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夜,深了。

曙光之城,高能物理实验室内,依旧灯火通明。

陆一鸣独自一人,静静地坐在巨大的实验台前。但这一次,他的面前,没有摆放任何仪器或材料。取而代之的,是一片由他的“模拟”能力,凭空构建出的,无比复杂而又精密的,三维立体能量模型。

这个模型,模拟的是“充能晶格枪”在激发时,能量从陨石晶体中被引出,经过生物单元转化,再通过符文阵列增幅,最终被枪口的约束力场发射出去的,一整个完整的过程。模型的每一个细节,都精确到了最微观的层面。能量的每一次流动,每一次相变,都清晰可见。

这几天,他接连处理了一系列复杂的外部冲突。从与马库斯的隔空博弈,到和古铁的当面对峙。每一次,他都凭借着更胜一筹的智慧和力量,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但陆一鸣的心中,却没有丝毫的轻松,反而,是一种日益加深的,沉重的危机感。

他深刻地意识到一个问题:目前曙光之城所有的核心技术,无论是“像素混凝土”,还是“充能晶格枪”,甚至是“空间道标”的设想,其根源,都来自于他一个人的能力。

他,就是曙光之城这台巨大机器的,唯一的,也是最核心的“中央处理器”。

这固然能保证他对整个势力的绝对掌控,但也意味着,曙光之城的发展,有着一个致命的,脆弱的上限——那就是他自己。

他的能力,虽然强大,却过于依赖个人的灵感和瞬间的直觉。它像是一门艺术,而不是一门科学。它可以被使用,却很难被复制,更无法被系统性地,大规模地传承。

一旦他出了任何意外,那整个曙光之城,这座他亲手建立起来的希望之城,就会立刻变成一座失去地基的空中楼阁,轰然倒塌。

一个人的强大,终究是有限的。而一个文明想要延续,想要真正地强大起来,依靠的,绝不能仅仅是一两个“英雄”或“救世主”。

依靠的,必须是知识本身。是那种可以被学习,被理解,被验证,最重要的是,可以被一代代人传承下去的,系统性的知识。

陆一鸣的目光,穿透了眼前的能量模型,仿佛看到了遥远的未来。他看到,如果他不做些什么,那么等他和他的同伴们老去,死去,他们所创造的一切,都将烟消云散。后代的人们,或许会传颂着“曙光之城”的传说,但却再也无法复制出哪怕一根“充能晶格枪”的枪管。

那样的未来,不是他想要的。

他必须,为这个时代,为他的能力,为他所开创的“科学的魔法”,找到一条可以被传承下去的道路。

他熄灭了眼前的能量模型,站起身,离开了实验室,径直走向了另一个地方——曙光学院,那座刚刚建成的,还不算大的图书馆。

图书馆内,米淑琴教授正戴着老花镜,在一盏台灯下,一丝不苟地,整理着那些从废墟中抢救出来的,残破的纸质书籍。对于这位老教授而言,这些书籍,比任何黄金钻石都更加宝贵。

陆一鸣走到她的面前,提出了一个石破天惊的,无比大胆的想法。

“米老师,”他看着眼前这位值得尊敬的老人,郑重地说道,“我想,请您帮我一个忙。我想……编纂一套教科书。”

“教科书?”米淑琴教授扶了扶眼镜,有些疑惑。学院的教材,她正在着手整理,都是基于灾难前的知识体系。

“不,”陆一鸣摇了摇头,“是一套全新的,属于这个时代的教科书。我想将我的能力,我所理解的,那种能量的运用方式,它的原理,它的规律,像编纂物理定律一样,系统性地,理论化地,整理成册。”

米淑琴教授,愣住了。她手中的书,滑落在桌面上,发出一声轻响。

她摘下老花镜,用一种难以置信的目光,看着眼前的年轻人。她的大脑,因为这个过于宏大的想法,而陷入了短暂的空白。

将一种……近乎于神迹的,超自然的能力,像物理定律一样,编纂成可以被学习的教科书?

这是何等……狂妄,而又何等……伟大的构想!

许久之后,米淑琴教授的眼中,爆发出了一股前所未有的,璀璨的光芒。她那因为年迈而有些浑浊的眼球里,此刻仿佛有火焰在燃烧。她激动得浑身,都在微微颤抖。

她看到了!她看到了文明复兴的,真正的,最耀眼的曙光!

“我……我愿意!”老教授的声音,因为激动而变得沙哑,“我愿为此,献上我余下的,全部生命!”

接下来的日子里,一个绝密的,足以开创一个全新力量体系的伟大工程,就在这座小小的图书馆里,悄然启动了。

这个项目,只有三名成员。

陆一鸣,是原理的阐述者和演示者。他会在一个被特殊能量场屏蔽的房间内,一遍又一遍地,向另外两人,展示他能力的本质。“模拟”,是如何在微观层面,读取和复刻信息;“具现”,是如何调用虚空中的未知能量,将信息转化为物质;“强化”,又是如何优化物质的底层结构,赋予其全新的特性。

伊丽丝,则是理论的参照系和修正者。她会从她那属于高等文明的,更宏大的宇宙视角,来解读陆一鸣的能力。她会告诉他们,陆一鸣的“模拟”,在宇宙通用的力量层级中,属于“信息权限”的初级应用;他的“具现”,则涉及到了“质能转换”和“维度干涉”的法则。她的存在,为这项工程,提供了一个无比宝贵的,来自更高维度的坐标,避免了他们走入纯粹的“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死胡同。

而米淑琴教授,则是这一切的记录者,翻译者,和体系的构建者。她用她那渊博得如同大海般的知识,将陆一鸣那些天马行空,近乎于“唯心”的能力描述,以及伊丽丝那些过于深奥,凡人难以理解的宇宙法则,转化为一套严谨的,系统的,拥有完整逻辑链条的,人类可以学习和理解的语言,公式,和理论模型。

这不再是单纯的“魔法”,而是一门全新的,建立在信息、能量、物质之上的,交叉学科。

最终,当这部鸿篇巨着的第一卷手稿,完成的时候,图书馆内,三人都已经疲惫到了极点,但精神,却亢奋到了极致。

米淑琴教授颤抖着手,拿起笔,在那份厚厚的手稿封面上,郑重地,写下了她思考了许久的名字。

《源初法典》。

她放下笔,抬起头,看着陆一鸣,眼中充满了敬畏与骄傲。

“牛顿,用他的三大定律,定义了宏观世界的经典物理。”

“爱因斯坦,用他的相对论,揭示了宇宙深处的时空奥秘。”

“而你,陆一鸣……”老教授的声音,带着一丝神圣的意味。

“你正在为这个全新的,属于能力者的时代,制定它的第一部,也是最根本的,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