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入了冬,白昼比秋日更短些,刚过申时,日头就急慌慌地沉下了西山,只在天边留下一片混沌的、掺着些许暗红的灰白。

北风没了遮挡,在田野里、屋脊上打着旋儿地呼啸,顺着窗纸的破洞和门板的缝隙一丝丝、一缕缕地钻进来,刮在脸上,像小刀子似的,带着干冷的疼。

陈家堂屋里,倒是圈住了一小方暖意。堂屋碳盆里正燃烧着玉米芯,屋里人围着炭盆坐着,伸手烤火。旁边桌上,一盏粗陶烧制的油灯也亮着,灯芯挑得不高,昏黄的光晕仅仅照亮了桌面一小圈,却将一家人的身影投在斑驳的土墙上,拉得长长的,随着火苗的跳跃轻轻晃动。

陈青文就坐在这片光晕的边缘,身上是拆洗过多次、棉花有些板结的旧棉袄,袖口磨得发亮。

他身子坐得笔直,双手捧着一本边缘卷了毛边的《论语》,就着火盆的光和桌上这盏豆大的灯火,在心里一字一句默念:“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这是周秀才提前给他的,下一年开讲。陈青文想着趁年前这几日空闲,自己先多念几遍,混个眼熟,等开春正式学起来,便能轻松些。

冰冷的空气让他呼出的气息都成了一团白雾,缭绕着,消散在昏黄的光里。

王桂花坐在离油灯稍远些的板凳上,就着这并不明亮的光线,手里拿着一只鞋底。那是给当家的陈满仓做的,男人的脚费鞋,得纳得密实些。

粗粗的麻绳穿过用浆糊裱得硬挺的布壳,发出“哧啦——哧啦——”的声响,在这寂静的冬夜里,显得格外清晰而富有节奏。

她的目光大多时候都落在手里的针线上,偶尔抬起眼,视线落在儿子那专注而稚嫩的侧脸上时,眼角便会不自觉地舒展开,流露出一丝难以言喻的欣慰。

灶间里,陈秀兰正利落地张罗着晚饭。灶膛里火光跳跃,映得她脸颊红扑扑的。

陈秀兰将热气腾腾的一盆玉米糊粥端到堂屋的小桌上,粥里还混着些切碎的红薯块。

接着又是一小盆切好的芥菜疙瘩,淋了几滴珍贵的芝麻油,闻着有一股咸香。

陈秀兰拍了拍沾了些许灶灰的围裙,朝着外边厢房清脆地喊了一嗓子:“大嫂,吃饭了!”

这时,厢房的门帘被一只略显粗糙的手掀开,赵春燕抱着裹得像个棉花包似的石蛋走了出来。

她先是熟练地颠了颠怀里的儿子,走向墙边那个用旧藤条改造成的摇篮旁,小心翼翼地将已经眼皮打架的石蛋放进去,又仔细地将那床虽然打着补丁却洗得干净的小被子掖了掖,确保没一丝风能钻进去,这才直起身,轻轻捶了捶后腰,走到桌边属于自己的位置上坐下。

一家人总算齐了,围坐在小桌旁,开始了简单却温热的晚饭。

粥饭升腾起白色的水汽,模糊了彼此的面容,也稍稍驱散了从四面八方渗透进来的寒意。

王桂花用筷子搅了搅自己碗里的粥,让它凉得快些,像是忽然想起了什么要紧事,抬眼看向坐在对面的陈秀兰。

她的语气听着像是寻常的唠嗑,但那眼神里,却含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盘算和审度:“这一晃眼呐,过了这个年,咱家秀兰可就十四了,是个大姑娘了。等开了春,地里活计不忙了,我看啊,就得托你李婶子她们开始留心打听打听,看看附近几个村里,有没有那踏实本分的好后生……”

陈秀兰正低头小口喝着粥,闻言,握着筷子的手微微一僵,长长的睫毛颤了颤,脸颊迅速泛起一层红晕。

但这红晕并非全然是少女的羞怯,更多是一种急于辩白的急切。她放下筷子,抬起头,目光迎向母亲:“娘,您说什么呢!我还小呢!还想多在爹娘身边待几年。再说了,石蛋还这么小,离不得人,嫂子要看顾他,一天到晚也辛苦。家里头里里外外这么多活计,我……我还能多帮衬家里好几年呢。”

她没敢说出口的是,看着母亲从早到晚像个陀螺似的转个不停,喂鸡喂猪、洒扫庭院、缝补浆洗,鬓角都已经染上了刺眼的霜色,她心里就像被什么东西堵着似的,又酸又涩,实在不想就这么早早嫁人,把更多的担子摞在母亲肩上。

这心思细腻敏感的姑娘,把对家人的心疼和那份隐约不愿过早被束缚的心思,都巧妙地藏在了这冠冕堂皇的“帮衬家里”的理由之下。

王桂花只当是女儿家脸皮薄,抹不开面子,笑骂了一句:“傻丫头,姑娘家哪有不嫁人的?这都是早晚的事儿,现在留心,又不是立马就把你嫁出去。”话虽这么说,她见女儿态度明确,倒也没再紧逼着往下说。

一直沉默着,埋头呼噜呼噜喝着粥的陈满仓这时抬起头,眉宇间笼罩着一层淡淡的忧虑。

他咽下嘴里的食物,声音有些低沉地接话道:“今儿个去爹那边送了担柴火,我瞅着爹精神头不大对,蔫蔫的。说是前两日去村口转悠,着了风,有点咳嗽。”

王桂花立刻放下筷子,脸上露出关切的神情,追问道:“严重不?咳嗽得厉害吗?请大夫过来瞧过了没有?”

陈满仓摇了摇头,夹起一块咸菜咬了一口,闷声闷气地回道:“爹自个儿说不要紧,说喝碗姜汤,捂着被子发发汗就好了。娘也说不碍事,往年都是这,过两天就好。”

他顿了顿,像是努力回忆着白天的情形,语气里带上了几分无奈,“大哥当时也在,倒是提了句,‘要不还是请大夫来家看看,放心些’。可爹那个倔脾气上来了,嫌费钱,说啥也不肯去。大哥看他态度那么坚决,也就……没再多说啥。”

王桂花轻轻叹了口气,那叹息声里饱含着为人子女的无力感:“唉……老人家都是这样,一辈子省吃俭用惯了。”她这话既像是说给陈满仓听,也像是说给自己听,话语里满是心疼与无可奈何。

一直竖着耳朵听爹娘说话的陈青文,眉头微微蹙着,带着与他年龄不符的认真,插话道:“爷爷的身子要紧。最好还是请大夫看看。”他本能地觉得,爷爷这两年老了很多,身体看着也不如以往康健。

陈满仓也只是“嗯”了一声,算是回应,便又低下头,默默喝着自己碗里已经有些凉了的粥。

然而,那笼罩在他眉宇间的忧虑,却如同屋外愈发浓重的夜色,并未散去半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