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糊涂县令贾清廉 > 第268章 小石头“背”律条,童声童语镇御史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68章 小石头“背”律条,童声童语镇御史

巡按御史周廷玉端坐平安县大堂之上,面沉似水,如同阎罗判官。他随手翻阅着钱多多呈上来的矿务账册,手指在某一页上轻轻敲击,发出沉闷的“笃笃”声,每一声都像敲在钱多多的心尖上,让他抖如筛糠。杜明远垂手立于堂下,表面镇定,心中却已绷紧了一根弦,他知道,周廷玉这是在寻找发难的突破口。

果然,周廷玉合上账册,抬起眼皮,目光如冰冷的锥子,刺向杜明远:“杜县令,这账目上记载,上月购置一批矿镐、铁锹等物,耗银一百二十两。据本官所知,市面行情,此类粗铁器具,均价不过五钱银子一件,即便量大,百两足矣。你这多出的二十两,作何解释?莫非……是有人中饱私囊?”

他话音不高,却字字诛心!钱多多一听,眼前一黑,差点瘫倒在地。那二十两,是他为了“凑整”好看,又想着预留点“活动经费”,虚报上去的!本以为天衣无缝,没想到这御史眼睛这么毒!

杜明远心中也是一凛,知道这是周廷玉在故意找茬,但他一时也无法立刻辩解清楚采购的具体细节和溢价原因(如紧急采购、特殊定制等),正欲开口周旋。

就在这时,一个清脆稚嫩、却异常清晰的童声,从大堂侧门方向传来,打破了死寂:

“《大明律·户律·课程》有云:‘凡民间煎炼、开凿矿冶,初开之年,免其课税三年,以为工本之资。其器具物料采买,若有溢价,须明列缘由,经有司核实,方可准销,然总额不得逾市价三成。’”

满堂皆惊!所有人都循声望去,只见侧门边,小石头不知何时站在那里!他依旧穿着那身洗得发白的旧衣裳,小脸严肃,腰杆挺得笔直,一双大眼睛毫无惧色地看着堂上的周廷玉,刚才那段引经据典、条理分明的律法条文,正是出自他口!

刹那间,大堂内落针可闻!钱多多忘了害怕,张大了嘴巴;杜明远眼中闪过极度的惊讶;孙慢慢慢悠悠地捋着胡须,眼神深邃;连抱刀站在角落的红姑,都微微挑了一下眉梢。

最震惊的,莫过于周廷玉!他身为巡按御史,对《大明律》自然烂熟于心,小石头所背的,正是关于矿冶课程减免和物料采买核销的条款,一字不差!而且,这孩子引用的时机、针对的问题,恰到好处!他是在用律法告诉周廷玉:平安县银矿初开,享有三年免税优惠,采购物料即便有溢价,只要理由正当、经过核实,且在合理范围内(不超过市价三成),是符合律法规定的!你周廷玉抓住二十两银子说事,是在吹毛求疵,甚至可能不懂装懂!

周廷玉死死地盯着小石头,脸上那副万年不变的冷峻表情第一次出现了裂痕!震惊、疑惑、甚至是一丝被冒犯的恼怒,交织在他眼中。一个看起来不过七八岁、衣衫褴褛的小乞丐,怎么可能如此娴熟地引用《大明律》?而且是在这种场合,用如此镇定自若的语气?

他猛地站起身,手指着小石头,声音因惊疑而有些尖厉:“你……你是何人?!这律法条文,是谁教你的?!”

小石头面对御史的厉声质问,没有丝毫退缩,反而向前迈了一小步,依旧用那清脆的童声回答,话语却石破天惊:“律法乃天下公器,何须人教?心中有公道,自然识得律法精神。大人身为御史,纠察百官,更应熟读律例,明辨是非,岂可仅凭臆测,便妄加指责,寒了地方官吏为民办事之心?”

这番话,哪里还像是个孩子说的?这分明是饱读诗书、深谙世故的士大夫的口吻!逻辑清晰,不卑不亢,绵里藏针,直接点出了周廷玉“臆测”、“妄加指责”的不是,还抬出了“寒了民心”的大帽子!

周廷玉被噎得脸色一阵青一阵白,指着小石头,半晌说不出话来。他纵横官场多年,何曾受过如此顶撞?而且还是被一个孩子!可偏偏这孩子说得句句在理,让他无法反驳!

杜明远趁机上前一步,躬身道:“御史大人息怒!此孩童乃县中收养的孤儿,名唤石头。虽年幼,却天性聪颖,时常在学堂窗外旁听,或许是从陈先生处听得只言片语。孩童无知,言语冲撞,还请大人海涵!至于账目之事,下官可即刻将采买明细、工匠作保、市价比对等一应凭证取来,供大人详查,绝无丝毫隐瞒!”

周廷玉深吸一口气,强压下心中的惊涛骇浪。他重新坐下,目光却再也无法从小石头身上移开。这孩子……太不寻常了!那份气度,那份言辞,绝非凡俗孩童所能有!他心中瞬间闪过无数念头:落难官宦之后?隐士高人的弟子?还是……更惊人的来历?

他挥了挥手,语气复杂:“罢了!账目之事,容后再议。杜县令,你先将这孩童带下去……好生看顾。” 最后四个字,他咬得格外重,意味深长。

小石头被杜明远示意带下堂去,临走前,他又回头看了周廷玉一眼,那眼神清澈却深邃,仿佛能看透人心。

小石头一鸣惊人,镇住了冷面御史!

可他这番表现,是福是祸?

周廷玉那句“好生看顾”,是起了疑心,还是动了别的心思?

这孩子的身世谜团,因此被推到了风口浪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