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黄浦江的潮声 > 第84章 粥棚里的枪影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三顺烟馆改造成的粥棚刚支起木牌,晨露还挂在“济世粥棚”四个字上,杜月笙就听见巷口传来铁皮摩擦的刺耳声响——一辆军用卡车歪歪扭扭地停在巷口,车斗里的士兵正往下卸木箱,箱角印着的纳粹十字标记在晨光里格外扎眼。

“法租界的人?”阿笙按住腰间的短铳,声音压得极低。他认出领头的军官袖口绣着鸢尾花,正是昨天街角那个穿西装的男人,此刻换上了笔挺的军装,肩章闪着冷光。

杜月笙舀粥的铜勺顿在陶碗里,粥沫溅上他的指尖。他望着那些被士兵撬开的木箱——里面不是军火,而是成捆的传单,印着“大东亚共荣”的鬼话,还有些泛黄的照片,拍的是被炸毁的村庄,底下用德文写着“劣等民族的归宿”。

“把这些贴满租界,”鸢尾花军官用生硬的中文下令,靴跟在青石板上磕出脆响,“中午之前,我要在每个电线杆上都看到。”

几个士兵刚要动,就被粥棚前喝粥的老人拦住。瘸腿的张老汉拄着拐杖挡在木箱前:“这巷子里住的都是中国人,不贴这些鬼东西!”

“老东西滚开!”士兵一脚踹翻他的拐杖,张老汉踉跄着摔倒,怀里的粗瓷碗摔得粉碎。

杜月笙放下铜勺时,指节已泛白。他没看摔倒的老人,反而走向鸢尾花军官,指尖在木牌上轻轻一叩:“济世粥棚,无关人等不得喧哗。”

军官冷笑一声,从怀里掏出张烫金证件:“法租界军部特批,征用此巷宣传位。你算什么东西,也配拦我?”

“我是这粥棚的掌柜。”杜月笙的声音比巷口的风还冷,“要贴传单,踏过我的尸体。”

阿笙突然吹了声口哨,巷子里瞬间涌出二十多个精壮汉子——都是被黄三爷逼走的烟馆老板,手里握着扁担、菜刀,还有人扛着烧火的铁钳。他们刚才还在粥棚帮忙劈柴,此刻眼里的火比铁钳还烫。

“就凭这些泥腿子?”军官嗤笑,突然从靴筒里抽出手枪,枪口直指杜月笙的眉心,“给你三秒钟让开,否则……”

“否则怎样?”杜月笙突然笑了,笑声里裹着冰碴,“去年你在公共租界杀的那个报童,尸体是我帮忙收的;前年你运的鸦片,被我换成了石灰;还有你怀里那枚纳粹徽章,背面刻着的编号,是我让人拓下来寄给重庆的——需要我把这些事喊给你的士兵听听吗?”

军官的脸瞬间惨白,握枪的手开始发抖。他没想到这个看似温和的粥棚掌柜,竟早就摸透了他的底细。

就在这时,巷尾传来汽车急刹的声音,下来的是法国领事馆的秘书,手里举着份文件:“皮埃尔少校,柏林来电,撤销你在华的宣传任务,即刻返回本土。”她顿了顿,目光扫过满地传单,“另外,你涉嫌走私鸦片、杀害平民,这些证据,我们已经移交国际法庭。”

皮埃尔如遭雷击,手枪“当啷”掉在地上。他这才明白,刚才杜月笙的话不是威胁——那些他以为天衣无缝的勾当,早被人攥在了手里。

士兵们见状纷纷弃枪,谁也不想跟着个将被审判的军官送死。

张老汉被人扶起,看着杜月笙把新舀的粥递过来,突然老泪纵横:“杜先生,您这哪是抢地盘啊,是给咱们留活路……”

杜月笙没接话,只是弯腰捡起那枚掉在地上的纳粹徽章,指尖碾过上面的卍字,突然发力,徽章瞬间变形。“这巷的地盘,”他扬手将变形的徽章扔进炭火盆,火星溅起老高,“只养中国人。”

但事情没那么简单。皮埃尔被押走时,突然挣脱士兵,从怀里掏出个信号器按下——卡车底下传来“滴答”声,是定时炸弹!

“炸了这巷!让你们陪葬!”皮埃尔疯狂大笑。

阿笙反应最快,拽起杜月笙就往巷尾跑,同时大喊:“趴下!”老人们被汉子们护着扑在地上,粥棚的木牌被震得粉碎,弹片溅进粥桶里,白粥混着血珠溅得到处都是。

浓烟里,杜月笙突然想起什么,转身往回冲——张老汉刚才摔倒时,把给孙子留的红糖糕落在了粥棚角落。阿笙想拉他,却被甩开:“他们还在里面!”

等他冲进火场,才发现张老汉正被两个汉子护在桌下,怀里紧紧抱着那包红糖糕,只是额头流着血。“杜先生别管我们!”老汉推他,“这糕……留给孩子……”

杜月笙没说话,扛起老汉就往外冲,阿笙紧随其后,用门板挡住落下的横梁。刚冲出火场,身后就传来二次爆炸,粥棚的木梁塌成一片火海。

站在安全地带,张老汉突然指着杜月笙的后背大哭——他的长衫被弹片划开了道大口子,血正顺着脊梁往下淌,却还在问:“其他人都出来了吗?”

巷口的士兵早已跑光,法国秘书看着火场皱眉:“需要通知消防队吗?”

“不用。”杜月笙望着火光,突然对阿笙说,“去把咱们藏在老顺记地窖的酒搬出来,给受伤的弟兄们擦伤口。”他顿了顿,声音穿过噼啪的燃烧声,“另外,通知所有作坊,今天下午开始,赶制一百张木床,这巷要改造成临时伤兵营。”

阿笙刚要走,又被他叫住:“告诉木匠,床板要厚,能扛住炮弹的那种。”

张老汉抹着眼泪笑:“杜先生这是……要把地盘改成战场啊?”

“不是战场,是堡垒。”杜月笙撕下长衫下摆包扎伤口,血浸透了布料,却没皱一下眉,“保不住人,占再多地盘也没用。”

远处传来消防车的鸣笛声,混着老人们的咳嗽声、汉子们的号子声。阿笙突然明白,杜月笙抢的从不是地盘的边界,是地盘里的人——人在,地盘就在;人活得硬气,地盘就立得稳当。

火渐渐被扑灭,露出焦黑的木梁。杜月笙让人在废墟上插了块新木牌,上面用炭笔写着:“明日照常施粥。”

风吹过,炭屑簌簌往下掉,却盖不住那透着股狠劲的字迹。有个穿破棉袄的孩子捡起块没烧完的木牌残片,上面还留着“济世”两个字,他擦了擦,揣进怀里,像是藏了块金子。

而在法租界的暗室里,法国领事正对着电报皱眉——上面写着:“目标杜月笙,威胁等级上调为最高。”旁边的文件袋里,是皮埃尔少校移交的全部资料,最上面那张照片上,杜月笙正给粥棚的老人喂粥,阳光落在他肩上,像层金色的铠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