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撰鼎记 > 第10章 平台之约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建极殿平台的汉白玉石阶在冬日下泛着冷光。袁崇焕伏地行礼时,能清晰地感受到石面透过官袍传来的寒意。这位刚从广东召回的将领,脸上还带着舟车劳顿的疲惫,但那双眼睛却亮得惊人。

“袁卿平身。”朱由检的声音从上方传来,平静得不似一个十七岁的少年,“一路辛苦。”

“臣,万死难报陛下知遇之恩!”袁崇焕抬起头,看见年轻天子站在平台的雕栏边,玄色常服在寒风中微微飘动。更让他心惊的是,皇帝身边除了司礼监太监王承恩,竟再无他人。

这完全不合常理。按照惯例,平台召对至少要有内阁辅臣在场记录。

“朕听闻,”朱由检转身,目光如炬,“你在来京的路上,对友人说过一句话:‘辽东事,须得放手让崇焕去做’。”

袁崇焕浑身一颤。这话他确实说过,却不想这么快就传到了皇帝耳中。

“臣……臣惶恐。”

“不必惶恐。”朱由检走近几步,俯视着仍跪在地上的将领,“朕今日单独见你,就是要听你的实话。辽东之事,你怎么看?”

袁崇焕深吸一口气,知道这是决定命运的时刻。他挺直腰背,声音铿锵:“若得陛下信任,五年之内,全辽可复!”

说完这句话,他紧盯着天子的反应。按照他的预想,少年天子要么会欣喜若狂,要么会质疑追问。

然而朱由检只是轻轻“哦”了一声,眼神深邃得让人看不透。

“五年……袁卿可知,朕听过很多个‘五年’。”皇帝的声音带着与他年龄不符的沧桑,“杨鹤说五年可平流寇,朝臣说五年可充盈国库。现在,你又给朕一个五年。”

袁崇焕急忙道:“臣愿立军令状!”

“军令状?”朱由检忽然笑了,那笑容里带着几分无奈,“袁卿,朕不要你的军令状。朕只要你记住三件事。”

平台上一时寂静,只有风声呼啸。

“第一,”朱由检竖起一根手指,“建虏不是流寇。他们有自己的政权、军队、制度。对付这样的敌人,不是打几场胜仗就能解决的。”

袁由检愣住了。他没想到皇帝对辽东局势看得如此透彻。

“第二,”第二根手指竖起,“朕知道你在想什么。但要记住,有些事,做了就回不了头了。”

这话说得云遮雾绕,但袁崇焕却莫名感到一阵寒意。

“第三,”朱由检的声音突然严厉起来,“毛文龙部驻守东江,纵然有千般不是,也是牵制建虏的重要力量。朕不许你动他,明白吗?”

“臣……明白。”袁崇焕低下头,心中却掀起惊涛骇浪。他确实对毛文龙早有不满,但这些心思从未对人说过。

朱由检凝视他良久,语气稍缓:“朕知道你要什么。尚方宝剑,节制各方,独断专行……但这些,朕现在不能给你。”

袁崇焕的心沉了下去。

“不过,”朱由检话锋一转,“朕给你五十万两饷银,足够你稳定军心。再给你一道密旨:辽东军务,你可专折奏事,直达天听。”

这已经是莫大的信任。袁崇焕重重叩首:“臣定当竭尽全力!”

“还有,”朱由检像是突然想起什么,“朕听说你麾下有个叫曹文诏的参将,勇猛善战。他有个侄子叫曹变蛟,年纪虽小,却已是军中骁将。”

袁崇焕又是一惊。曹文诏确实是他麾下猛将,但皇帝怎么会连一个少年将领都知道?

“此二人,朕要了。”朱由检的语气不容置疑,“辽东不缺猛将,但朕身边缺。”

这个要求出乎意料,但比起之前的种种,反倒显得容易接受。袁崇焕当即应下:“臣遵旨。”

“去吧。”朱由检转身望向北方,“带着饷银回去,告诉辽东将士,朝廷没有忘记他们。五年之期,朕等着你的好消息。”

待袁崇焕退下后,王承恩忍不住低声道:“皇爷,五年平辽,朝中怕是无人敢信啊。”

朱由检的目光依然望着远方:“朕当然知道。但此刻的辽东,需要的是一个敢说五年平辽的袁崇焕。”

他顿了顿,声音轻得只有自己能听见:“至于真正的五年之后……谁知道呢?”

寒风中,年轻的皇帝露出一丝苦笑。他比谁都清楚,历史的车轮正在加速转动,而他能做的,就是在彻底崩坏之前,布下尽可能多的棋子。

曹文诏、曹变蛟,这两个在原本历史上早早战死的猛将,或许能在他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而袁崇焕……朱由检轻轻叹了口气。这个满怀热血却又刚愎自用的将领,既是大明最后的希望,也可能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传旨,”他忽然开口,“令袁可立速速进京。辽东的棋,不能只押在一个人身上。”

平台的寒风中,一场关乎帝国命运的布局,正在悄然展开。

三日后,英国公张惟贤和袁崇焕一起携五十万两白银离开京城。

于此同时,魏忠贤的南下队伍已抵达南直隶地界。

在他的座舱密室内,田尔耕正在禀报:“厂公,京师密报,皇上以雷霆手段清缴了客氏余党,所得甚巨。而且……陛下拨付内帑五十万两,由英国公和即将起复的袁崇焕押往辽东了。”

魏忠贤把玩着一件精美的玉器,脸上露出一丝复杂的笑意:“咱家这位小主子真是越来越有意思了。手段狠,魄力也足。他这是在告诉咱家,京城,尽在掌握;辽东他要牢牢的抓在手里。咱们这趟南下的差事,若是办的不好了……”他没有说下去,但眼中的寒意说明了一切。

“告诉下面的人,”魏忠贤的声音变得阴冷,“江南这些个肥羊,该宰就得宰!皇上要的是银子,咱家要的是活路。把这差事办漂亮了,咱们才有将来。”

北方的崇祯,以煌煌大气安抚边军,凝聚人心;南下的魏忠贤,则如同潜入肥美鱼群的一头猛鲨,开始掀起贪婪的暗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