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玄幻魔法 > 种田成帝,我在西域建天庭 > 第707章 李文献计水攻策,于吉赠符稳军心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707章 李文献计水攻策,于吉赠符稳军心

报信的哨兵声音还在帐中回荡,李文已抬手示意众人莫慌。他指尖轻点桌面,三只藤蔓缠绕的小精灵从袖口钻出,迅速化作淡绿光影,顺着帐门飞入夜色。

“不是进攻。”他看着那些微光在远处盘旋一圈后折返,“只是烧了些干草和油渣,烟浓而已。”

周瑜站在地图前,眉头未松:“为何偏偏此时放火?”

“测试。”李文取出玉匣中的密信残片,“他们需要确认风向传递是否准确。那火光的位置,正好对应地下热阵的感应节点。”

话音刚落,角落传来一声怪笑。

“火烧不尽,水来送终!”

众人一惊,转头看去。一个披着破蓑衣的老道不知何时坐在了案边,脚边放着一支枯竹杖,杖头悬着半片发黑龟甲,随风轻晃。他满脸胡须杂乱,眼窝深陷,却透着一股说不出的清明。

于吉。

李文早听闻此人游历天下,言多奇中,虽形貌疯癫,但每每开口皆有所指。此刻见他突至,心中已有几分了然。

“老道此言何意?”周瑜冷声问。

于吉不答,反手从怀中掏出三张黄符,拍在桌上。符纸泛着暗红纹路,边缘焦卷,像是被火燎过又重生一般。

“持此符者,入火不焚。”他盯着李文,“你行逆天之事,当有逆天之护。”

帐内将领面面相觑。有人低声嗤笑:“荒诞不经!战场岂是靠符咒决胜?”

于吉咧嘴一笑,忽然将一张符贴在自己脸上。下一瞬,他整个人腾起一缕青烟,皮肤竟如炭火般泛出赤红,却无丝毫痛苦之色。片刻后揭下符纸,面容依旧,仿佛刚才一幕从未发生。

“现在信了吗?”他把剩下的两张推到李文面前。

李文没有立刻去拿。他知道这类符箓背后必有代价,也清楚于吉不会平白相助。但他更明白,此刻需要的不只是证据,还有足以压住质疑的“势”。

他伸手接过两枚避火符,一枚收入袖中,另一枚轻轻放在案上,正对着地图上的曹军战船群。

“诸位都知,原定火攻之策,需借东南风起时发动。”李文开口,语气平稳,“可若风未南来,反自西北而至呢?”

“不可能!”一名副将断然道,“观星司连日测算,风脉已定,三日后必转顺风。”

“那是自然之风。”李文摇头,“可若有人以秘法扭曲地气,强行引动逆流呢?”

他说完,掌心浮现出一片细长叶片。叶尖微颤,随即在空中投射出一段影像——江面波涛翻滚,数十艘战船锁链相连,火光冲天而起。可就在火焰蔓延之际,风向骤变,烈焰如活物般倒卷而回,直扑联军舰队。

“这是……什么妖术?”有人失声。

“非妖术。”李文收起叶片,“是人为干预的结果。浅滩下方埋有导热阵法,能扰乱地脉,进而影响局部天象。我们截获的密信已证实,匈奴人将在火攻当日启动装置,制造西北风。”

周瑜沉默良久,终于走到地图前,目光落在那片低洼地带。

“你说他们会用地下热阵改变风向……可这水攻策,究竟如何破局?”

李文起身,走到沙盘前。他拿起一根木棍,在曹营西侧划出三条线。

“第一,掘渠引水。浅滩地势低于江面,只要挖通三条主渠,江水自会倒灌,淹没热阵阵眼。没了地气支撑,他们的风向操控便成空谈。”

他顿了顿,继续道:

“第二,用重型木筏冲击铁索。我已命工匠连夜打造十艘满载黏土石沙的筏子,顺流而下,专撞锁链连接处。一旦卡死,敌舰无法转动调向,等于废了一半战力。”

“第三,”他看向于吉留下的那枚黄符,“派人潜入浅滩,毁其核心枢纽。持符者可短暂抵御高温,趁水淹之前完成最后一击。”

帐内一时寂静。

周瑜来回踱步,手指轻敲羽扇。他本不信这些奇技淫巧,但接连的情报、密信、影像,加上眼前这诡异却真实的符箓,让他不得不重新权衡。

“时间太紧。”他终于开口,“掘渠需一日,造筏也要半日,你如何保证在风起前完成?”

“已经在做了。”李文淡淡道,“半个时辰前,第一批工匠已带植物精灵出发。它们能在泥地中快速开掘,效率远超人力。至于木筏……”他望向帐外,“现在应该快组装好了。”

果然,远处传来木料碰撞的闷响,夹杂着号子声。校场边缘,十几名工匠正围着巨大的木架忙碌,藤蔓状的绿色能量在他们手中穿梭,加固结构。

周瑜凝视良久,忽而冷笑一声:“你倒是步步抢先。”

“我只是不想等死。”李文直视他,“若按原计行事,等到火点燃那一刻,才发现风是反的,那时后悔已晚。”

于吉忽然站起,拄着竹杖晃到周瑜面前,咧嘴一笑:“将军可知,为何古时治水,先疏后堵?因势不可逆,唯顺势而为。今日之火,亦如洪水,你不堵它,它便烧你。”

说罢,他又转向李文,眼神陡然清明:“你懂这个道理,所以不用火灭火,而是用水断根。”

他将最后一枚符塞进李文手中,低声道:“记住,符只能护一时,真正保命的,是你心里那股不肯认命的劲儿。”

说完,转身便走。蓑衣一摆,身影很快消失在夜雾之中。

周瑜望着他的背影,又看了看案上的黄符,最终将羽扇重重搁在桌上。

“传令下去。”他声音不高,却清晰传遍全帐,“暂缓火攻准备,优先配合西线掘渠与木筏调度。另派一队精锐,归李文节制,执行浅滩突袭任务。”

“此计……”他停顿片刻,才缓缓吐出三个字,“或可一试。”

帐内众将陆续退出,各自领命而去。李文没有立刻离开,而是站在沙盘前,指尖轻轻抚过那条代表江水倒灌的沟渠。

他知道,这只是开始。

真正的较量,不在纸上,而在接下来的每一刻。

***

校场边缘,最后一艘木筏刚刚完工。粗壮的原木捆扎成排,中间填满黏土与碎石,表面覆盖一层湿泥,防止遇火即燃。三十名士兵正在检查缆绳,确保能在撞击后迅速脱身。

李文走过去,从袖中取出一枚避火符,递给带队的队长。

“贴在胸口。”他说,“如果遇到高温区,它会自动激活。”

那人接过符纸,犹豫了一下:“真有用?”

“不知道。”李文坦然道,“但值得一试。”

远处江面,风渐渐大了起来。几片枯叶被卷上半空,打着旋儿落入水中。

李文抬头看了眼天色。

云层厚重,不见星辰。

他握紧手中的木剑,缓步走向高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