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行舟悄无声息地降落在云隐峰那处隐蔽的侧入口外。杨凡神识如网般撒开,仔细探查四周,确认并无他人踪迹,阵法也完好无损后,才如同融入水中的墨滴,悄无声息地穿过层层禁制,回到了阔别数月的洞府之中。
熟悉的精纯灵气包裹周身,灵眼之泉汩汩的流淌声如同最美妙的乐章,抚平了他连日奔波积累的疲惫与紧绷。他没有立刻开始修炼,而是先花费了一日功夫,将洞府内外所有阵法重新检查、加固一遍,尤其是融入了自身戊土真罡与煞气特性的感应与反击机制,确保万无一失。经历了几次被追踪与伏击,他对此地的安全看得比什么都重。
做完这一切,他才真正放松下来,如同远归的游子,打量着这个属于自己的小小天地。药圃中的低阶灵草长势良好,炼器室、制符静室一切如旧,修炼静室内灵气最为浓郁。一切都没有变化,但他知道,自己已不再是离开时的那个练气八层修士。
他盘膝坐于灵眼之泉旁,没有急于服用丹药或灵石冲击修为,而是先进行了一次深度的内视与梳理。经脉因多次恶战及极限制符而略显燥郁,需先以水磨工夫温养;神识虽因突破而壮大,但连日催动也需沉淀凝实;尤其是那缕戊土真罡,虽凝练,但连续动用“撼山击”及催动腐骨刺,也需重新温养,恢复其圆融饱满。
他先是运转《厚土诀》,引动洞府内精纯平和的土行灵气,如同涓涓细流,缓缓冲刷、滋养着经脉,祛除那些细微的暗伤与燥气。同时,心神放空,不再刻意观想什么,只是单纯地感受着自身与脚下大地的联系,回味着那惊鸿一瞥的地脉脉搏,让神识在这种静谧的感知中自然恢复、凝聚。
如此“无为”般的休养,持续了整整半月。当他再次睁开眼时,眸中神光温润内敛,周身气息沉静如水,之前因连连征战而留下的些微隐患尽去,状态调整到了前所未有的最佳程度。
至此,真正的闭关潜修方才开始。
他制定的计划明确而紧凑。每日划分为四个时段:清晨灵气最为活跃时,手握中品灵石,全力运转《厚土诀》与《地煞镇岳功》,提升灵力修为,凝练戊土真罡;上午则专注于制符,利用手中材料,继续绘制金刚符、流沙符巩固技艺,并开始尝试以沉海泥为主材,钻研那更为复杂的一阶上品“玄水罩”符箓;下午则用来研习《地煞镇岳功》中记载的几种土系法术,尤其是尝试将地脉感知更深地融入“撼山击”与“缩地成寸”之中;夜晚则打坐调息,温养神识,总结一日所得。
日子就在这种规律到近乎刻板的修行中悄然流逝。洞府内感觉不到日月轮转,只有荧光石模拟出的柔和光暗变化,以及杨凡身上时而澎湃、时而沉凝的灵力波动。
修为的提升是缓慢而坚实的。练气九层之后,每一个小境界的跨越都需要海量灵力的积累。他并未冒进,而是稳扎稳打,利用灵眼之泉与中品灵石,一点点拓宽着经脉,充盈着丹田。他能感觉到,自己正朝着九层后期稳步迈进,虽然距离巅峰还有一段不短的路程。
制符方面,有了之前绘制金罡剑符的极致体验,再绘制金刚符与流沙符已是驾轻就熟,成功率稳定在了四成左右,手中储备逐渐丰富。而“玄水罩”的研制则遇到了瓶颈。沉海泥的水土双属性难以平衡,符文结构中对“柔”、“韧”、“御”的诠释要求极高,他失败了数十次,浪费了不少沉海泥,也未能成功绘制出一张完整的符箓。但他并不气馁,每一次失败都让他对水、土灵力的相生相克有了更深的理解,符道根基在失败中被打磨得越发扎实。
最大的收获,依旧来自于对《地煞镇岳功》与地脉之力的探索。随着修为提升和对功法的持续钻研,他发现自己对脚下地脉的感知越来越清晰。虽然依旧无法主动引动地脉之力,但在运转功法,尤其是凝练戊土真罡时,已能隐约捕捉到那深沉脉动的一丝韵律,并尝试着让自己的真罡流转与之共鸣。
这种共鸣起初极其微弱,时断时续。但他坚持不懈,心神完全沉浸其中,放弃了对真罡的强行操控,转而如同顺应江河水流般,引导其跟随着那大地深处传来的、若有若无的节奏。
某一日,在他例行尝试将地脉意境融入“撼山击”时,福至心灵,他没有像往常那样强行压缩真罡,而是顺应着那股感知到的脉动韵律,将力量如同波浪般层层传递、叠加,最终于拳锋爆发!
“嗡——”
一拳击出,并非惊天动地的巨响,反而带着一种奇异的沉闷震荡。拳风过处,空气泛起肉眼可见的涟漪,静室地面那坚硬的岩石,竟以他拳头为中心,如同水波般扩散开一圈细微的、规律的震动!虽然范围仅限数尺,持续时间也不过一息,但那股力量却带着一种大地本身的厚重与无可阻挡!
杨凡收拳而立,眼中爆发出惊喜的光芒。这一击,并非力量上的绝对增强,而是在力量的运用上产生了质变!更凝聚,更渗透,对自身的负荷也更小!这才是“撼山击”乃至《地煞镇岳功》应有的模样!
他知道,自己终于在地脉感悟上,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虽然仅仅是个开始,但方向已然明确。
时光荏苒,转眼间,杨凡已在洞府中闭关一年。
这一日,他周身灵气猛然向内一缩,随即如同潮水般澎湃涌出,气息陡然提升了一截,神识覆盖范围突破至一百五十丈!
练气九层,后期!
他缓缓睁眼,感受着体内愈发磅礴浩瀚的灵力,以及那与脚下大地更加紧密的联系,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一年苦修,终见成效。
然而,他也清楚,从九层后期到巅峰,再到尝试筑基,所需的积累将是之前的数倍甚至十数倍。筑基丹的渺茫,更是悬在头顶的利剑。
他站起身,活动了一下筋骨。长期闭关,虽修为精进,但也需适当放松心神,否则过犹不及。
“是时候外出一次了。”他望着洞府顶部,心中思忖。不仅是为了缓解修炼的枯燥,更需要了解外界动向,补充一些特定的修炼资源,尤其是……开始有意识地收集那些筑基丹的辅药。哪怕只是收集到一两种,也是好的。
仙路漫漫,筑基是道坎。他必须从现在开始,就为之付出十二分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