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谢书记,子弹的来源确认了。”张景行将一份报告放在办公桌上。

“是市公安局局长黄建国的配枪。”

谢知临眼神一凛:“他?”

“公安局的仓库三个月前丢失过一批老式手枪子弹,当时报的是封存失误。”张景行递上卷宗。

“谢书记,还要继续查吗?”张景行有些犹豫。

“黄建国在连市根基很深,牵一发动全身。”

“查,当然要查,不过要更谨慎。”谢知临斩钉截铁。

谢知临开始有点困惑了。

黄建国给自己递投名状又是几个意思?

“谢书记,沈老师周三的公开课您还参加吗?”

“周三?”

“刚才吉庆小学教务处主任来电话,问您这次是否参加。”

张景行现在也是摸不准谢书记的心思,请示是最好的选择。

“我那天什么行程?”

有日子没见,还真想去看看。就是不知道,当她知道自己身份时,会是个什么反应。

“谢书记,周三您有三个会议需要参加。”

谢知临想了想。“算了不去了!”

“好的,那我一会儿给学校回个电话。”

“裴行知那边黑客查的怎么样?”

黑客犹如一根刺,深深扎在谢知临的心口,不拔不快。

“裴公子说,还是一筹莫展,这个黑客没有留下一丝痕迹。”

“世间万物,凡经其事、历其行,终会在时光或境遇里留下或深或浅的印记,无从遮掩。”

裴行知手下人的实力,他还是知道的,竟然一点蛛丝马迹都查不到。

谢知临没想到,身边竟然还有如此高手。

“看样子是个厉害角色,只是不知是敌是友。”

张景行从政十多年,跟在谢知临身边也八年,风风雨雨也算见识了不少。

刚到连市,各方面都非常棘手,现在又出现一个这样的人物,真的让人如鲠在喉。

“不管怎样,必须把他揪出来,不然总是个隐患。”

这样抓不住、摸不着的感觉,非常糟糕,谢知临非常不喜欢这样的状态。

“要不联系……”

“暂时不用。咱们现在还需低调行事,先把手里的事情处理好。

黄建国那,我现在也是拿不准,让人多方调查他。”

谢知临觉得越来越有意思,事情变得越来越复杂!

这一汪水,不知道有多深!

学校这边,沈清砚正在自己工位备课,教务处何主任笑着和沈清砚打招呼。

“沈老师,今天状态不错啊!”

“何主任是有什么事吗?”沈清砚看着眼前人,无事不登三宝殿的主。

“你们班的公开课,定在本周三,你准备准备。”

“好的,何主任!”沈清砚面带微笑,心里苦闷。

之前准备的全部泡汤,还得重新做课件。

这该死的投毒者,打乱了一切计划。

想到这里,沈清砚又忍不住的在心里骂市委书记。

结党营私、阳奉阴违的小人!

“唉,只可惜这次市委书记临时有事不能来,不然这可是你表现的好机会。”

“市委书记?”沈清砚刚骂完他,就听到他的消息,难免有点心虚。

没想到他会来听自己的公开课。

“对啊!你不知道?”看沈清砚一脸不知所措,难道自己出差前忘了告诉她?

“我不知道啊!”沈清砚看着一脸懵的何涛,也是迷糊。

“知不知道都没关系,你好好准备上课就行。”

“好的!”沈清砚不明白,市委书记为什么来听自己的课?

难道是?不可能!

沈清砚迅速在心里过了一遍。

公开课在前,发视频在后。

应该就是纯粹的巧合。

唉,做了心虚的事情,难免心虚。

晚上下班,沈清砚直接回家,不知为啥,今天没有什么心情去秘密基地。

正准备做饭,手机响起,是爷爷打来的电话。

沈清砚接通视频,屏幕上出现沈以诚关切的脸。

“砚砚,吃饭没有?”

“正准备煮面条。”沈清砚将手机架在厨房料理台上,一边洗菜一边回答。

“怎么就吃面条啊,这也太没营养。”沈以诚心疼坏了,忍不住皱眉。

“爷爷,面条里面加了鸡蛋还有青菜,营养均衡,不用担心。”

“那个…...”沈以诚欲言又止。

“那老头的孙子,加你微信了吗?”

沈清砚手上的动作顿了顿:“没有呢爷爷。估计人家不想加,正好,我也没有那个意思。”

沈以诚在视频那头接着皱起眉头:“这老头,说得天花乱坠,结果他孙子连个微信都不加!

亏我还觉得他家教应该不错,想给他一个机会。”

“爷爷,别生气。”沈清砚笑着安慰。

“说不定人家工作忙,或者其他原因不方便加呢。”

“再忙连加个微信的时间都没有?”沈以诚不满地哼了一声。

“算了算了,这种不主动的男人也配不上我家砚砚。”

挂断电话后,沈清砚看着沸腾的水锅,心里莫名有一丝失落。

虽然她对这个男人没什么兴趣,但被完全忽视的感觉还是不太好。

她摇摇头,甩开这些无谓的情绪。

眼下最重要的是准备公开课,这才是她应该专注的事。

转眼来到公开课这天。

公开课定在上午十点,九点半礼堂已经坐满了听课的老师和领导。

沈清砚站在幕后,深吸一口气,告诉自己放轻松。

“沈老师,区、市教育局的领导都来了!”教务主任何涛匆匆过来,压低声音。

“还有几个生面孔,看起来像是更高级别的领导。”

礼堂内,公开课正式开始。

沈清砚站在讲台上,落落大方地开始授课。

“同学们,请闭上眼睛,听老师读一首古诗。

《鸟鸣涧》,王维(唐),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沈清砚的声音温柔而动听,整个礼堂都安静下来。

“现在,谁能告诉老师,诗中‘月出惊山鸟’这句话,让你联想到什么画面和感受?”

沈清砚微笑着提问。

一个小男孩举手:“老师,这短短一句藏着自然的微妙联系。

光影的移动、生物的应激反应,在无人的山林里悄然发生。

像一场只有自然能懂的小插曲,充满了生机与野趣。”

“很有想象力!”沈清砚鼓励地点头。

“还有别的同学想说吗?”

一节课四十五分钟,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孩子们争相发言。

听课的领导们也不住点头,显然对这节课十分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