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林焰艺术工作室”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周末正式挂牌成立。没有盛大的开幕仪式,只邀请了几位在筹备期间给予过帮助的朋友和合作伙伴,举办了一个小型的私人沙龙。谢云深以伴侣的身份低调出席,全程站在林焰身侧,姿态从容,却将主导权完全交给了林焰。

林焰穿着得体的西装,稍显青涩但应对得体,向宾客介绍工作室的理念和未来的规划。他的谈吐、对艺术的见解,以及那幅作为镇室之宝的《共振》,都给来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沙龙气氛轻松融洽,几位画廊主和策展人当场就表达了后续合作的意向。

送走最后一位客人,工作室里只剩下林焰和谢云深。喧嚣过后,空间显得格外安静。林焰松了口气,靠在崭新的办公桌上,感觉像是打了一场硬仗,但精神却处于一种兴奋的亢奋状态。

“感觉怎么样?”谢云深递给他一杯水,语气带着笑意。

“比想象中紧张,”林焰接过水杯,喝了一大口,老实承认,“但也比想象中有意思。”他环顾着这个真正属于他自己的空间,一种难以言喻的满足感油然而生。

谢云深揉了揉他的头发:“做得很好。只是个开始,以后会越来越熟练。”

真正的挑战,在沙龙结束后才陆续到来。工作室开始正式对外接洽业务,林焰需要独立面对来自客户、合作方甚至媒体的各种需求和问题。不再是之前那种被保护得很好的、纯粹的创作状态,他需要平衡艺术追求与商业现实,需要学习谈判技巧,需要处理繁琐的行政事务。

起初,他有些手忙脚乱。一次,与一位颇为挑剔的收藏家沟通定制作品方案时,对方提出了许多违背他艺术理念的修改要求,林焰试图坚持己见,沟通一度陷入僵局。他心情低落地回到公寓,连晚饭都吃得没什么滋味。

谢云深没有直接插手,只是在他皱着眉对着电脑修改方案时,坐到他身边,状似随意地问起了情况。林焰像倒豆子一样把白天的郁闷说了出来。

谢云深安静地听完,然后才开口:“坚持艺术底线很重要,但有时候,理解客户的深层需求,找到双方都能接受的平衡点,是合作能够达成的关键。”他没有给出具体解决方案,而是引导林焰去思考,“那位收藏家为什么提出那些要求?是审美差异,还是他有其他的展示或收藏考量?”

林焰愣住了,他光顾着坚持自己的“纯粹”,确实没有深入去想对方背后的动机。经过谢云深的点拨,他重新梳理了沟通思路,尝试从收藏家的角度去理解那些要求,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几个既保留作品核心艺术性、又能满足对方部分需求的折中方案。

第二次沟通果然顺利了许多,最终双方达成了合作。

还有一次,工作室接到一个为品牌活动设计艺术装置的项目,预算和时限都非常紧张。林焰带着小团队连续加班了好几天,终于在截止日期前交出了设计方案,却因为一个供应商的临时掉链子,导致核心材料无法按时到位。

眼看项目就要开天窗,林焰急得嘴角都起了泡。他第一时间想到的,还是谢云深。

电话拨通时,他声音里都带着不易察觉的哭腔。谢云深在电话那头沉默地听他说完,只说了三个字:“别着急。”

不到两个小时,谢云深的助理就联系上了替代的供应商,以更高的效率和略高的成本,解决了材料问题,确保了项目的顺利进行。

事后,林焰有些不好意思地对谢云深说:“好像……又麻烦你了。”

谢云深却只是淡淡地说:“人脉和资源,本来就是用来解决问题的。你能在遇到困难时想到我,我很高兴。”他看着林焰,眼神认真,“但是焰焰,你要记住这些解决问题的过程。下一次,或许你就可以靠自己,或者靠你积累起来的人脉去应对。”

他不是要林焰永远依赖他,而是希望他在每一次“麻烦”中,学习成长,最终能够独当一面。

林焰重重地点头。他将这次危机的处理过程详细记录下来,分析了其中的环节和可以优化的地方,甚至主动去拓展了新的供应商渠道。

谢云深看着他认真复盘、积极行动的样子,眼底满是欣慰。

他的雏鹰,正在一次次试飞与风雨中,迅速成长着羽翼。而那偶尔的求助,非但不是负担,反而是亲密关系中最甜蜜的信任与依赖。

工作室的灯火,常常亮至深夜。

那灯光下,是一个年轻艺术家为梦想拼搏的身影,也是两颗心在各自奋斗的道路上,相互照亮、彼此支撑的证明。

初试啼声,或许声音还不够洪亮,但那份坚定与潜力,已足以让人侧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