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崇祯一拳歼八百,全大明跪喊真神 > 第124章 数据考核,工厂炼人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24章 数据考核,工厂炼人

进入工厂的第二天,赵大柱和同来的几百名新工人就被分配到了各自的岗位上。

赵大柱被分在喂料岗位,工作内容极其简单,将一捆捆处理好的原棉,按照规定重量,投入到一台轰鸣作响的梳理机入口。

他身边站着一个老师傅,只花了不到一刻钟的时间,就教会了他全部流程。

“记住,每次放料,不能多于这个刻度,也不能少于这个刻度。”老师傅指着机器上的一个标线。

“每隔一个时辰,会有人来检查你的投料精准度和节拍,这些,都关系到你今天的工钱。”

说完,老师傅就走开了,去指导下一个人。

赵大柱站在巨大的机器旁,感受着脚下地板的震动和耳边的噪音,心里一阵发慌。

这和他过去在小作坊里,一边和师兄弟们聊天,一边慢悠悠织布的场景,完全是两个世界。

这里没有交流,没有闲谈,只有机器永不停歇的声音。

他试着按照要求,拿起一捆棉花,看准时机投了进去,动作有些笨拙,引得旁边流水线上的一个老工人投来一个轻蔑的眼神。

工厂里最引人注目的,是每个车间尽头那块巨大的黑板,上面用白色的石灰水,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名字和数字。

“姓名:王二麻子。岗位:精纺A-3。今日产量:421单位。废品率:1.7%。预计薪酬:112文。”

“姓名:李狗蛋。岗位:粗织b-7。今日产量:389单位。废品率:2.5%。预计薪酬:98文。”

张承业推行的绩效考核制度,以一种最直观的方式,展现在所有人面前,每个人的工作成果都被量化成一串冰冷的数字,并直接与他们的收入挂钩。

一个名叫刘福的老织工,在传统作坊里干了三十年,是远近闻名的好手。

他能织出十七种不同的花纹,对各种丝线的特性了如指掌,可在这里,他的那些引以为傲的技艺,变得一文不值。

他被分配去操作一台半自动织机,任务是监控布匹的平整度,一旦发现瑕疵,就立刻按下按钮停机。

这工作听起来简单,但需要精神高度集中。

老花眼让他看得有些吃力,而习惯了慢工出细活的他,总是跟不上机器飞快的节奏。

一天下来,他负责的布匹,废品率高达8%,在黑板上排名倒数第一。

晚上领工钱的时候,他只拿到区区三十文钱,而隔壁那个二十岁出头的毛头小子,只因为眼疾手快,就拿了一百五十文,是他的五倍。

刘福攥着那几枚可怜的铜板,回到工厂分配的八人间宿舍里,一言不发地坐在床板上。

同屋的工友递过来一个窝头,他摇了摇头,眼眶有些发红。

“想不通啊……”他喃喃自语,“我刘福织了一辈子布,手艺谁不夸?到了这儿,怎么就连个毛头小子都不如了?这到底是个什么地方……”

“刘师傅,别想了。”一个年轻工友劝道,“这里不认手艺,只认快慢。你得忘了以前那套,把自己当成机器的一部分,才能挣到钱。”

“把自己当成机器……”刘福咀嚼着这句话,心中一片苦涩。

然而,巨大的压力之下,同样也隐藏着巨大的诱惑。

赵大柱虽然第一天手忙脚乱,但他年轻,学得快。

第三天,他已经能完美地跟上机器的节拍,投料精准度达到了99%以上,到了月底结算工钱时,他拿到了足足二两八钱的银子。

当他把沉甸甸的银子攥在手里时,所有的疲惫、紧张和不适,都瞬间烟消云散。

他想起在老家,辛辛苦苦干上一年,也未必能攒下这么多钱。

他立刻给家里写了信,让弟弟妹妹也来天津。

赵大柱的成功,像一剂强心针,刺激着车间里的每一个人,那些还在犹豫、还在抱怨的老工匠们,看着别人鼓起来的钱袋,再摸摸自己干瘪的口袋,竞争的欲望,被赤裸裸地激发了出来。

就在工人们逐渐适应这种新模式时,他们并不知道,在车间不起眼的角落里,在他们头顶的房梁上,一直有几双眼睛在默默地注视着一切。

他们是锦衣卫内部新成立的数据核查司的探员。

他们的任务不是抓人,而是核查数据。

他们不与任何人交流,只是用随身携带的炭笔和本子,记录着工人的出勤、机器的运转时间、以及黑板上绩效数据的真实性。

他们是皇帝的眼睛,确保这个庞大的工厂系统,不会因为任何人为因素而出现数据偏差。

终于,有人在重压之下,动了歪脑筋。

一个名叫孙猴子的工人,负责检验布匹质量,为了提高自己的检验量,他开始故意放过一些有微小瑕疵的布匹,将其标记为合格品。

这样一来,他每天的数据都非常亮眼,工钱也名列前茅。

他为自己的小聪明沾沾自喜了三天。

第四天下午,正当他准备故技重施时,两名身穿黑色劲装,面无表情的汉子,突然出现在他身后。

“锦衣卫数据核查司。”其中一人亮出了一块令牌,“孙三,工号735。经数据比对,你负责检验的布匹,在下游工序返修率异常,高于平均值12.4%,存在主观渎职行为。跟我们走一趟。”

孙猴子吓得魂飞魄散,当场跪倒在地,连声求饶。

但锦衣卫探员根本不理会他的哭喊,一人一边,像拖死狗一样把他架了起来。

在整个车间数百名工人惊恐的注视下,孙猴子被直接拖出了厂房。

没有人知道他被带去了哪里,只知道从那天起,再也没人见过他。

而车间的那块大黑板上,他的名字被一条线划掉,旁边写上了两个字“开除”。

整个工厂,瞬间陷入了一种诡异的严谨和效率之中。

紫禁城,御书房。

朱由检的系统界面上,一条新的数据流正在稳定刷新。

【天津国营织造总局:劳动力优化率提升15.7%。】

【生产效率提升9.3%。】

【工人满意度指数:-5.2%,波动中。】

【系统评估:劳动力初步筛选与规训完成。模型运行正常。】

系统将工人满意度归类为“正常范围内的情绪波动”,不再关注,对他而言,只要系统在高效运转,个别零件的情绪参数,并不在核心考量范围之内。

紧接着,新的指令开始生成。

【警告:单一工业节点(天津织造总局)劳动力已趋于饱和。】

【警告:帝国工业化进程需要更多元化的劳动力供给。西山炼钢厂扩建计划、西山新一号煤矿开采计划已获批。】

【系统推演:预计未来六个月内,劳动力缺口将达到15万人。当前自由劳动力池无法满足需求。】

【建议:启动第二阶段劳动力转化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