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李斯乃秦王股肱重臣,论地位与功勋,远胜于己,这一点徐福心知肚明。

他们之间本就有高低之别。

对于这种意气之争,李斯心中自然不以为然。

国势已然危殆,却还在计较个人得失,足见其目光短浅。

秦国诸多布局毁于一旦,徐福可谓“居功至伟”。

李斯虽心中不满,却也只能默然承受。毕竟秦王也在场,若公然反驳,恐怕日后难以立足朝堂。

“李斯,你有何良策,但说无妨。”

“徐福所言亦有可取之处。”

秦王有意观其二人应对,试探深浅。

“徐福,你曾受鬼谷子亲授,为门下弟子,对此事可有独到见解?”

在秦王看来,身边皆是亲信老臣,理应兼听并用,而非偏信一人之辞。

国家大事,岂能由一人独断?

众说纷纭之际尚难决断优劣,何况局势如此复杂。

徐福听罢秦王问话,随即回应:

“王上,我的主张早已明确——必须立即反击。纵使眼下胜算渺茫,也应在绝境之中寻得一线生机。”

“若此刻退缩,日后更无翻盘之机。”

“我建议公子嬴白假借养病之名出宫,途中伺机追杀萧何。”

徐福接连陈词,语气坚决,令李斯眉头紧锁,却难以当场驳斥。秦王闻言,亦稍作迟疑。

徐福所言确系实情。

然而即便嬴白折返追击萧何,成功几率依然极低,此举几近于命其赴死西域。

“臣不敢苟同此议。”

“真正隐患在于,秦国从未真正安定过。”

“即便我此刻提议休养生息、蓄养兵力,恐怕王上亦不会采纳。”

李斯见徐福慷慨激昂,终于开口回应。

秦王目光转向李斯,听罢此言,心中微起波澜。

他深知,若民心不稳、声望崩塌,于社稷而言便是致命之患。

可如今时局动荡,无人能够真正安枕,国力之根基在于军权。

秦之所以强盛,正因其立国于铁骑之上,军威早已凌驾六国之上。

但强弱之势,并非恒常不变。

当下魏、齐、楚、韩诸国,个个心怀异志,虎视眈眈。

虽目前势力趋于均势,魏王野心勃勃却失信于诸侯,未能结盟共伐秦国,反倒给了秦喘息之机。

其余两国亦各存私虑,未必真心合纵。

而六国之中,更有他国正在暗中筹谋。

仅应对一场风波,已令朝廷疲于应付;如今竟要以废黜皇子为代价,秦王内心实难接受。

“你们二人所言,各有道理。”

“但究竟如何施行,还需看嬴白如何抉择。”

秦王心中自有权衡。对于李斯与徐福各自的主张,他清楚其中皆掺杂私心。

他洞若观火,然此二人皆智谋深远,若此时处置失当,反成自身之过。

“果然,李斯大人仍念旧主知遇之恩。”

“可惜自古忠孝难两全。”

徐福听闻李斯之言,毫不意外。二人政见本就相左,若能一致,反倒稀奇。

此刻争执,不过意料之中罢了。

“够了,此事你们私下商议即可。”

秦王冷目扫过李斯与徐福。

他心中仍在思量,绝不轻易采信任何一方之言。

“是,臣逾矩了。”

李斯率先低头认错。显然徐福更为执拗,但他不愿多言,尤其在秦王面前——对方此举不过是权力制衡之术。

而徐福的存在,恰好可分散那些所谓“忠贞之臣”对君权的掣肘。

他们并肩征战已久,许多事情早已不再避讳。然而如今嬴政已立于七国之巅,这般地位的存在,某些相处之道自然应当有所更易。

此时的嬴政,早已不同于前几任国君。他所具备的威势,足以震慑四方,能对他构成威胁的势力几乎不复存在。

昔日诸王,虽有世祖与王共打江山,扩张迅猛、军力强盛,但天下稍定之时,却因缺乏统御之力,臣民不服,终究难掌帝王应有的威严。

而今嬴政并无旧世势力再度干涉,那些流言蜚语与阴谋算计,也难以沾身。

一人独揽朝纲的局面,

已然彻底确立。

因此,纵使李斯与徐福有意争权夺势,也必须先取得此人的认可。

换言之,唯有成为嬴政身边最为忠诚的臣属,或是秦始皇心中最可信之人,方能在未来的仕途中顺遂无阻。

李斯曾受吕不韦举荐之恩,在养病休整一事上,亦是采纳了吕不韦的主张——先安内蓄力,再图远略。

此策本合常理,确为秦国当下所缺。然其成效非旦夕可成,需假以时日。

可嬴政等不起那么久。

此前李斯对此事始终缄默,正因如此,徐福才屡次进言,试图影响君心。

因嬴政素来偏好以征伐夺取疆土,这对秦国而言并非难事,毕竟战败的风险微乎其微。

从这一点看,徐福其实是在押注。

如今提及吕不韦,徐福不过是想让秦王察觉:若吕不韦与李斯之间存有牵连,则实为私情结党。

毕竟李斯得以入秦,全赖吕不韦引荐与美言;而今李斯所持之论,又与其师如出一辙,其中谋划之处,颇为相似。

徐福只愿身边无人与己争锋。

李斯的崛起,已令他心生警觉。留这样一个对手在侧,无异于养虎遗患,不得不时刻提防。

权臣之间的相互算计,其深险远胜旧族间的权谋角力。此类纷争早已暗流涌动,如今只待嬴政亲自裁断。

“够了,你们不必再争。吕不韦对李斯确有知遇之恩,李斯感念旧情,此举无可厚非,无需苛责。”

“况且二人各执己见,一个主战,一个主稳,皆有其理。”

徐福心中藏何盘算,嬴政岂会毫无察觉?

但李斯亦非愚钝之徒,而嬴政最厌恶的正是裙带关系。若真计较起来,又怎会让李斯坐上丞相之位?何况吕不韦至今仍未彻底交出权柄……

在这过程中,嬴政也在静观其变。

常言道,一山不容二虎,即便表面平列,也必分高下。眼下吕不韦乃朝中元老,李斯则是新兴势力。

纵使彼此曾互相赏识,摩擦也终将不可避免。

这种失衡,本就在嬴政的筹谋之中。一切演变,只需时间酝酿。对此类变局,嬴政并不担忧。

“嬴白尚未归来,此刻便将其弃尸荒野,毫无意义。”

“徐福,你在这件事上,未免太过糊涂。”

虎毒尚不食子,不到万不得已,嬴政绝不会拿自己的血脉做赌注。

徐福之言缺乏依据,竟将此事公然提出。若自己当真照办,天下人岂不视秦国为暴虐无情之地?

“倘若依你之策,”

“将嬴白逐于荒野而不召回,其结局不过一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