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都市言情 > 亮剑:我的独立崛起路 > 第162章 后勤是至关紧要的!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62章 后勤是至关紧要的!

老队员们已经全副武装,新人们则两手空空。全员集合完毕后,宋清风下达了新的指令:

特战队晨训现在开始,老兵负重五公里,新人轻装三公里,跑完才能吃早饭。

面对这个命令,老队员早就习以为常。长期的高强度训练加上充足的营养供给,使他们完全能胜任这样的训练量。

新兵们却大吃一惊,没想到大清早就要跑五公里。众人不由得感叹,特战队的训练强度远超想象,与他们先前部队的标准简直天壤之别。

军令如山,所有人都必须严格执行。

多亏前一晚吃得饱,大家都有劲儿。

队伍排好队形,按计划开始晨跑。

刚开始,新兵想显本事,跑得飞快冲在前头。老兵们不慌不忙,按着自己的步调跑。

跑出一公里后,练过的和没练过的区别就出来了。

多数新兵撑不住快跑,慢慢掉速,老兵们一个个超了过去。

跑到第一个集合点时,新兵连老兵的影子都看不见了。

宋清风下令新兵原路返回,这段正好三公里,刚好跑回营地。

快到终点时,老兵们已经折返回来,全程只用了二十五分钟,比新兵慢两分钟。

这个结果把骄傲的新兵震住了。他们本是各部队的尖子,心高气傲。

来到特战队秘密基地后,发现谁都厉害,傲气先收了一半。

今早这一跑,彻底打掉了他们的自信。

老兵背着东西跑五公里,他们空手跑三公里,时间却差不多,这让自以为高手的他们脸上发烫。

正当新兵们臊得慌时,有个不服气的突然喊:

报告!我想知道老兵背了多少东西?

其他新兵也都抬头,想知道到底差多少。

宋清风笑着站出来:

在特战队,你们该叫我们教官。我是这次训练的负责人,宋清风。

名字不重要,反正你们很快会给我起外号。

既然想知道,就给你们看看。

魏和尚,出来亮家伙。

老实的魏大勇走上前,放下背包,先铺开毯子,然后开始介绍:

俺叫魏大勇,特战队一分队突击手,现在说装备。

他心里叫苦,本来就不爱说话,宋黑炭偏让他来,真是难为人。

往常这种活都交给嘴皮子溜的队友,其他人图个清闲。

但军令如山,他只能硬着头皮讲......

魏大勇掂了掂冲锋枪说:这是德国mp38,重八斤,打二百米远,弹匣装三十二发。

这些枪械知识是孔昊要求的,再难背也得记住,特战队基本功就这样。

放下冲锋枪,他又从身上掏出几个弹匣摆地上:平时带六个弹匣,共一百九十二发,战术包里还有两百零八发散装子弹,外加擦枪刷和装弹器。

说完从腿边枪套抽出手枪,又从包里拿出两个弹匣和一包零散子弹。

特战队配1911军用手枪,加上这些共一百发子弹。

听说正式特战队员带两把枪,子弹足足六百发,新兵们一下子炸了锅,七嘴八舌嚷起来。

老天爷,我在386团时最多带三十发!

三十发不错了,我在385团当机枪手,全排就一挺歪把子,子弹从没超过两百发!

这么多子弹,比我们全排都阔,真是人比人该死!

这时一个穿便衣的也插嘴:你们主力部队好歹有上面发子弹,我们县大队每颗子弹都得从鬼子手里抢。游击队二十多人,总共才八十二发,还分六种枪用。

众人目瞪口呆,特战队的装备之豪华,就连一向以精良着称的日军都相形见绌。大家暗自思忖:难怪特战队战无不胜,光是这些物资储备就令人咋舌。

宋清风抬手示意安静,示意魏大勇继续讲解。

这是特战队标配的近战匕首与配套刀鞘,这是夜间行动专用的便携弩配十支箭矢。

这是夜间作战服,这是备用便装。

这是七天份的炒面干粮,配有食盐半斤、白糖二两,还有半斤肉脯。

面对地上铺开的精良装备,现场鸦雀无声。

想必所有人都在琢磨,这个战术背囊的装载能力实在惊人。

宋清风嘴角微扬:正式队员的装备会根据任务调整,但即使负重最轻的狙击手,单兵负荷也不低于五十斤。

不必气馁,这都是长期训练的成果,只要刻苦练习,你们也能达到这个水准。

上午训练到此结束,现在去用早餐吧。

这时众人才感到饥肠辘辘,方才太过专注,连腹中作响都浑然不觉。

早餐格外丰盛,每人三个精面馒头、一枚鸡蛋,配一大碗新鲜豆浆。

马大壮端着餐盘,难以置信地向老兵求证:你们每天都吃这些?未免太奢侈了!

对方骄傲地昂起头:不然你以为特战队的体能从何而来?都是靠这些营养积累的!

马大壮等人闻言沉默,低头享用着这顿前所未见的早餐。

他们心知肚明,在后勤物资紧张的情况下,越是丰厚的供给,意味着未来要肩负更重的责任。就像在原部队时,消耗越多物资,战场上就要承担更艰巨的任务。

用餐完毕,宋清风安排老兵带领新兵展开例行训练,包括特战手语、基础体能等项目。这批新晋队员还需适应期,至少半个月才能跟上特战队的训练强度。

与此同时,孔昊正率领团队执行一项对八路军至关重要的任务。

这是一间采光不足的屋子,依靠珍贵的水电照明。室内摆放着恒温加湿设备,还有特制的旋转托盘,工作人员需定时手动调整方位。

孔昊细致检查完所有设备后,轻手轻脚退出房间,仔细关好房门。

他向值守干部嘱咐:每日温湿度必须详尽记录,不容半点疏漏。正在孵化的种蛋也要每日观察记录,这些数据将为日后大规模养殖提供重要参考。

干部郑重承诺会安排最得力的人手负责,确保万无一失。

交代完毕时,恰逢秦政委经过,好奇询问:小孔同志,你怎么对养殖业这么投入?依我看,你应该把精力放在兵工厂,多造武器打敌人才是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