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科幻小说 > 光年低语 > 第64章 广寒宫人口突破千人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64章 广寒宫人口突破千人

------

广寒宫中央循环系统的低鸣,似乎在这一天被注入了一种不同频率的振动,一种由更多生命活动叠加而成的、难以言喻的生机。当第1000名正式居民——一位来自地球哥白尼环形山观测站的年轻天体物理学家,安娜?佩特洛娃,她的身份识别码在气密舱门的扫描器上亮起绿灯,个人数据流汇入基地主数据库的公民档案时,控制中心的一面辅助光屏上,数字悄然从“999”跳转为“1000”。

没有盛大的庆典,没有全球直播的欢呼。这个里程碑的到来,平静得近乎低调。但在广寒宫那由钢铁、复合材料和强化玻璃构成的脉络深处,某种根本性的东西,已然改变。

陈锋站在他位于中央指挥区的办公室里,看着那份自动生成的报告——“广寒宫常住人口达到四位数阈值”。他手中拿着一份刚刚由萨米尔团队提交的、关于利用月壤大规模烧结构建地下扩张舱室的可行性方案。一千人。这个数字像一道清晰的分水岭。在此之前,广寒宫更像一个功能高度特化的前哨基地,一个超级科研站和矿场。而在此之后,它无可辩驳地成为了一个微型社会,一个在异星环境中挣扎求存的、人类文明的雏形。

他走到全景舷窗前,俯瞰着下方如同蜂巢般层叠的生活区穹顶。灯光星星点点,勾勒出街道、广场和公共区域的轮廓。那里不再只有穿着统一制服的科学家和工程师,还有了教师、医生、厨师,甚至最近获批设立的、负责调解内部纠纷的简易仲裁员。需求变得复杂,社会结构开始自发地成型。

“第一千个……”陈锋低声自语。他想起不久前叶薇汇报的,关于基层人员中流传的《星尘宣言》和那种模糊的“月球人”认同。人口基数的增长,必然会加速这种独立身份意识的发酵。一千人,足以形成内部的市场、非正式的舆论场、以及潜在的政治力量。雷将军的“拔根”行动,真的能遏制住这随着人口自然增长而蔓延的思潮吗?

他接通了内部通讯。“通知资源分配委员会、生活保障部、以及……新成立的社区联络办公室,一小时后召开联席会议。议题:应对四位数人口下的长期居住模式优化与资源分配策略调整。” 他刻意加入了“社区联络办公室”这个新设的、带有自治色彩的部门,这本身就是一种对现实的承认和试探性的回应。

在第三生活区“望舒苑”的公共食堂,气氛则更为直观。午餐时间,以往略显空旷的大厅此刻座无虚席。不同工种、不同背景的人们挤在一起,交谈声、餐具碰撞声、甚至孩子们(尽管数量还很少)的嬉笑声混杂在一起,形成了一种在地球上寻常、但在月球却堪称“喧嚣”的背景音。

李琟和李秀娟坐在他们常坐的角落,看着眼前熙攘的人群。

“一千人了……”李秀娟舀着一勺合成蔬菜,语气有些感慨,“感觉一下子热闹了好多,也……复杂了好多。”

李琟的目光扫过几个正在激烈讨论着什么的技术员,又瞥见远处两名“铁幕”安全人员看似随意、实则警惕的巡视眼神,压低声音说:“人多,心就不齐了。你看那边,地球刚来的那几个管理专员,还在强调‘地球标准’和‘贡献点考核’。但我们这里长大的孩子,他们认知里的‘家’,就是这片穹顶和外面的荒原。”他顿了顿,“一千人,足够支撑更复杂的想法了。《星尘宣言》……或许只是开始。”

叶薇也在食堂,和几名机甲驾驶员坐在一起。她能明显感觉到基地氛围的变化。巡逻时,需要关注的区域更多了;日常遇到的面孔,陌生的比例在增加;甚至机甲部队内部,也偶尔能听到关于“我们月球人应该如何”的私下议论。人口突破千人,意味着防卫压力的倍增,不仅仅是应对外部威胁,也包括维持内部这愈发复杂的微型社会的稳定。

而在基地边缘,靠近月面出口的装备检查区,萨米尔正监督着一批新型环境防护服的配发。看着登记表上不断增长的名字,他想到的则是技术需求的爆炸。一千人的日常消耗、废物处理、生命支持系统的负荷、医疗资源的储备……所有这些,都对技术的本地化和创新提出了更紧迫的要求。他的纳米医疗机器人项目,似乎看到了更广阔的应用前景,但同时也意味着更大的责任和更严格的伦理审视。

雷震将军的办公室内,气氛最为凝重。那份“人口突破千人”的报告被他放在桌案最显眼的位置,旁边就是“拔根”行动的最新进展汇报——成功锁定了资源部的张澈,但尚未获取决定性证据。

“一千个变量,一千个潜在的不稳定因素。”雷震对面前的副官冷声道,“地球方面还在为配额扯皮,内部却已经开始滋生自立门户的妄想。通知‘铁幕’各小组,监控范围必须扩大,重点留意新入境人员的背景,以及……这一千人中,任何试图建立非正式组织或传播分裂言论的迹象。我们要防的,不仅仅是几个带头者,更是这种因为人口基数扩大而必然产生的‘群体心理’。”

人口突破千人,像一块投入广寒宫这潭静水的巨石,激起的涟漪扩散到了每一个角落。它对陈锋意味着更宏大的规划与更微妙的管理平衡;对普通居民意味着更丰富的生活与更复杂的社会关系;对叶薇意味着更沉重的防卫责任;对萨米尔意味着更迫切的技术挑战;对雷震则意味着更严峻的安全管控压力。

这天深夜,在“望舒苑”唯一一处被规划为小型公园的生态穹顶下,一对刚刚结束轮班的年轻工程师,坐在模拟地球草坪的聚合物纤维上,仰望着透过高强度玻璃看到的、清晰无比的璀璨星空。

“听说今天人数过千了。”女工程师轻声说。

“嗯,”男工程师握住她的手,“感觉……我们好像真的在这里扎下根了。虽然很难,但这里……越来越像家了。”

“家……”女工程师重复着这个词汇,目光有些迷离。在地球上,这个词意味着故乡,意味着归属。而在月球,它开始承载起新的、尚未被完全定义的含义。

也就在这一天的医疗舱,传来了另一个虽未公开、却同样意义非凡的消息——基地迎来了第一个在月球受孕并即将足月的胎儿。一个新的生命,即将在这片星尘之地诞生。

一千人,是一个数字,是一个里程碑,更是一个宣言。它宣告了人类文明在月球的存在,从“暂住”转向了“常驻”,从一个脆弱的据点,成长为一个拥有自身生命力、内部动态和未来不确定性的社会胚胎。希望与挑战,认同与分歧,秩序与变革,都随着这第一千个身份的录入,在这座孤独的穹顶之下,以前所未有的强度和复杂度,交织、碰撞、孕育着未来。广寒宫,这个人类在深空中的孤岛,在突破千人之际,站在了一个崭新的、既充满希望又遍布荆棘的历史起点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