦的医疗专机时,手里的青铜碎片被他悄悄放进了行李箱的夹层里。

他不再需要这些东西了。

飞机起飞时,陈默看着窗外逐渐缩小的城市轮廓,心里没有了之前的焦虑和执念,只剩下一种平静的坚定。他不知道创世医疗能不能创造奇迹,不知道林夏还要睡多久,但他知道,他不能再把希望寄托在那些看不见摸不着的传说上。

他要守在她身边,用最笨的方法,等她醒来。就像守着一株冬天的植物,不寄望于突如其来的春天,只默默浇水、施肥,等她自己积蓄够了力量,破土而出。

手机里,小张发来消息:“创世医疗的院长说,他们愿意尝试,哪怕只有百分之一的希望。”

陈默回了个“好”,然后关掉手机,转头看向医疗舱里的林夏。她的呼吸依然微弱,却很平稳,像在做一个漫长的梦。

或许,真正的螺旋,从来不是那些刻在青铜上、藏在传说里的纹路,而是人心里那股不肯放弃的韧劲——一圈又一圈,哪怕走得慢,哪怕看起来在原地打转,也终究会朝着一个方向,慢慢靠近希望。

他不知道这个过程要多久,但他愿意等。用人类的时间,用现实的温度,等那个被关在房间里的意识,自己推开那扇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