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网游动漫 > F1之飞驰人生 > 第261章 墨尔本夺冠后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红牛虽在巴林拿下杆位、在澳大利亚包揽头排,却始终未能将排位优势转化为冠军。

赛季前两场比赛后,马克西米利安?伦纳仅凭借巴林站的成绩拿到 12 分,马丁?韦弗更是只有 6 分。

不过,未能发挥赛车实力的不止红牛,威廉?齐格勒重返 F1 的 “荣耀回归”,目前也只收获 9 分。

对我而言,赛季第二场比赛的意外夺冠让我仅以 2 分之差紧随积分榜榜首,且领先世界冠军队友(安东尼)12 分。

当然,这场胜利有运气成分,安东尼的倒霉处境也在一定程度上帮了我,但这样的开局已远超我的预期。

接下来的局势如何发展,仍需拭目以待。

与此同时,车队积分榜前六名如下:

1. 法拉利车队 —— 意大利(总部位于意大利马拉内洛)——70 分

2. 迈凯伦 - 梅赛德斯车队 —— 英国(总部位于英国沃金)——58 分

3. 梅赛德斯 Gp 马石油车队 —— 德国(总部位于英国布拉克利)——25 分

4. 路特斯 - 雷诺车队 —— 英国(总部位于英国恩斯通)——18 分

5. 红牛 - 雷诺车队 —— 奥地利(总部位于英国米尔顿凯恩斯)——18 分

6. 印度力量 - 梅赛德斯车队 —— 印度(总部位于英国银石)——8 分

红牛的比赛表现如此挣扎,以至于他们甚至不是使用雷诺引擎的车队中排名最高的。

印度力量则凭借朱塞皮诺?莱昂内的 8 分(超过威廉姆斯车队鲁道夫?贡萨尔维斯的 5 分)守住第六位,其队友洛伦佐?巴尔巴罗和卫冕冠军詹姆斯?巴克斯顿(威廉姆斯)尚未开张。索伯、红牛二队、卡特汉姆、玛鲁西亚和 hRt 则仍未取得积分。

对迈凯伦而言,尽管法拉利凭借赛季初的强势表现仍领先我们,但整个车队都认为,我和安东尼的组合比安东尼与尤里?卡萨莱宁的组合更具竞争力。

或许我的判断有误,但尤里在积分榜上从未领先过安东尼,而我已经做到了这一点。

当然,这绝不是松懈的理由,新积分规则比旧规则慷慨得多,我们目前仅落后法拉利 12 分。若我和安东尼能包揽冠亚军拿下 25+18 分,而法拉利只获得第三、四名15+12 分,我们一次就能追回 16 分。

红牛和梅赛德斯自然会全力搅局,法拉利也不会轻易放弃领先优势,但关键在于:新规则下,只要我们的两辆赛车都能发挥出最佳水平,缩小与法拉利的差距并非难事。

同理,红牛也可能凭借赛车性能,缩小与我们的差距,因此,任何时候都不能掉以轻心。

就像 2009 赛季末一样,如今的 F1 又形成了法拉利、迈凯伦、红牛三足鼎立的格局,而从本田转型而来的梅赛德斯则凭借稳定表现,始终保留着争冠希望。

2010 赛季才刚刚进行两场比赛,却已展现出成为 “F1 经典赛季” 的潜力。接下来的比赛,只会更加精彩。

“恭喜你!” 终于从媒体室脱身。刚刚结束的领奖台新闻发布会上,我一边感谢车队提供的冠军级赛车,一边淡化 “已开始考虑总冠军” 的话题,娜塔莎就笑着冲过来拥抱我。

我回抱住她,忍不住满足地叹了口气。

我之前说过,现在还要再说一遍:应对媒体是我最不喜欢的工作环节。

我知道这话听起来可能有些不知好歹、娇生惯养,但说实话,要平衡赞助商需求、守住车队机密、维护个人形象,同时给出既真实又让媒体满意的回答,实在太难了。

如今很多车手被指责 “无趣”“缺乏个性”,可事实是,要给出满足所有要求的回答本就不易:美孚 1 号不希望我透露机油性能的商业机密,沃达丰不希望我显得傲慢,而尊尼获加的标志旁边,偏偏是来自禁酒国家的阿联酋航空…… 各种细节都要小心翼翼。

更无奈的是,夺冠的 “奖励”,竟是更多的媒体关注。

“谢谢你…… 我很开心,这种感觉真好。” 我笑着说,和她一起走过围场。

周日下午的围场已开始收拾,只有少数铁杆粉丝还在赛道附近逗留。

“两次分站冠军得主的感觉怎么样?第二次夺冠还是一样开心,还是已经没那么激动了?” 娜塔莎问道。

我能猜到,这位金发姑娘是在借着我的经历 “间接体验”,毕竟她效力的车队,两场比赛都没能让她完赛。

澳大利亚站确实有进步,但车队还是在比赛进行到三分之二时叫她进站退赛。

虽然是积极的变化,但坦白说,玛鲁西亚连 “完赛” 都还没证明,更别提击败 hRt 和卡特汉姆了。

更何况,理论上,这些新车队的目标本应是挑战老牌车队,哪怕当下在速度和经验上差距巨大。

娜塔莎需要这支车队证明,他们不是 “为了满足国际汽联配额、推广无人知晓的俄罗斯超跑而敷衍凑数的垫底队”,而是有能力、有野心,即便面对困境也能努力前进的队伍。

而实现这一点的第一步,说实话,也是目前唯一能做的一步,就是先确保赛车能跑完整个比赛。

“这种感觉…… 很奇妙,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形容。和新加坡站(我的首胜)比起来,这次夺冠确实少了些戏剧性,靠伦纳的赛车故障,以 12 秒优势获胜,但能拿到加盟迈凯伦后的首胜,还是很开心。而且,在这条我没跑过的赛道上夺冠,对我来说也是种解脱。赛季初期我本以为自己会在这类陌生赛道上挣扎,现在卸下这个包袱,之后的比赛应该会更轻松。另外,本赛季我居然比……” 我正说着,迎面走来另一位车手,话语被打断。

“干得漂亮,张骋!这场比赛太精彩了!” 索伯车队的维克多?哈特曼从对面走来,冲我竖起大拇指,还拍了拍我的后背。

“哦,谢谢。” 我笑着回应。

其实在登上领奖台时,彼得?卡明斯基和恩里克?德?马特奥就已经向我道贺;安东尼、汤米,甚至威廉?齐格勒也早早表达了祝贺,现在又加上娜塔莎和维克多?哈特曼。

说实话,我在 F1 围场里没什么敌人,就连 2008 年中曾和我有过短暂争执的费利佩?阿尔瓦雷斯,后来对我也温和了许多。

而且这次夺冠被看作 “时机精准的明智胜利”:及时换对轮胎、抓住伦纳退赛的机会、最终以明显优势击败卡明斯基,所以算是人气很高的一场胜利。

或许还有一个原因:从去年新加坡站就能看出,每当我表现出色时,这项运动总能获得更多媒体关注。

我敢肯定,有些车手会不满我 “只因是中国人就获得额外关注”,但大多数人还是乐于见到更多目光聚焦 F1。至少,他们的好胜心会驱使自己 “打败那个媒体争相报道的中国人”,抢走所有头条。

言归正传,我接着说:“所以就像我刚才说的,我从没想过自己会比安东尼先为迈凯伦夺冠,这也算是意外之喜。

如果非要比较,新加坡站肯定更特别,毕竟是首胜,而且是为法拉利夺冠,但这次的感觉也一样棒。”

“张骋!太棒啦!” 仿佛是为了呼应我的话,刚才提到的那些仍在公园逗留的铁杆粉丝,看到我们走过,立刻朝我大喊。

我笑着挥了挥手,忍不住心想:在澳大利亚观众面前夺冠,收获的欢呼声确实比新加坡站更热烈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