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最终,土耳其大奖赛积分排名:

1. 安东尼?哈里森 —— 美国 —— 迈凯伦 - 梅赛德斯车队 ——25 分

2. 张骋 —— 中国 —— 迈凯伦 - 梅赛德斯车队 ——18 分

3. 马丁?韦弗 —— 澳大利亚 —— 红牛 - 雷诺车队 ——15 分

4. 威廉?齐格勒 —— 德国 —— 梅赛德斯 Gp 马石油车队 ——12 分

5. 汤米?科斯基宁 —— 芬兰 —— 梅赛德斯 Gp 马石油车队 ——10 分

6. 彼得?卡明斯基 —— 波兰 —— 路特斯 - 雷诺车队 ——8 分

7. 恩里克?德?马特奥 —— 巴西 —— 法拉利车队 ——6 分

8. 费利佩?阿尔瓦雷斯 —— 西班牙 —— 法拉利车队 ——4 分

9. 洛伦佐?巴尔巴罗 —— 乌拉圭 —— 印度力量 - 梅赛德斯车队 ——2 分

10. 东山良和 —— 日本 —— 索伯 - 法拉利车队 ——1 分

迈凯伦包揽冠亚军,马丁?韦弗虽受损并额外进站,却仍凭借此前积累的优势守住季军;马克西米利安?伦纳则没那么幸运,赛车陷在碎石区动弹不得,电视镜头捕捉到他离场时比划着 “韦弗疯了” 的手势。

当然,韦弗对此有截然不同的说法。

抛开红牛的内斗,梅赛德斯表现强劲,而路特斯则略显乏力 —— 仅彼得?卡明斯基进入积分区,亚历山德罗夫落后一圈,排第十五;法拉利双雄均有积分入账;东山良和则为本赛季表现挣扎的索伯车队拿下首分。

由于积分榜前两位(韦弗、伦纳)未能包揽冠亚军,且伦纳退赛,车手积分榜前六出现变动:

1. 马丁?韦弗 —— 澳大利亚 —— 红牛 - 雷诺车队 ——93 分

2. 张骋 —— 中国 —— 迈凯伦 - 梅赛德斯车队 ——92 分

3. 安东尼?哈里森 —— 美国 —— 迈凯伦 - 梅赛德斯车队 ——84 分

4. 费利佩?阿尔瓦雷斯 —— 西班牙 —— 法拉利车队 ——79 分

5. 马克西米利安?伦纳 —— 德国 —— 红牛 - 雷诺车队 ——78 分

6. 彼得?卡明斯基 —— 波兰 —— 路特斯 - 雷诺车队 ——69 分

恩里克?德?马特奥(67 分)和汤米?科斯基宁(62 分)紧随其后,第六名的争夺仍激烈;而卡明斯基几乎凭借一己之力,让路特斯在 “中游集团领头羊” 的争夺中保持竞争力,新秀亚历山德罗夫仅得 4 分。

这一结果也让梅赛德斯(两位车手均在积分区)在车队积分榜上进一步拉开与路特斯的差距,前六格局如下:

1. 迈凯伦 - 梅赛德斯车队 —— 英国(总部位于英国沃金)——176 分

2. 红牛 - 雷诺车队 —— 奥地利(总部位于英国米尔顿凯恩斯)——171 分

3. 法拉利车队 —— 意大利(总部位于意大利马拉内洛)——146 分

4. 梅赛德斯 Gp 马石油车队 —— 德国(总部位于英国布拉克利)——96 分

5. 路特斯 - 雷诺车队 —— 英国(总部位于英国恩斯通)——73 分

6. 印度力量 - 梅赛德斯车队 —— 印度(总部位于英国银石)——32 分

我理解车队为何谨慎,这场胜利让我们领跑车队积分榜,我也仅以 1 分之差紧追韦弗,他们只想确保两辆车安全完赛。

但我仍忍不住想:若我能以冠军身份冲线,我们便能同时领跑两个积分榜,尽管安东尼会落后阿尔瓦雷斯。

毕竟对年终总冠军而言,“车队第一 + 车手第一” 远比 “车队第一 + 车手第二” 更有利。

当然,赛季仍漫长,我只是认为我们目前未能 “最大化每辆车的积分潜力”。

理论上,车队允许我们自由竞争,这一点很好;但相比其他车队的 “极致功利”,我们似乎少了些 “数字思维”。

事已至此,我只能向前看,期待在加拿大有更好的表现,但问题是,车队似乎还没准备好 “翻篇”。

“好了,你们俩解释一下。”

当我和安东尼出现在迈克尔位于车队接待中心的办公室时,他用 “失望家长训斥调皮孩子” 的语气说道,坦白说,此刻的场景确实有种 “孩子气争执被抓包” 的尴尬。

“我排位赛领先,红牛撞车时我处于领跑位置,且一直以为我们需要节省燃油、稳健完赛。但张骋显然不这么想,他开始提速,我只能也开启高功率模式反超;之后你亲自发无线电说‘局势已控制’,我便重新回到省油节奏。” 安东尼先开口,语气专业、措辞成熟,像个 “自认有理、并能条理清晰解释” 的学生。

“我在比赛中节省了更多燃油,处境更有利。我冲击位置时并未发生碰撞,且一直被告知‘可以自由竞争’,更何况,我目前领跑积分榜。” 我也阐明立场,强调 “平等竞争” 的潜规则。

我虽默认安东尼是 “车队一号”(毕竟他是冠军),但鉴于我已拿两冠,且赛车升级机会均等,“平等竞争” 显然是我们的默认模式。

毕竟,经历过 2007 年阿尔瓦雷斯与安东尼的内斗后,车队若想明确 “一号 \/ 二号”,定会提前说清楚。

“你们俩就没想想:红牛刚撞车,我们是‘捡漏’才领跑的,且我们的速度本不足以夺冠?” 迈克尔的语气仿佛在说 “这是常识”。

不等我们回答,他继续说道,“我们排位赛第二、第四,仅在张骋比红牛晚进站时领先过几圈,进站后又回到第三、第四;如今运气好拿到领先,你们怎么会觉得‘这是给老板添堵的好时机’?”

“迈克尔,对不起,但我在西班牙被挤、在摩纳哥退赛,如今终于有机会争冠,我必须抓住。我以为你雇佣我,就是看中这种拼劲。” 我直视车队经理,解释这是我的职业本能。

正是这种 “明知可能第四仍要争冠” 的态度,让我坐在这里,而不是尤里?卡萨莱宁。经历连续几站低迷后,我不可能放弃这个机会。

“我过去两站同样不顺:西班牙最后一圈退赛,正因如此你才拿了第五,摩纳哥仅得第五,两站积分和你完全一样。我同样需要一场好成绩,你却仍要超车。” 安东尼换了个角度,将矛头指向我,而非车队经理。

“我知道,说真的,我也希望看到你本赛季夺冠,甚至希望我们能一起对抗红牛,但我超车时并未冒险,是你在十一号弯切向我,在一号弯撞了我。” 我反驳道,语气或许比预期更尖锐,但我不愿独自承担责任。

“最后你不是没事吗?” 安东尼轻描淡写地淡化他动作的风险。

“你怎么确定我一定没事?” 我反问,在肾上腺素飙升、怒火中烧的赛车世界里,他根本无法预判 “切向我” 或 “轮胎碰撞” 的后果。

他或许知道对手是我,或许在脑中计算过 “风险可控”,但没人能预料到对方的反应,也没人能保证 “看似干净的动作” 不会演变成双车退赛。

“够了!” 迈克尔大喊,将我们的注意力拉回他身上,“都冷静点。你们是队友,甚至是朋友。你们都有争冠的理由,但也都犯了糊涂;幸运的是,最终没人受伤,结果也不错。感激这个结果,想想有几百人在为你们的‘圈速竞赛’努力,确保这种事不再发生,好吗?”

“好,抱歉,安东尼。我今年已有两冠,你还没有。赛季还长,我们目前没有明确的一号车手…… 我当初应该直接放弃争夺的。很高兴我们都完赛了。” 我叹了口气,率先让步。

“没事。” 安东尼伸出手,与我相握,“我今天确实太激进了,你有燃油优势,也抓住了机会。你是个赛车手,这是你的本能,我尊重你。我们为同一支车队效力,共同向前,且目前领跑积分榜,这才是最重要的。少点争执,多点前进,好吗?”

“当然。” 我回握他,朝他笑了笑,再看向迈克尔,他显然对这个结果满意。

我们解开了心结,没有留下任何芥蒂,可以专注于加拿大站了。

临走前,我突然想起一件事,笑着对安东尼说:“两年前,就因为我们坐在一起一次,媒体就传出了难以想象的八卦 —— 你想想,要是他们知道今天的事,会怎么写?”

“天啊,别让我想这个……” 安东尼笑了。

是的,我们和好了。只希望下次在赛道上激烈对抗时,这份 “休战协议” 还能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