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科幻小说 > 光年低语 > 第33章 广寒宫氧气再生系统故障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33章 广寒宫氧气再生系统故障

---

广寒宫基地的“肺”,深藏在生活区核心模块下方第三层。这里没有观测中心的静谧,也没有量子实验室的极致低温,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潮湿的、带着浓郁植物清香和隐约电解臭氧味道的、属于生命本身的嗡鸣。巨大的透明管道纵横交错,里面流淌着翠绿的藻液;层层叠叠的垂直农场里,基因改良的作物在人造光照下欣欣向荣;而最核心的区域,则是数台庞大而复杂的“闭环环境控制与生命支持系统”(EcLSS)主机,它们日夜不休地将人体呼出的二氧化碳重新转化为宝贵的氧气,维系着穹顶之下上千人每一次的呼吸。

这是人类在月球上构建的最精密的生态循环奇迹,是“钢铁脊梁”内部流淌的生命之血。

然而,奇迹的维系,往往系于毫发之间。

最先察觉到异常的是值夜班的生命支持工程师李瑾。在凌晨四点这个人体最疲惫的时刻,她面前主控制台上一个代表氧气输出纯度的指示灯,悄然从代表“最优”的绿色,跳变成了“轻微偏离”的淡黄色。

数值波动极其微小,几乎落在正常浮动范围内。可能是传感器瞬时误差,也可能是某个电解槽短暂的效率波动。李瑾揉了揉干涩的眼睛,按照规程标记了事件,增加了该区域传感器的数据采样频率,并没有立刻拉响警报。广寒宫的每一个系统都在高强度运行,轻微的波动司空见惯。

但半小时后,那个指示灯固执地变成了橙色。同时,关联的二氧化碳吸附剂饱和速率监测器也发出了效率轻微下降的提示。

“不对劲……”李瑾的睡意瞬间消散。单个参数波动常见,但多个关联参数同时出现轻微劣化,往往意味着更深层次的问题开始萌芽。她立刻启动了二级诊断程序,试图定位潜在故障点。

诊断程序在复杂的系统网络中穿梭,反馈回的数据却充满了矛盾。一些子系统报告一切正常,另一些则显示着难以解释的微小偏差。问题似乎不是出在某个单一的部件上,而是像一种缓慢扩散的“疾病”,正在侵蚀整个系统的“健康”。

就在李瑾试图深入分析时,刺耳的警报声终于撕裂了生命支持中心相对平静的空气!

“警告!一号氧合机组输出氧气浓度下降至临界阈值以下!” “警告!舱内大气二氧化碳分压持续缓慢上升!” “警告!核心电解效率下降百分之十五!”

主控制台上,大片的关键参数从绿色变为橙色,甚至有几个瞬间跳成了刺目的红色!

“启动应急协议!优先保障生活区和核心指挥区氧供!”李瑾的声音因为紧张而有些变调,手指在控制台上飞快操作,试图隔离故障区域,调动备用系统。

但情况恶化的速度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料。故障仿佛具有传染性,迅速从一号机组向备份机组蔓延!备用系统启动后,其效率也出现了莫名其妙的衰减!

舱内大气监测器的数据开始变得令人不安。虽然远未达到立即致命的程度,但那缓慢而坚定上升的二氧化碳浓度和缓慢下降的氧气含量,像一双无形的手,轻轻扼住了基地的咽喉。

紧急呼叫惊醒了基地所有高层。

陈锋第一个赶到指挥中心,他脸色铁青,盯着主屏幕上那条缓缓下滑的氧气浓度曲线,仿佛看到了自己精心构建的蓝图正在漏气。“怎么回事?是核心电解槽问题?还是藻类培养系统?”他的声音压抑着怒火和焦虑。氧气,这是比任何能源、任何材料都更基本的命脉。

萨米尔?贾马尔被从材料实验室紧急召来。他穿着沾满月尘的实验服,粗声粗气地分析着系统传回的材料性能数据:“电解槽的催化电极涂层数据异常!活性正在莫名衰减!还有,二氧化碳吸附剂的微孔结构堵塞速率远超预期!像是……像是被什么东西污染了?”

林海也到了,他看着那些异常数据流,眉头紧锁:“这种跨系统的、缓慢的、关联性的性能衰减……模式很奇怪。不像是单纯的机械故障或材料老化。”

很快,更糟糕的消息传来。负责内部巡查的安全员报告,在几个区域的空气循环过滤器附近,闻到了一种极其微弱的、类似于金属锈蚀或者电路过热的“焦糊味”,但来源无法确定。

恐慌的情绪开始像二氧化碳一样,悄无声息地在基地的走廊和居住舱中蔓延。虽然应急系统仍在工作,基地大气远未到危险程度,但那种赖以生存的基本保障正在悄然流失的感觉,足以击垮最坚强的神经。人们下意识地更频繁地查看个人终端上的环境数据,呼吸变得有些短促,交谈的声音也压低了许多,仿佛害怕消耗更多氧气。

叶薇带领的安保小队被紧急动员起来,协助工程师们排查所有通风管道和循环系统,寻找那可疑气味的来源以及任何可能的物理破坏痕迹。

艾莉丝?陈则试图从数据层面寻找答案。她接入生命支持系统的控制网络,庞大的数据流涌入她的意识。她试图在这些看似杂乱无章的参数波动和效率衰减中,寻找那种她之前遭遇过的、隐藏在深处的异常“模式”或“韵律”。是否存在某种她尚未理解的、针对生命维持系统的软性攻击?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氧气浓度曲线依旧缓慢而坚定地下滑。二氧化碳浓度持续上升。备用系统的效率也越来越差。

“必须找出根源!否则我们所有的备用容量都会被这种莫名其妙的衰减耗尽!”陈锋一拳砸在控制台上。

就在众人一筹莫展之际,萨米尔接到了他实验室助手的紧急通讯。助手在反复比对不同批次的材料性能数据时,注意到了一个极其细微的关联性——所有出现性能异常加速的部件,其制造或最后维护日期,都集中在最近一个月内!而这些部件,都直接或间接接触过循环空气!

“是空气本身!”萨米尔猛地抬起头,眼中布满血丝,却闪烁着发现真相的光芒,“不是系统故障!是某种……某种存在于我们空气中的污染物!它在缓慢地腐蚀、堵塞、毒化我们的生命支持系统!”

这个结论让所有人背后一凉。敌人不在外部,就在他们呼吸的空气里?!

“立刻分析空气成分!最高精度色谱质谱联用仪!排查所有非常规污染物!”陈锋立刻下令。

整个基地的分析资源被调动起来。空气样本被从不同区域、不同高度的通风口提取,送入最精密的仪器中。

漫长的等待。每一秒都如同一个世纪。

终于,分析结果出来了。

在正常的氮氧成分之外,仪器检测到了一种浓度极低、却真实存在的、全新的化合物痕迹。它由微量的金属元素(来自月尘)、硅酸盐颗粒(来自月壤)、以及……一种复杂的、部分氧化不完全的有机化合物(来源未知)结合而成,形成了一种极其稳定的、纳米级别的气溶胶颗粒。

这种颗粒物本身毒性极低,对人体几乎无害。但它恰恰是生命支持系统的“隐形杀手”!

它们的大小和物理特性,使其能轻易穿透前置过滤器,进入系统核心。在电解槽中,它们会不可逆地吸附在珍贵的催化电极涂层表面,形成一层极薄的绝缘膜, drastically (急剧) 降低电解效率。在二氧化碳吸附装置中,它们会精准地堵塞分子筛的微孔,使其提前失效。它们甚至会影响藻类的光合作用效率!

而这些颗粒物的来源,经过溯源,最终指向了——萨米尔引以为傲的“月壤烧结砖”大规模生产工艺!

在高温烧结过程中,尤其是初期工艺参数尚未完全稳定的阶段,极微量的月壤颗粒和其中包含的某些特殊有机杂质(可能来自古老的太阳风沉积物或彗星残留物)发生了复杂的化学反应,产生了这种此前从未被发现的、性质稳定的纳米气溶胶副产物。它们在生产过程中被排放到月面极端环境中,本应无害消散。但广寒宫的内部是一个封闭循环系统!微量的气溶胶通过气闸舱的进出、附着在宇航服和设备上被带入,竟然在内部逐渐积累,并最终达到了一个能够开始影响精密系统的临界浓度!

一个为了解决建材问题而诞生的伟大技术,其未被察觉的副产物,却差点悄无声息地扼杀了它所要庇护的人们。

真相大白的时刻,指挥中心里一片死寂。萨米尔的脸色变得惨白,巨大的愧疚感几乎将他击垮。陈锋闭上眼睛,深吸了一口此刻显得格外珍贵的空气,强迫自己冷静。

“立刻采取行动!”陈锋的声音恢复了惯有的决断,“第一,全面暂停玄武岩砖生产,直到萨米尔团队找出彻底消除该副产物的新工艺。第二,生命支持中心,立刻启动最高级别超精细过滤模式,不惜能耗,全力清除空气中现有污染物。第三,紧急从地球调运备用催化电极和吸附剂分子筛!第四,医疗部门密切监测所有人员健康状况……”

一系列命令被迅速下达和执行。

广寒宫的“肺”开始了艰难的自我净化。超精细过滤器全开,发出低沉的轰鸣,如同巨兽在喘息,一点点过滤着那看不见的敌人。受损的部件被紧急更换。

氧气浓度曲线下滑的趋势终于被止住,然后开始极其缓慢、艰难地回升。二氧化碳浓度的上升曲线也终于平缓下来。

危机,似乎暂时过去了。

但留下的阴影却难以散去。萨米尔独自一人站在已经停产的烧结窑前,望着那些黝黑的砖块,目光复杂。他的发明拯救了基地的建设,却也曾险些埋葬它。科技的双刃剑,在这片孤立无援的土地上,显得如此锋利和真实。

陈锋走到他身边,没有说话,只是用力按了按他的肩膀。

穹顶之下,空气似乎依然清新。但每一个人,在每一次呼吸时,都前所未有地意识到,在这片钢铁脊梁所构筑的脆弱绿洲中,生存,从来都不是理所当然。

每一次呼吸,都是一次与深空环境的艰难博弈。

而他们,刚刚输掉了一局,却又侥幸扳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