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穿成林妹妹,开局气晕王夫人! > 第159章 黄金万两第一笔‘新政红利\’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59章 黄金万两第一笔‘新政红利\’

顾家书房里的那颗天元黑子,最终没能掀起任何波澜。

不等顾炎想出同归于尽的毒计,从京城快马加鞭而来的巡查组,便带着新皇的圣旨和刑部的镣铐,敲开了顾府的大门。

查封,抓人,审问。

一切都进行得雷厉风行,顺理成章。

失去了“名望”这层外衣,所谓的江南士族联盟,在朝廷的雷霆手段面前,脆弱得同一盘散沙。树倒猢狲散,墙倒众人推,昔日的盟友为了自保,争先恐后地递上状纸,揭发顾家的种种“不法之事”,生怕落后一步,就被当成了同党。

一场原本以为会撼动江南根基的风暴,就这样在绝对的证据和汹涌的民意面前,被轻而易举地摁了下去。

而此时的黛玉,却已经无心关注这些败犬的哀嚎。

她的注意力,在一份刚刚汇总上来的账册上。

筹备处,灯火通明。

苏见的手抖得厉害,不是因为恐惧,而是因为一种近乎晕眩的激动。他捧着那本薄薄的账册,却觉得它比千钧还要重。

“大人……这……这是截止到昨夜,扬州试点三个月来的所有进项汇总。”他的声音因为激动而有些发干,“扣除所有成本,工人工钱,官吏俸禄……纯,纯利……”

他艰难地咽了口唾沫,报出了那个让他自己都感觉不真实的数字。

“一百二十万两……白银。”

一百二十万两!

这个数字一出口,连站在一旁,素来对金银没什么概念的卫若兰都呼吸一滞。

大夏朝一年的国库总收入,在年景最好的时候,也不过八百多万两。而江南一地的盐税,辛辛苦苦一年下来,净利能上缴国库的,也就百万两左右。

如今,仅仅一个扬州府,仅仅三个月,靠着水泥、公债和被盘活的商税,就创造出了这样一个堪称恐怖的数字。

这已经不是新政了。

这是点石成金!

苏见整个人还沉浸在巨大的震撼中,嘴里喃喃自语:“这还只是一个扬州府啊……若是推向整个江南,乃至天下……不敢想,不敢想……”

黛玉从他手中接过了账册,平静地翻看着。

上面的每一笔流水,每一项开支,都清清楚楚。最大的进项,除了商人们疯抢的水泥份额外,便是那笔曾经人人喊打的“新政公债”。那些被捆绑销售的“废纸”,如今成了商人们彰显身份和实力的象征,甚至在黑市上炒出了比票面高两成的价格。

金钱,永远是最诚实的。

“苏大人。”黛玉合上账册,抬起头。

“属下在!”苏见一个激灵,立刻躬身。

“拟两份文书。”黛玉的语气没有丝毫波澜,仿佛那一百二十万两只是个寻常数字,“第一,以长公主府的名义,将其中五十万两白银,即刻解送京城国库。附上一言:江南新政薄利,聊表对陛下之拳拳之心。”

“噗。”卫若兰在一旁没忍住,轻笑了一声。

一百二十万两的三个月纯利,还叫“薄利”,这要是传到京城户部那帮整天哭穷的老大人们耳朵里,怕不是要当场气晕过去。

苏见却是心头剧震,五十万两,说送就送了!这份魄力,让他对眼前这位少女的敬畏,又深了数层。

“第二,”黛玉的声音顿了顿,目光扫过苏见和卫若兰,“余下七十万两,成立‘新政发展基金’。”

“新政发展基金?”苏见不解。

“对。”黛玉的指尖在桌案上轻轻一点,“这笔钱,要用在刀刃上。其一,凡此次推行新政有功之吏、有表率之工匠,论功行赏,不得吝啬。其二,拨出二十万两,用于扩充幽兰卫,并增设‘龙影卫’,专司天下情报探查。其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从‘小洞天’速成班中,择优选拔百人,成立‘新政观察员’,即刻分派至江南各州府,乃至全国重要城池。”

她站起身,走到地图前,目光不再局限于扬州,而是投向了更广阔的天地。

“他们的任务,不是为官,而是观察、记录、上报。我要知道,天下每一处地方,百姓在为何发愁,商路在何处淤塞,官吏在何处懒政。我要的,是一双双能看透这大夏朝肌理的眼睛。”

苏见听得是心潮澎湃,热血沸腾。

他明白了!

这不仅仅是在花钱,这是在用钱,织一张前所未有的网!一张以利益为纽带,以人才为节点,以情报为脉络,将整个天下都笼罩其中的大网!

而这张网的中枢,就在眼前这位看似柔弱的少女手中。

……

半个月后。京城,早朝。

新皇赵策坐在龙椅上,看着下面因为一则消息而炸开锅的文武百官,只觉得通体舒泰,连日来处理江南士族谋逆案的疲惫都一扫而空。

户部尚书张谦,正捧着一份来自江南的加急奏报,老脸涨得通红,嘴唇哆嗦着,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五十万两!白花花的现银!

已经由龙骧卫护送,入了国库!

那些天天在耳边念叨“长公主江南妄为,恐动国本”的言官们,此刻全都成了哑巴。

还有什么比五十万两现银更有力的辩护吗?

事实胜于雄辩,银子胜于一切!

赵策清了清嗓子,整个太和殿瞬间安静下来。

“众卿家都看到了。”他的声音里透着一股前所未有的底气,“这,便是新政的成效!长公主在江南,不仅为朝廷扫除了心怀不轨的乱臣,更为国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朕看,这新政,很好嘛!”

他目光扫过下方,尤其是在几个之前反对声音最大的老臣脸上一一划过。

“朕决定,即刻成立‘新政司’,由长公主府遥领,专司新政在天下各地的推行事宜!凡有功者,不吝封赏!凡阻挠者,以江南顾氏为戒!”

一番话说得是掷地有声,霸气十足。

没钱的时候,他是新皇,说话得看顾各方元老的面子。如今国库充盈,腰杆子硬了,他就是乾纲独断的真龙天子!

朝臣们山呼万岁,那些原先持观望态度的中间派,此刻看向“新政”的眼神,已经充满了热切。

没人跟钱过不去。

尤其是,当这钱还代表着皇帝的意志和未来的晋升之路时。

扬州,筹备处。

黛玉也收到了京城传来的密信。信是元春写的,字里行间,满是与有荣焉的喜悦和对朝堂变化的生动描述。

“陛下在朝会上,意气风发,当着满朝文武的面,将户部张尚书夸咱们的话,又复述了一遍。妹妹那句‘薄利’,如今已是京城最新的笑谈了。”

黛玉看完,只是淡淡一笑,将信纸凑到烛火上,看着它化为灰烬。

民心,钱,都有了。皇帝的刀,也已经出鞘。

江南这盘棋,外部的棋子已基本清理干净。

她的目光,重新落回那张扬州地图上。那上面,除了被朱笔划掉的顾、王等家族外,还有许多不大不小,却盘根错节的灰色标记。

他们是这场风波中,保持中立,或是暗中使过绊子,却又没留下明显把柄的“聪明人”。

对于这些人,朝廷的刀不好落下。

黛玉的嘴角,逸出一丝极淡的弧度。

既然官府不好动手。

那就让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来完成最后的清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