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的江南依旧温暖,但北上的官道上已见凉意。我坐在马车里,望着窗外渐渐变化的景致,心中百感交集。从江南启程至今已半月有余,终于快要回到京城了。
累了?萧衍低沉的声音在耳畔响起,手臂自然地环住我的腰。
我摇摇头,掀开车帘一角。官道两旁,层林尽染,与江南的葱郁大不相同。只是觉得,这次回京,一切都不同了。
萧衍轻轻握住我的手:有我在。
是啊,有他在。这次回京,我们不再是当初那个需要处处小心的侯府,而是带着平定江南、肃清前朝余孽的功勋归来。
午时刚过,京城巍峨的城墙映入眼帘。让我意外的是,城门外竟有仪仗列队等候。为首的竟是三皇子皇甫宸,他身后跟着礼部的官员,阵仗之大,令人侧目。
萧侯一路辛苦。皇甫宸迎上前,目光在我们身上停留一瞬,很快又恢复如常。
有劳殿下亲迎。萧衍神色如常地回礼。
我随着萧衍下车,向皇甫宸行礼。他虚扶一把,温声道:父皇特意命我在此相迎,为萧侯接风洗尘。
寒暄间,我敏锐地察觉到皇甫宸看萧衍的眼神带着几分复杂。这也难怪,经江南一事,萧衍在朝中的地位更是无人能及。
入城时,景象更是令人震撼。街道两旁挤满了围观的百姓,禁军列队维持秩序。不知是谁先喊了一声镇北侯,顿时欢呼声四起。
这是...我有些诧异。
萧衍神色淡然:江南的消息已经传回京城了。
我这才明白,原来我们在江南肃清玄影余党的事迹,早已在京城传开。百姓们自发前来,是要一睹这位为民除害的镇北侯风采。
回到侯府,府门前早已等候着全府上下。母亲站在最前面,见到我们,眼眶立刻红了。
可算回来了。她拉着我的手,仔细端详,在江南这些日子,辛苦你们了。
知晴从母亲身后探出头来,俏皮地笑道:哥哥姐姐在江南可是名声大噪呢,连京城都传遍了你们的事迹。
我这才知道,我们在江南的一举一动,京城这边都密切关注着。萧衍平定玄影余党的事迹,早已成为京城茶楼酒肆的热议话题。
府中早已备下接风宴。宴席上,萧衍简单说了些江南之行的见闻,对朝堂之事只字未提。但众人都心照不宣,频频向他敬酒。
宴席过半,宫中突然来人,送来陛下赏赐的御酒。传旨的太监特意走到我面前,含笑道:陛下说了,夫人协助萧侯平定江南有功,特赐玉如意一对,以表嘉奖。
我连忙谢恩,心中明白这是陛下在表明态度——他对萧衍的信任丝毫未减。
晚宴结束后,我陪着萧衍在园中散步。月色如水,倾泻在熟悉的亭台楼阁间。
今日这般阵仗,你可习惯?萧衍忽然问。
我微微一笑:有你在,便都习惯。
他停下脚步,转身凝视我:知知,从今往后,我们在京城的处境将大不相同。
我明白他的意思。经江南一事,我们在朝中的地位已然不同。往后的一举一动,都会备受关注。
我不怕。我握住他的手,只要与你在一起。
他低头,在我额间落下一个轻吻:得妻如此,夫复何求。
第二日清晨,我早早起身为他整理朝服。玄色侯服衬得他越发威严,金线绣制的麒麟在晨光中熠熠生辉。
等我回来。他临行前,在我唇上轻轻一吻。
这一日显得格外漫长。我陪着母亲说话,心思却飘到了朝堂之上。知晴看出我的心不在焉,拉着我去园中散步。
姐姐在担心哥哥?她折下一枝秋菊,歪头问我。
我轻轻点头。
放心吧,她笑得狡黠,哥哥从来不做没把握的事。
傍晚时分,萧衍回府。从他舒展的眉宇来看,一切应该都很顺利。
如何?我迎上前,替他解下披风。
他握住我的手,唇角带笑:陛下准了我辞谢晋爵的奏请,改赐丹书铁券,世袭罔替。
我怔了怔,随即明白过来。丹书铁券看似不如晋爵荣耀,实则是更实在的恩典——这意味着镇北侯府的爵位从此稳如泰山。
另外,他继续道,陛下准了我另一个请求。
什么请求?
他低头看我,目光温柔:为你请封一品诰命。
我一时语塞。本朝规制,侯夫人本该是二品诰命。晋封一品,这是莫大的殊荣。
明日宫中会来人宣旨。他轻轻将我拥入怀中,我的知知,值得这世间最好的。
晚风拂过,带来阵阵菊香。我靠在他怀中,忽然觉得,所有的风雨都是为了这一刻的圆满。
从今往后,我们终于可以堂堂正正地站在阳光下了。那些曾经的阴霾,都化作了此刻相拥时的温暖。而我们的故事,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