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一线微光”如同夜空中最亮的星辰,虽不足以照亮整个夜幕,却为迷失方向的舟楫指引了海岸。天幕带来的这份温暖与希望,并未立刻平息所有的纷争与算计,但却在许多人心中种下了善意的种子,并开始引发一系列微妙而积极的连锁反应。

改变之一:襄阳城下的援手

以往,襄阳的坚守更多被视为郭靖、黄蓉夫妇及其核心团队的“孤勇”。但在天幕将其誉为“江湖脊梁”后,情况开始变化。

一些原本因乱局而闭门不出的独行侠、小门派弟子,或是被郭靖人格感召,或是出于对“侠之大者”的向往,开始三三两两、悄然地奔赴襄阳。

他们或许武功不算顶尖,但带来的不仅是战力上的补充,更是宝贵的物资——伤药、粮草、乃至自己打造的更精良的箭矢。一位隐居多年的老匠人,在看了天幕后,带着几名弟子和一套改进过的城防器械图纸,星夜兼程赶到襄阳。

“郭大侠,黄女侠,老朽别无所长,唯有些许微末技艺,愿助襄阳一臂之力!”老匠人朴实的话语,却让郭靖黄蓉动容。

这股涓涓细流般的支援,让襄阳守军士气大振。他们知道,自己并非在孤军奋战,身后还有着并未完全沉沦的江湖。

改变之二:侠义道的自发联合

在几个州府交界处,出现了一股流窜的马匪,趁着秩序混乱,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当地官府剿匪不力,百姓苦不堪言。

若在以往,可能需要德高望重的前辈出面号召,各方势力权衡利弊后才可能行动。但这一次,情况不同了。

几名原本互不相识、但都心怀侠义的年轻武者——一个来自华山派的弟子,一个丐帮的六袋弟子,还有一个无门无派的刀客——在目睹马匪暴行后,不约而同地站了出来。他们凭借个人声望和天幕带来的“侠义”共鸣,迅速集结了数十名志同道合者。

没有繁琐的仪式,没有利益的算计,只有一句“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他们精心策划,相互配合,竟以少胜多,一举击溃了那股马匪,救回了被掳掠的百姓。

此事虽不算轰动江湖的大事,却传递出一个强烈的信号:即便在乱世,侠义精神并未死去,它可以在普通人之间,以最直接的方式被唤醒和践行。

改变之三:门派内部的反思与调整

一些门派的高层,在“微光”的映照下,也开始反思此前一味“自保”的策略。

嵩山派内,左冷禅(若在世且为掌门)看着各地传来的、关于自发侠义行为的情报,眉头紧锁。他意识到,纯粹的强权与算计,或许能得势于一时,但失去了道义的高地,终究难以服众,更无法在如今复杂的局面下凝聚人心。

他召来十三太保,沉声道:“我嵩山派欲领袖群伦,不能只靠武力。日后行事,需更多顾及江湖公义。对于那些真正为民除害、符合大义之举,我派当予以支持,至少…不再阻挠。”

类似的想法也在其他正道门派中滋生。他们开始有意识地引导弟子,在能力范围内行侠仗义,试图重新赢回在动荡中失去的声誉与人心。

改变之四:对“格物”善用的尝试

那份关于“平凡善念”的微光,也照亮了一些致力于“格物”的探索者。

那位曾参与太湖小会、后来侥幸逃过灭口的机关匠人,在隐匿之地听闻天幕后,心中激荡。他不再仅仅想着如何用机关术牟利或自保,而是开始尝试设计一些可用于民生、便于普通百姓使用的简易器械图纸,并设法通过隐秘渠道流传出去。

朱聪的《格物杂俎》中,也悄然增加了新的章节,记录了一些如何利用杠杆、滑轮等原理,帮助乡民修建水车、改良农具的“善用”之法。

虽然这些努力杯水车薪,却代表着一股清流,试图将“格物”的力量,引导向造福于民的方向。

改变之五:暗流中的克制

即便是那些野心家,在“微光”的舆论压力下,行事也不得不有所顾忌。

慕容复虽然依旧在暗中布局,但他下令,近期尽量避免直接侵害普通百姓利益的行动,以免授人以柄,彻底坐实“不仁不义”的恶名。

日月神教在扩张势力时,也减少了一些过于酷烈的手段,转而更多采用威逼利诱相结合的方式。

并非他们良心发现,而是他们清楚,在“侠义”和“初心”被天幕重新强调并获得广泛共鸣的当下,过于倒行逆施,只会让自己成为众矢之的。

希望的微光虽弱,却拥有着奇特的凝聚力与感染力。它无法根除所有的黑暗与阴谋,却让善良与勇气获得了更多的生存空间和道义支持。江湖,在这微光的照耀下,似乎放缓了滑向彻底混乱深渊的速度,并在某些角落,开始悄然孕育着重建秩序与新生的可能。

苏哲感知着那些“互助”、“侠义”、“希望”的意念如同星星之火般在各地亮起,虽然总量上仍无法与负面意念相比,但其纯净与坚韧的特性,却显得格外珍贵。

“看来,适时地给予肯定和引导,比一味地揭露和批判更重要。”他若有所思,“接下来,是该考虑如何让这些微光,汇聚成更强大的力量了。”

---

第七十七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