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云龙海 > 第84章 重建纪元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云海联邦的旗帜,那面绣着星辰与橄榄枝的蓝布,在带着焦土味的微风中勉强舒展开来。它立在一片新垒的土台上,下面是刚刚压实的、混合着瓦砾和希望的土地。

废墟上的生机

那株从钢筋水泥缝隙里钻出的新芽,并不是什么奇花异草,只是一棵普通的狗尾巴草,杆子细得可怜,但在稀薄的阳光下,却绿得扎眼。它脚下,不再是死寂的焦土,而是被大型工程机械粗略平整过、又由穿着各色工服的人们用锄头和铁锹细细翻整过的土地。空气里弥漫的不再是纯粹的硝烟味,而是泥土的腥气、汗水味,以及远处临时食堂飘来的、寡淡却热乎的汤饭气息。

龙族留下的那些“蓝图”,没有镶金嵌玉,只是化成了工棚里沾满泥点的图纸,和人们口口相传的、最简单实用的法子。自动化生态修复系统确实在轰鸣,但它们旁边,总跟着联邦的生态工程师和当地的老农,一边看着数据屏,一边蹲下身捏一把土,争论着该种耐旱的土豆还是能固氮的豆子。高耸的城市天际线还没影儿,倒是先立起了一排排规整的、用再生材料搭建的临时住房,屋顶上晒着衣服,窗台上摆着劫后余生的几盆绿植,烟囱里冒着炊烟。

龙族的基因工程技术,最先惠及的不是什么高端领域,而是田垄地头。种子站分发下去的,是长得快、产量高的新种玉米和抗旱小麦。解决粮食危机这话说起来轻松,背后是农技员蹲在田埂上磨破的嘴皮,是老农将信将疑试种后、看到丰收时咧开的笑脸。悬浮列车在远未修复的干线上试运行,吭哧吭哧,远谈不上惊人速度,但能把边缘聚居点的草药和矿石运到中心集市,换回急缺的药品和工具。个人终端普及了,最多的信息交流是哪里需要劳力,哪家找到了失散的亲人,哪种土方子对战后常见的咳疾有效。医疗技术的突破,意味着野战医院里,那些断腿的士兵终于不用面对截锯,意味着因辐射病整夜哭闹的孩子,能渐渐安稳睡去。

阴影下的暗流

但这片艰难却充满生机的重建图景下,阴影一直在悄然蔓延。不是所有人都拥抱这“龙族赐福”的新时代。在集市角落,在昏暗的酒馆里,有人低声议论,说这技术来得邪门,上一次依赖“天外之力”的文明坟头草都几丈高了。他们自称“净化者”,坚信龙族的知识是裹着蜜糖的毒药,是引来更大灾祸的引线。他们不仅动嘴皮子,开始偷偷破坏新建的净水管道,在人群中散播恐慌,说用了基因作物会断子绝孙,说新式医疗会在人体里埋下控制的种子。

联邦议员李薇,一个身上还带着弹片伤痕、走路微跛的中年女人,是推动利用龙族科技重建的坚定派。她成了“净化者”的眼中钉。他们不仅恨她的主张,更恨她身上那种从尸山血海里爬出来的、近乎固执的务实和乐观。

联邦安全部的特工张强,奉命追查“净化者”。他查到线索,“净化者”计划在联邦议会审议新《科技发展法案》时,对李薇下手。张强在阴冷的下水道管网里追踪他们的首领,发现了被炸毁的生态滤水装置核心部件,证据确凿。但他也暴露了行踪,在错综复杂的管道里被堵住,枪战过后,身负重伤,通讯器也被打坏,困在黑暗里。

李薇得知暗杀计划和张强的困境后,做了一个让同僚震惊的决定。她没有加强警卫躲起来,反而要求照常举行议会听证,并允许公众旁听。她说:“堵不如疏,恐惧只能用阳光来晒。”

听证会上,面对“净化者”煽动起来的、群情激愤的民众,李薇没有念稿子。她指着窗外那片忙碌的工地,声音平静却有力:“看那边,那新芽,那炊烟!我们争论的不是什么高深莫测的龙族秘法,是让孩子们明天早上有碗热粥喝,让受伤的兄弟能重新站起来!你们担心科技是祸害,我懂!我也怕!但让我们变成惊弓之鸟,因噎废食,才是真正的失败!”她目光扫过人群里那些眼神闪烁的“净化者”,“你们说要净化,要回到过去?回不去了!家园毁了,亲人没了,我们只能往前砍!这技术是工具,斧子能劈柴也能伤人,关键看握在谁手里!我们联邦人,连死都不怕,还怕学着用好一把新斧子吗?”

她的声音不高,却像锤子一样敲在每个人心上。没有大道理,只有活下去的硬道理。

与此同时,濒死的张强,用最后力气接通了一条备用线路,将证据和首领的身份信息传回了总部。就在“净化者”首领以为得计,准备在会场引爆身上的炸弹时,被冲进来的安全部队死死按在地上。

危机解除,但李薇脸上没有胜利的喜悦。她看着被带走的首领那张扭曲的脸,看着台下部分民众依然存疑的眼神,她知道,这场斗争远未结束。科技与传统,创新与守护,需要在每一天、每一件事上寻找平衡。

云海联邦的未来,就像那株在瓦砾中摇曳的狗尾巴草,脆弱,却有着压不垮的韧性。希望,也正是在这种艰难的平衡和不断的挣扎中,一点点挤出生存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