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四月二十,寅时刚过,天际还挂着疏星,王桂花就起来忙活了。

王桂花将大早上烙好的饼子和煮熟的鸡蛋塞进青文的行囊,又反复检查那个装着银子的蓝布包是否藏得稳妥。穷家富路,说是需要三两,王桂花特意装了五两,生怕父子俩到了府城银钱不趁手。

“到了府城,万事小心。跟好赵家的人,拿好咱的行李。”王桂花替儿子理了理新做的青色长衫衣领,眼圈有些发红,“钱要贴身收好,防着点人。吃饭住宿也别太省,身体要紧。”

正说着陈满柜驾着骡车过来了,他今天是特意来送二弟陈满仓和青文去县城的。

陈满仓把行囊放到骡车上回头喊青文:“时候差不多了,该走了。不好让人家等着咱。”

陈青文最后看了一眼晨光熹微中的家,深吸一口带着露水清香的空气,转身爬上骡车。

陈满柜吆喝一声,鞭子轻响,骡车吱呀呀地驶出村子,碾过村道上零落的花瓣,向着县城方向而去。

天色渐明,道路两旁,已有农人在田间忙碌。

抵达县城北门时,朝阳刚刚跃上城头。城门外果然已聚了几辆车马。赵家的一个中年仆役穿着整洁的灰布短褂,正拿着名册清点人数。

见到陈满柜的骡车,他快步迎上来,客气地拱手:“可是永宁镇陈青文陈公子?”

“正是。”青文连忙下车还礼。

仆役看了看名册,笑道:“小人赵福,奉我家老爷之命在此等候。请陈老爷和陈公子稍候,待青石镇的吴公子到了,我们就出发。”

不多时,吴志远也坐着一辆驴车赶到。赵友良、冯宝树、钱启明三人则同乘一辆宽敞的马车,由赵家另一个仆役驾车。

赵友良从车窗探出头,热情地招呼:“陈兄,吴兄,快跟上,咱们这就出发!”

陈满仓父子和吴志远父子登上赵家另一辆马车,陈满柜看着赵家车队出发才驾着空车返回。

车队出了北门,沿着官道向东北方向行进。赵家的马车果然舒适,车内铺着软垫,里面还备了茶水点心。一路景色开阔,倒是冲淡了离别的愁绪和考试的紧张。

“我家这商队每月都要跑两三趟府城,”赵友良隔着马车窗户说道,“这条路我熟得很,中午准能到。”

官道宽阔平整,可容两车并行。沿途经过几个集镇,皆是商旅云集,比永宁镇繁华许多。

陈青文和吴志远都是第一次出远门,看得目不转睛。冯宝树和钱启明虽来自县城,也很少走这么远的路。

果然,日头将近中天时,前方出现了一座巍峨的城池。灰色的城墙高耸入云,城楼上旗帜飘扬,护城河宽阔,吊桥上车马行人络绎不绝。城门上方,“平川府”三个鎏金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到了!”赵友良兴奋道。

进城时,守城兵士查验了他们的路引和互结文书,见是赴考学子,态度颇为客气。

一进城门,喧嚣声浪扑面而来。宽阔的青石街道两旁店铺林立,酒旗招展,贩夫走卒叫卖声不绝于耳。街上行人摩肩接踵,衣着打扮各异,甚至能看到几个高鼻深目的西域商人。

“府城就是不一样……”钱启明喃喃道,眼睛都看直了。

赵福熟门熟路地引着车队穿过几条繁华街道,来到城南一条相对清静的街巷。“文曲客栈”的幌子在风中轻摇,这里离府学和贡院都不远,是学子们常聚之处。

客栈掌柜与赵家相熟,见到赵福便笑道:“赵管家来了!房间都给您留好了,还是老规矩,五间上房,包早晚两餐。”

客栈大堂里坐着不少书生打扮的年轻人,或独自品茗看书,或三五聚谈。他们衣着或华美或朴素,口音各异,但眉宇间都带着几分书卷气和若有若无的较量之意。

赵友良低声对青文等人道:“瞧见没?这些都是来考府试的。听说今年平川府下辖八县,共有两百多人应试,只取四十人。”

陈青文心中一震。他们所在的安平县只是中县,每年县试取二十人左右。而府试要在八个县的佼佼者中再取四十,竞争之激烈,远超他的想象。

安顿好行李,五人下楼用饭。邻桌几个书生正在高谈阔论,其中一个约莫二十出头的蓝衫公子语速极快,正与同伴辩论《春秋》微言大义,引经据典,滔滔不绝。

“……故《公羊传》云‘大一统也’,非独言疆域之一统,更在礼乐政教之一统……”

陈青文默默听着,只觉得对方所言深奥,许多典籍自己连听都没听过。他下意识地攥紧了衣袖,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什么叫“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吴志远也听得入神,轻声道:“那是清河县的徐子谦,去年县试案首,据说极有才名。”

赵友良撇撇嘴:“他今年还来考,摆明上年府试没过!我爹说,真要办事,还得看实际才干。”

话虽如此,接下来几天,青文明显感觉到压力。客栈里随处可见苦读的学子,夜半时分,许多房间仍亮着灯火。

他与吴志远等人也不敢懈怠,每日不是在房中温书,就是去府学外的书肆淘换时文集子。

府城的书肆规模远非县城可比,各类经义注解、时文汇编琳琅满目。青文狠心花了三钱银子,买了一本最新刊印的《府试时文精选》,如获至宝。

等待考试的日子漫长而煎熬。陈青文站在客栈窗前,望着府城繁华的街景,心中既有对未知考试的忐忑,也有对广阔天地的向往。

陈青文努力静下心来,铺开纸张,磨墨润笔,准备继续挑灯夜读。

窗外的喧嚣仿佛离他很远,又仿佛很近。在这个陌生的府城,他第一次如此清晰地感受到,科举这条路上,有太多人在奋力前行。而他,不过是这芸芸众生中的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