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夜笼罩着明州城,仿佛给这座繁华的都城披上了一层神秘而沉重的面纱。在城郊的一座古老而破败的宅院内,前朝遗臣们正秘密集结,一场关乎国家命运的阴谋正在悄然酝酿。
宅院的主人是已故前朝工部尚书张德辉的侄子张景文,他虽被官方认定为病逝,实则多年来一直隐姓埋名,暗中为前朝遗臣效力。今晚,这座宅院内灯火通明,气氛紧张而庄重。
张景文身着一袭深色长袍,面容清瘦却透着一股锐气,他立于厅堂之上,目光扫视着在场的每一个人。厅中坐着的,都是前朝的旧臣和地方豪强的代表,他们的脸上都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兴奋与紧张。
“诸位,今日召集大家前来,是因为时机已经成熟。”张景文的声音低沉而有力,每一个字都似经过精心斟酌,“新政权的改革政策已经引起了广泛的不满,民间的舆论也因雷击事件而转向对我们有利。现在,是时候行动了。”
此言一出,厅内众人纷纷点头附和,眼中闪烁着希冀的光芒。其中一名老臣站起身,拱手道:“张公子所言极是。我等已经受够了新政权的压迫,是时候让前朝的辉煌重光了。”
张景文微微一笑,他的眼神中闪过一丝狡黠,“我已经与几位地方豪强达成了协议,他们愿意在复辟时提供兵马和财力支持。同时,我们还与倭寇和白莲教的残余势力建立了联系,他们将在关键时刻协助我们。”
厅内顿时响起一片议论声,众人对这突如其来的联盟感到惊喜。张景文的计划显然已经布局多时,而他此刻的宣布,无疑是将这股暗流推向了高潮。
“倭寇和白莲教?”一名年轻的地方豪强代表惊讶地问道,“他们为何愿意与我们合作?”
张景文轻轻一笑,他的眼神中闪过一丝不屑,“因为他们与我们有着共同的敌人——新政权。倭寇希望在复辟后获得贸易特权,而白莲教则企图借助我们的力量扩大他们的势力范围。”
此时,倭寇的代表田中一郎和白莲教的圣女青鸢也出现在厅堂内。田中一郎身着和服,面容冷峻,他的目光与张景文交汇时,透出一丝不易察觉的野心;青鸢则一身素白衣衫,面无表情,但眼神中难掩一丝急切。
“张公子,我倭寇愿助前朝一臂之力,但希望复辟成功后,我们能在沿海地区获得更多的贸易口岸。”田中一郎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
青鸢也在一旁补充道:“白莲教愿为复辟行动提供内应,但希望新朝能承认我们的合法地位,并给予我们更大的活动空间。”
张景文点了点头,他早料到他们会提出条件,“诸位放心,只要复辟成功,大家的条件都会得到满足。现在,我们必须齐心协力,确保计划的每一个环节都完美无缺。”
随着计划的逐步展开,前朝遗臣们开始在各地暗中活动,联络更多的支持者。他们在民间传播对新政权不满的舆论,试图煽动百姓的情绪;同时,与地方豪强和世家的联络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
然而,这一切并未完全逃过新政权的耳目。萧清凰在宫中设立的细作网络,已经开始捕捉到一些零星的情报。
“陛下,我们的细作在明州发现了一些可疑的动向。”陆九渊的声音透着一丝急切,他刚从情报室赶来,手中拿着一份密报,“前朝遗臣们似乎在秘密集结,试图联合地方豪强和倭寇,发动复辟。”
萧清凰的凤目微微一凛,她早已预感到会有这样的时刻,但没想到来得如此之快。她沉声问道:“可有证据表明,他们的计划已经进入实施阶段?”
陆九渊点了点头,“是的,陛下。细作在张家旧宅附近发现了可疑人物的活动,还截获了一份密信,信中提到复辟行动将在秋收之后正式展开。”
萧清凰的面容愈发冷峻,她知道,这是一场关乎国家命运的生死较量。她必须迅速行动,绝不能让复辟势力有可乘之机。
“传令下去,加强明州的监控,暗中搜集更多证据。”萧清凰的声音低沉而有力,“同时,通知林墨将军,让他做好准备,必要时采取武力行动。”
陆九渊领命而去,萧清凰独自坐在龙椅上,心中思潮起伏。她深知,前朝遗臣的复辟行动,不仅是对新政权的直接威胁,更是一场政治合法性之争。而这场斗争的背后,还隐藏着更复杂的势力交织。
此刻,在明州城外的一处隐秘据点内,张景文正在与田中一郎和青鸢密谈。他们商讨着如何在复辟行动中发挥各自的优势,确保计划的万无一失。
“张公子,我倭寇的军队已经准备就绪,只要复辟行动一开始,我们即可在沿海地区发动攻击,制造混乱。”田中一郎的声音中透着一丝兴奋,他的眼神中闪烁着对权力的渴望。
青鸢也微微一笑,她的声音清冷而坚定,“白莲教的教众们也已整装待发,随时可以响应号召。只要新政权的防线出现漏洞,我们便会趁机而入。”
张景文点了点头,他的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豪情,“有了大家的支持,复辟行动必将成功。到那时,前朝的辉煌必将重现,而我们也将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然而,就在他们沉浸在胜利的幻想中时,一名暗哨突然闯入,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慌张:“不好了!新政权的细作发现了我们的据点,正朝这里赶来!”
张景文心中一惊,他意识到,这场复辟行动的序幕,已经提前拉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