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开局明末建基业 > 第39章 来自京师的诏书(上)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39章 来自京师的诏书(上)

时近腊月,陕北的寒风愈发酷烈,卷着细碎的雪沫,抽打着青鸾军控制下略显忙碌却秩序井然的营寨与屯所。连续数月的扩张、整军、安民,让这片饱经疮痍的土地勉强恢复了一丝生气,也使得“沈正阳”与“青鸾军”的名号,不再是单纯的叛逆符号,而是许多贫苦百姓眼中一丝微茫的希望。

然而,这短暂的平静,被一队自南方官道迤逦而来的特殊人马打破了。

这队人马不过二三十骑,却打着鲜明的朝廷旌节,护卫的骑士虽风尘仆仆,但盔甲鲜明,神色倨傲,与沿途所见面有菜色的流民和警惕的青鸾军哨探形成了鲜明对比。为首者是一名面白无须、身着青色官袍的中年文官,他端坐马上,微微眯着眼打量着这片在他看来依旧“蛮荒”的土地,嘴角噙着一丝若有若无、意味难明的笑意。

“站住!什么人?” 一队青鸾军巡逻骑兵拦住去路,为首哨长眼神锐利,手按刀柄。尽管对方打着朝廷旗号,但在这敏感时期,任何官方来客都值得最高警惕。

那文官身旁一名护卫骑士厉声喝道:“大胆!京师天使驾临,宣谕招抚诏书,还不速速通报尔等首领沈正阳,前来接旨!”

“天使?招抚?” 哨长眉头紧锁,不敢怠慢,一面派人飞马回报,一面引着这队不速之客,前往设在原官军大营、如今已是青鸾军总部的辕门。

消息如同插了翅膀,迅速传遍了整个大营。

中军大帐内,炭火烧得正旺,却驱不散骤然凝聚的紧张气氛。

沈正阳放下手中关于春耕安排的文书,眉头微不可查地蹙起。王铮、曾大牛、林清源等核心人物皆已闻讯赶来,脸上神色各异。

“招安?” 曾大牛豹眼圆睁,声音如同炸雷,“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大哥,朝廷这是见动硬的不好使,想来软的了!这分明是陷阱,想把咱们骗过去一锅端了!” 他蒲扇般的大手狠狠一拍大腿,震得案几上的茶碗都跳了一下。

王铮神色凝重,沉吟道:“大牛所言,不可不防。朝廷惯用此计,先以高官厚禄诱之,待其放松警惕,解除武装,再行屠戮,史不绝书。我等如今基业初创,人心未固,一旦接受招安,便是将生死操于他人之手。”

林清源却捻着颌下短须,缓缓道:“首领,诸位,此事……或许也未必全是坏事,至少值得一听。” 他见曾大牛瞪眼欲驳,忙抬手止住,“且听我一言。我军新胜,威震陕北,朝廷一时无力剿灭,改用怀柔之策,乃是常理。若能借此机会,获得一个官方名分,哪怕只是暂时的,对于我军稳定地方、获取物资、乃至吸引更多人才,或许都有裨益。关键在于,如何谈,条件如何。”

“林先生!你怎地也……” 曾大牛急道,满脸的不认同。

沈正阳抬手,制止了即将爆发的争论,目光平静地扫过众人:“是陷阱还是机会,空谈无益。人已到门外,是骡子是马,总要拉出来遛遛。传令,开中门,摆香案,我等……‘恭迎’天使。”

他的语气平淡,听不出喜怒,但“恭迎”二字,却带着一丝淡淡的嘲讽。

辕门大开,简单的香案设下。沈正阳率领一众核心头领立于帐前,既未跪拜,也未表现出过多的热情,只是平静地看着那文官在一众护卫的簇拥下,捧着一个明黄色的卷轴,迈着方步走上前来。

那文官目光扫过沈正阳等人,见他们只是肃立,并无下跪接旨之意,眼中闪过一丝不悦,但很快便被掩饰下去。他清了清嗓子,拉长了声调:

“陕北大营参军,沈正阳,及一众头领接——旨——!”

声音尖细,在寒风中传开。

沈正阳微微拱手:“山野之人,不识礼数,天使有何谕示,但讲无妨。”

那文官脸色微沉,却也不好发作,只得展开那明黄诏书,朗声宣读起来。诏书文辞骈俪,先是痛陈一番“皇恩浩荡”、“体恤民艰”的大道理,接着话锋一转,指斥沈正阳等人“啸聚山林,对抗王师”乃是大逆不道,但念在“或为饥寒所迫,情有可原”,故“特开天恩”,予以招抚。

“……兹授沈正阳,为陕北镇守游击将军,赐绯袍银带,统辖原部,驻防黑山、长水等地……其余头领,各有封赏,酌授千总、把总、县丞、主簿等职,望尔等洗心革面,为国效力,不负皇恩浩荡……钦此!”

诏书宣读完毕,文官合上卷轴,脸上挤出一丝看似和煦的笑容:“沈将军,诸位,还不快领旨谢恩?从此以后,大家便是同朝为臣,共享富贵了。” 他身后随从捧上托盘,上面赫然放着崭新的游击将军官服、印信以及给其他头领的任命文书。

游击将军?绯袍银带?

几个站在后排、新近归附不久的头领,看着那象征着官身和权力的物件,呼吸不由得急促了几分,眼中流露出难以掩饰的渴望。他们落草为寇,提着脑袋厮杀,所求为何?不正是有朝一日能博个封妻荫子,光耀门楣吗?如今,这机会似乎就摆在眼前。

然而,沈正阳、王铮、曾大牛等人,脸上却没有任何喜色。

沈正阳甚至没有去看那托盘,目光直视那文官,嘴角勾起一抹似笑非笑的弧度:“哦?游击将军?倒是个不小的官儿。却不知,朝廷授我这官职,要我‘统辖原部’,是打算让我这支部队,去剿灭陕北其他的‘流寇’呢,还是调往他处,与关外的鞑子,或者中原的其他义军兄弟,自相残杀?”

他语气平淡,话语却如同匕首,直刺要害。

那文官脸上的笑容一僵。

帐前的气氛,瞬间变得微妙而紧张起来。那代表着荣华富贵的官服印信,在此刻仿佛成了一个巨大的漩涡,开始搅动起青鸾军内部的暗流。真正的激辩,尚未开始,却已在无声中拉开了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