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科幻小说 > 光年低语 > 第18章 陈锋部署近地轨道防御网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8章 陈锋部署近地轨道防御网

-----

小行星2012dA14的威胁像悬顶之剑,而“混沌钟摆”演习的惨败结果,更是将最坏的可能性血淋淋地展现在月球基地管理层面前。等待“观察者”降临是坐以待毙,指望地球提供完全可靠的庇护是痴人说梦。陈锋深知,广寒宫乃至整个地月系统的安全,必须建立在自身拥有起码的、能应对常规物理威胁的主动防御能力之上。于是,在资源极度紧张、各方诉求纷杂的背景下,他力排众议,强势推动了一项规模空前的计划——“坚盾”近地轨道防御网部署计划。

计划的核心并非建造什么星球大战式的超级武器,而是在有限的时间和经济成本约束下,构建一个多层次、高效率、重点突出的拦截预警体系。它将覆盖从地球同步轨道到月球引力影响范围内的关键区域,重点保护天梯“摇篮”节点站、广寒宫基地本身、以及地月之间的主要运输航道。

指挥部的大型全息沙盘上,代表防御网构想的淡蓝色光点开始密集出现。

第一层:预警与追踪网络升级。现有“蜂巢”监控系统的传感器单元被全面升级,并新增了十二个部署在拉格朗日点L4、L5以及月球远端的早期预警哨站。这些哨站配备了最新研发的长波扫描雷达和超高灵敏度红外望远镜,由艾莉丝和“方舟之心”统一进行数据融合分析,旨在尽可能早地发现并精确追踪来自任何方向的潜在威胁目标,为拦截争取宝贵时间。

第二层:动能拦截平台。这是防御网的骨干。雷将军麾下的工程团队与萨米尔的材料学家合作,充分利用月球本土资源和小规模地球补给,开始批量生产一种代号“刺针”的标准化、模块化动能拦截器。“刺针”体型不大,成本相对低廉,其战斗部并非爆炸物,而是依靠高速撞击的动能摧毁目标。它们被成组部署在预设的轨道“伏击点”——通常是威胁天体最可能经过的轨道节点,或关键设施附近。每个“刺针”集群由一个简单的AI节点控制,接收“蜂巢”网络的指令,并能进行有限的自主协同拦截。

第三层:定向能武器试验平台。基于萨米尔在辐射屏蔽材料和能量传导方面的研究,数个实验性的激光和粒子束武器平台被秘密部署。它们能耗极高,技术尚未完全成熟,射程也有限,但被陈锋作为关键时刻的“最后手段”和技术验证项目,部署在广寒宫基地和“摇篮”节点站附近,用于应对突破前两层防御的漏网之鱼或极小范围内的精准打击。

第四层:机动打击力量。叶薇的“刑天”机甲小队进行了扩编和针对性训练,配备了经过改装、适用于太空环境的突击型机甲和重型武器。她们的任务不再是单纯的月面防御,而是作为最后的机动预备队,随时准备搭乘高速运输艇,前出至威胁空域,执行近距离精确打击、护卫重要目标、甚至实施自杀式撞击的任务。

部署过程困难重重。月球港尚未完全建成,重型发射能力有限。“刺针”拦截器的月面生产线虽然建立,但产量和良品率始终是问题。定向能武器的能量需求巨大,数次测试都险些导致基地局部断电。地球方面虽然部分认可了威胁,但对月球如此大规模地“武装化”深感忧虑,在关键技术和部件输出上设置了诸多障碍,雷将军不得不动用了一些非常规手段获取资源。

陈锋几乎住在了指挥部,协调着各方资源,解决着层出不穷的技术和后勤难题。他不断地权衡、取舍:是生产更多的“刺针”,还是优先保证预警网络的建设?是测试定向能武器,还是确保基地生命维持系统的能源供应?每一个决定都关乎防御网的最终效能和基地的日常生存。

“坚盾”网络的构建,就像在编织一张巨大而无形的蛛网,需要极致的耐心、精密的计算和海量的资源。艾莉丝负责整个网络的数字建模、效能模拟和实时优化。“方舟之心”的算力大量倾注于此,模拟着无数种威胁 scenario 下的拦截效果。

终于,第一批“刺针”集群被发射升空,进入预定轨道。早期预警哨站传来了第一批清晰的空间态势扫描图。激光平台进行了首次全功率试射,虽然持续时间很短,但成功灼穿了预设的靶标。

防御网初具雏形。

陈锋站在舷窗前,望着地球方向。肉眼看不见任何变化,但他知道,在那片寂静的虚空之中,一张由人类智慧和意志编织的、略显粗糙却无比坚韧的网,正在缓缓张开。

它无法保证绝对安全,尤其是面对“观察者”那种超越理解的威胁。但它代表了一种态度,一种决心:人类不会毫无反抗地等待命运的审判。即使力量微薄,也要竭尽全力,守护好这通往群星的第一级台阶。

“坚盾”已立,虽未坚不可摧,但至少,它宣告了人类在深空中,第一次试图用自己的力量,划定一片安全的疆域。接下来的,就是等待现实的检验,以及那来自深空的、未知的回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