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网游动漫 > F1之飞驰人生 > 第259章 澳大利亚大奖赛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好消息是,我在澳大利亚大奖赛的排位赛中击败了安东尼,将赛车停在了第四位的发车格上;坏消息是,这份成绩多少沾了安东尼整个周末状态低迷的光。

事情要从他的意外插曲说起:他驾驶车队周末提供的梅赛德斯 SL 跑车时超速被查,不仅要在前往赛道前公开道歉,还被多国媒体,尤其是澳大利亚和英国媒体轮番批评,连美国的 tmZ(美国娱乐新闻网站)也报道了此事,从他的家乡市场对他发起抨击。

这样的舆论压力难免影响他的状态,我完全能理解。

当然,我并非纵容他超速,这种行为可能危及他人安全,他本应更清楚后果,但他自己也早已懊悔不已。

被警方拦下甚至短暂拘留,这份尴尬已足够沉重,当他试图专注于比赛时,实在不需要媒体再雪上加霜。

无论如何,这意味着我在发车格前排只能独自作战:红牛包揽了头排,我夹在两辆法拉利之间 —— 费利佩·阿尔瓦雷斯第三,恩里克·德?马特奥第五,梅赛德斯则占据第六、七位。

墨尔本早些时候下过一场阵雨,赛道正逐渐变干。

暖胎圈开始时,我们已做好万全准备。驶过长直道,右转进入一号弯,随即急左转进入二号弯,接着便是布拉汉姆直道,说起来,我上一次在这条直道上飞驰还是 2008 年的事。

围场里的其他人都比我更熟悉这条赛道的近况,也都有队友相互配合;再结合巴林站的情况来看,大家很可能只需要进站一次就能跑完比赛。

2010 赛季已取消燃油补给,想必玛鲁西亚对此格外不满,既然在巴林的沙漠酷暑中,硬胎都能支撑到只需一次进站,那么在澳大利亚更凉爽的天气里,一套硬胎自然也能胜任。

当然,前提是时机合适,否则在湿滑的赛道上用干胎,只会像个小丑一样失控打滑。比如三号弯的刹车区,当时仍残留积水,若全力刹车后右转,高速行驶的赛车很可能因水滑冲出赛道。

驶过这个近九十度的右弯后,是左转的四号弯,一个速度不错的弯道,紧接着是同样快速的五号右弯。

只是五号弯的出弯路肩极窄,外侧就是草地和混凝土墙,危险系数颇高。

去年伦纳和卡明斯基就在这一段发生过严重碰撞,雨天里这样的风险只会更高。

驶过五号弯后,第一段赛道便结束了。

第二赛段以一个重刹右弯开始,随后加速通过七号弯,短暂左转后立即右转进入高速的八号弯。

此时赛车已抵达阿尔伯特公园中心的湖畔区域,接下来是克拉克减速弯,重刹后先右后左,驶过这里便进入沿湖北岸延伸的直道,整段直道都保持着平缓的左转趋势。

直道末端,左转角度逐渐变大,轻踩刹车后,尽可能以最快速度将赛车切入十一号左弯,随即急右转进入十二号弯,驶入后直道。

至此,已进入澳大利亚赛道的第三赛段。

重刹进入十三号弯(阿斯卡里弯)这个九十度右弯,之后是一条窄直道,通向另一个以冠军命名的弯道,斯图尔特右弯。

蹭过路肩回到赛道,刚好抵达倒数第二个弯道(普罗斯特弯),重刹左转后,再右转通过十六号弯(最后一个弯道),最终回到发车直道。

我给中性胎做了最后一次烧胎,又轻踩刹车确认刹车温度在工作范围内,随后驶入第四位的发车格。

对我而言,这场暖胎圈既是对赛道记忆的唤醒,也是即将投入正赛的最后准备。

五盏红灯熄灭,我起步顺利,但恩里克?德?马特奥的起步堪称 “火箭般迅猛”,他一举超越我、阿尔瓦雷斯和韦弗,在抵达一号弯时已跃升至第二位,我的优势瞬间被抵消。

更倒霉的是,我在一号弯卷入了澳大利亚站常见的 “首弯混战”:阿尔瓦雷斯驾驶的法拉利毫无征兆地在我前方减速至几乎停驶,我来不及避让,撞上他的赛车,导致他冲出赛道,在湿草地上打转。

驶出二号弯时,我还在检查前翼是否受损,而同样起步迅猛的彼得?卡明斯基已驾驶着黑金银配色的路特斯赛车从我身边疾驰而过。

阿尔瓦雷斯重新回到赛道时,与齐格勒发生碰撞;索伯车队的东山良和也不知何时损坏了前翼。

“安全车出动!” 尼基在无线电里喊道,“从我们的视角看,前翼没问题,你感觉怎么样?”

“感觉还好,但阿尔瓦雷斯为什么突然减速?我根本没地方躲!” 我忍不住抱怨。

我不认为自己有错,也猜到赛会干事可能已在调查此事,但还是想通过无线电先表明立场,以防万一。

“不清楚,张骋,或许他被恩里克的起步惊到了,我们也觉得这不合逻辑。” 尼基附和道。

比赛在第四圈重启,此时的排名是:伦纳领跑,马特奥第二,韦弗第三,卡明斯基第四,我第五,科斯基宁第六,哈里森第七。

重启后的几圈里,安东尼试图向科斯基宁发起进攻,卡明斯基也至少向韦弗发起过一次挑战,但比赛很快趋于平稳,所有人都在等待赛道进一步变干,以便更换干胎。

没人敢第一个尝试换胎,毕竟谁也不想成为 “用错轮胎失控” 的笑柄。

这种时候,需要一位熟悉赛道、最好有过夺冠经验的稳健车手,率先换上干胎并证明可行性,我们这些处于争冠集团、承担不起失误代价的车手才会跟进。

幸运的是,尼基接下来的话给了我们机会:“威廉姆斯进站了,巴克斯顿换上了干胎。”

“他跑得怎么样?” 我问道,期待着能有理由在这一圈进站,争取成为领先集团中首个换胎的人。

“速度很快,但他刚在三号弯冲出赛道…… 不过已经回到赛道,速度依旧很快…… 等等,排除进站和冲出赛道的时间,他第一赛段的速度接近最快圈速,有明显优势。决定权在你,但我们认为可以尝试。”

尼基的报告正是我想要的:虽然仍有风险,但只要能稳住赛车,速度优势是明确的。

“收到,这一圈进站。” 我做出决定,在其他领先车手(包括我的队友)仍在赛道上时,驶入了维修区。

幸好我及时进站,出站后刚好抢在詹姆斯?巴克斯顿的威廉姆斯前方,成为赛道变干阶段首位使用干胎的领先车手。

赛道此时仍暗藏危险:驶过克拉克减速弯时,我压到一片积水,赛车险些失控冲出赛道,好在及时稳住方向,守住了对巴克斯顿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