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科幻小说 > 光年低语 > 第75章 林海破译信号中的警告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75章 林海破译信号中的警告

------

林海的研究室,时间仿佛凝固成了琥珀,将他与外界雷将军的信息管制、水资源争端的余波,乃至量子通讯成功的微弱喜悦,都隔绝开来。他的整个世界,缩小到了主光幕上那片由奇异符号和不断演化的数学模型构成的领域——那是他从“观察者”元信息更深层结构中,剥离出的、此前一直被忽略或误认为是背景噪音的加密子集。

定位母星系的成功,并未带来安心,反而像打开了潘多拉魔盒,释放出更多令人不安的疑问。为什么一个科技水平显然远超人类的文明,要发送这样一份既包含高等知识碎片,又似乎隐藏着更深意图的信息?仅仅是善意的警告?还是某种更复杂的宇宙社会学博弈?

连续数周,他几乎不眠不休,像一名在无尽沙漠中寻找特定沙粒的考古学家,对元信息进行着原子级别的扫描和重构。他尝试了无数种解密密钥:基于人类数学常数、基于宇宙基本物理常数、甚至基于艾莉丝提供的、从默斯代码中分析出的某些非人类逻辑模式。大部分尝试都石沉大海,那加密子集如同最坚硬的坚果,顽固地抵抗着一切外部分析。

转机,依旧来自于张老那些天书般的弦论手稿。在翻阅一页关于高维空间拓扑缺陷可能导致局部物理常数变异的推演时,林海的目光被页边一行极其潦草、几乎与演算笔记融为一体的注释吸引:

“……若信息源自‘彼岸’,或需以‘伤痕’为钥……”

“伤痕?”林海喃喃自语,混沌的大脑仿佛被一道闪电劈开。他猛地站起身,几乎撞倒了身后堆积如山的资料。他想起了之前与艾莉丝共同发现的那个细节——元信息结构深处那极其隐晦的、仿佛与源头物理环境共鸣的“信息伤痕”,那个帮助他们定位母星系的“乡愁”谐波!

他之前一直试图用外部密钥去打开这个加密子集,却从未想过,钥匙可能就藏在信息本身携带的“创伤”印记里!

他立刻将全部计算资源投入到对“信息伤痕”的深度解析中,将其能量衰减模式、谐振频率等特征,转化为一套极其复杂的动态解密算法。这不再是外部强攻,而是试图用信息自身的“指纹”去解锁它最深的秘密。

过程依旧艰难。算法的每一个参数都需要微调,与加密子集的匹配如同在黑暗中用两根发丝试图对接。失败了一次又一次,希望的微光一次次熄灭又重燃。

直到那个寂静的深夜,广寒宫大部分区域都已进入模拟睡眠周期,只有循环系统低沉的嗡鸣陪伴着他。他进行了第不知多少万次的迭代尝试,将最新一组基于“伤痕”谐振峰微调后的参数输入了解密程序。

光幕上,原本杂乱无章、如同雪花噪点般的加密子集,骤然间发生了剧变!符号开始重新排列、组合,扭曲的线条拉直,模糊的斑点凝聚成清晰的几何图形……一段被成功解密的信息,如同深埋地底的化石被精心剥离出来,清晰地呈现在他面前!

它不是文字,不是语言,而是一系列高度抽象、却又触目惊心的动态模拟图谱和关联数据。

第一幅图谱,模拟了一个与“观察者”母星系结构类似的恒星系统,在某种无法理解的、仿佛来自真空本身的“波动”扫过之后,其内部物理常数(精细结构常数、强核力强度等)开始发生极其缓慢但不可逆转的偏移。恒星的核聚变速率诡异减缓,行星轨道悄然改变,物质本身的稳定性受到挑战……整个星系,像是在某种无形的力量下,被缓缓“调频”,走向一个冰冷、死寂的平衡态。没有爆炸,没有闪光,只有一种绝对的、令人窒息的“静默”。

第二组数据,则揭示了这种“静默之潮”(信息中对此现象的命名)的某些传播特性。它似乎并非以光速传播,而是依赖于宇宙时空本身的某种底层结构,其前沿速度与空间的量子泡沫密度相关,在某些古老、空旷的星系际空间,速度可能远超光速。它并非均匀扩散,更像是一种在宇宙织锦上蔓延的“皱褶”或“锈迹”。

最后,也是一段最简短,却最让林海通体冰凉的结论性信息,被翻译成人类可以理解的数学逻辑表达:

“警告:检测到‘静默之潮’前兆波动,基于本文明观测模型推算,其扩散分支有74.3%概率将于约1.5个地球世纪内抵达你们所在的恒星系统。生存策略建议:尝试低物理常数偏移耐受性进化;或,在潮汐前锋抵达前,达成意识上传至非定域量子存储(技术蓝图缺失);或,逃离至未被波及的年轻星系团(坐标缺失)。文明存续概率,基于现有数据模型,低于0.02%。愿火种长存。”

“1.5个世纪……低于0.02%……”林海瘫坐在椅子上,感觉全身的力气都被抽空了。他终于明白了“观察者”信号中那深沉的绝望从何而来。这不是战争威胁,不是资源争夺,而是一种宇宙尺度的、物理规律层面的“格式化”!一种无法用任何现有武器或防御工事去对抗的、降维打击式的终极灾难!

“观察者”文明并非恶意,它们是在自身覆灭前,向宇宙中可能存在的后来者,发出了这最后的、悲怆的警报。它们提供的那些超越性理论碎片,或许是它们未能完全实现的、对抗“静默之潮”的技术方向,是它们文明最后的遗产。

巨大的震撼和恐惧过后,是一种近乎麻木的冷静。林海看着光幕上那冰冷的概率和倒计时,知道这将彻底改变一切。“方舟守护”计划防御链的意义依然存在,但它的假想敌需要从“某个具体的外星舰队”修正为“宇宙本身的无情机制”。生存的策略,必须从“对抗”转向“适应”或“逃离”。

他必须立刻向陈锋、雷震、艾莉丝,向所有“方舟守护”计划的核心决策者汇报这一发现。这不再是关于一个遥远文明的兴衰故事,这是悬挂在全人类头顶、已经开始读秒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他深吸一口气,开始整理那份注定将引发地月震动的破译报告。手指在微微颤抖,不是因为恐惧,而是因为肩上骤然增加的、关乎整个物种命运的沉重。深空的回响,终于不再是模糊的低语,而是化作了清晰而冰冷的丧钟,在人类的耳畔敲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