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网游动漫 > F1之飞驰人生 > 第228章 大西洋大奖赛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好了,祝你好运,为我们争光。” 比赛开始前,米兰?斯特凡诺维奇看着我被固定在赛车里,送上祝福。

这位出生于意大利的黑山籍车队领队,再次望向排在发车格第七位的我的赛车,以及前方左侧、身披 #4 号的马蒂?哈马莱宁,他以第六名起步。

这是一场全新的比赛,一条全新的赛道,更重要的是,所有人都站在同一起跑线。

在这里,没人比我更有经验,没人比我更清楚如何多榨出 0.2 秒圈速,也没人知道哪些超车机会真正可行、哪些只是徒劳。

2009 赛季中,这样 “从零开始” 的机会,总共只有三次。

暖胎圈结束后,我注视着信号架上亮起的五盏红灯,随后灯光熄灭 —— 二十位世界顶尖车手,首次在大西洋赛道展开角逐。

安东尼?哈里森驾驶迈凯伦从杆位起步,一马当先,但从第四位发车的本田车手鲁道夫?贡萨尔维斯起步最为迅猛:他从尤里身后窜出,大胆切入维修区出口旁的极限内线完成超车。

发车格同侧的两辆车激烈缠斗,导致我的队友马蒂在一号弯前陷入僵局;而我处于外线,这里恰好是赛车线。

最终,领跑顺序变为:安东尼?哈里森(迈凯伦)、詹姆斯?巴克斯顿(本田)、鲁道夫?贡萨尔维斯(本田)、汤米?科斯基宁(威廉姆斯)、我、尤里?卡萨莱宁(迈凯伦),队友马蒂则在连续弯道中跟在队尾。

二号弯和三号弯基本是单列车阵,三号弯过后,赛道转向北,进入一段短直道。

这段直道长度不足以让我对前车发起冲击,本田双车配合默契,互相助推;汤米借助它们的尾流紧随其后;哈里森则牢牢占据赛道位置。

事实上,我还得频繁看后视镜,在四号弯前做好防守姿态:尤里?卡萨莱宁就在我身后,这位迈凯伦车手对 “从第二跌至第六” 的结果极为不满,正急于追回名次。

我在发卡弯、爬坡段、减速弯,以及随后的高速下坡中,始终守住位置,不让尤里超越。

直到第十三号弯,赛道上的争夺才再次升温:轻踩刹车,降两挡,毕竟此时赛车载油较重,随即立刻全油门加速。

我很清楚,只要把控好节奏,这组弯道将成为扭转局势的关键。

我找准线路,借助弯道外倾角积攒速度,通过第十四号弯时顺势切入科斯基宁的尾流,随后按下 KERS 按钮 —— 额外动力让我得以与这位前队友并驾齐驱,最终在倒数第二个弯道完成超越。

驶出最后一个弯道时,我耗尽了剩余的 KERS 能量,而尤里似乎把所有 KERS 都留到了这里,加速时紧追不舍,极具威胁。

幸运的是,我已与这台 “倒霉的迈凯伦” 拉开了一辆车的距离;更幸运的是,汤米迫使尤里在直道上走外线,随后在一号弯前凭借晚刹车超越迈凯伦,守住了第五名的位置。

我趁机扩大差距,让比赛第一阶段变得相对平静:我没有足够速度追赶前三名,而后方车手们则陷入激烈的位置争夺。

汤米虽速度不足,仍拼命守住赛道位置;尤里?卡萨莱宁正因 “迈凯伦可能替换他” 的传闻(媒体将他的席位与詹姆斯?巴克斯顿、费利佩?阿尔瓦雷斯,甚至我联系在一起),急于向积分榜前方冲击;而在这两位芬兰人身后,还有第三位芬兰车手 —— 我的队友马蒂?哈马拉宁。

马蒂希望尽快超越同胞,但法拉利身后还跟着两辆红牛赛车。

近几场比赛中,红牛的排位赛表现糟糕,正赛却总能爆发出 “不可阻挡” 的实力,从积分榜末尾一路冲进积分区。

此刻我才意识到,自己已成为法拉利在本场比赛的 “领跑者”:起步阶段便与马蒂拉开数辆车的距离,如今又借着他被慢车阻挡的机会,进一步扩大了差距。

这也意味着,当首次进站窗口开启时,我获得了优先进站权。

“本圈进站,本圈进站。” 比赛进行到第 26 圈时,罗尼下达指令。

考虑到这条赛道速度快、布局紧凑,整场比赛共设近 70 圈。

我与领跑集团同时进站:哈里森和巴克斯顿在我前方完成停站,伦纳在我后方进站;鲁道夫、尤里、马蒂和韦弗则选择继续留在赛道上,暂时占据赛道位置。

这一策略对鲁道夫和马蒂十分有利,对迈凯伦车手尤里和红牛车手韦弗却不然。

当发车格重新排序后,安东尼仍保持领先,詹姆斯紧随其后,但鲁道夫已大幅缩小与队友的差距。

我暂列第四,而马蒂借助 “空油快圈” 的优势,成功超越尤里和汤米,升至第五,紧追在我身后。

尤里第六,伦纳第七,韦弗第八,科斯基宁第九,费利佩?阿尔瓦雷斯则领先宝马索伯车队,排在第十。

起初看似对我有利的局面,很快发生反转:我使用的是硬胎,而马蒂换上了第二套软胎 —— 这套轮胎比我的新了三圈,正全速向我逼近,雪上加霜。

比赛中段,马蒂速度更快,似乎能在本阶段结束前追上我,但两个因素帮了我:首先,F1 已取消车队指令,法拉利无法要求我 “让车”;其次,马蒂的软胎磨损速度更快,撑不了太久。

而我将在最后阶段换上软胎,速度会更占优 —— 马蒂因连续使用软胎,最后只能被迫使用硬胎。

第 39 圈(总 68 圈)时,#4 号法拉利已贴到我的尾翼后,并两次尝试超车:一次是在主直道上,另一次是通过第十五号弯后,再次借直道加速,试图在四号弯前超越。

但他始终未能贴近到足以完成超车的距离,我借助 KERS 的防守性使用,一次次化解危机。

最终,马蒂逐渐落后,并在第 43 圈进站,换上硬胎,带着较少的燃油完成剩余 25 圈 —— 这位 “芬兰飞人” 虽能跑出较快圈速,但无法与我相比。

我在第 50 圈完成最后一次进站,换上软胎,带着更少的燃油,准备用 19 圈冲击领奖台。我全力追赶第三名詹姆斯?巴克斯顿,马蒂则在我身后安全距离外跟随。

然而,比赛进入尾声的第 58 圈,意外发生了。

“安全车!安全车!伦纳在四号弯撞到卡萨莱宁,两车均已退赛。清理需要一段时间。” 罗尼的声音传来。

显然,这位德国车手试图在 “全赛道最差超车点之一” 超越芬兰人,最终付出了退赛的代价。

我的领奖台冲击被打断,比赛在第 62 圈重启后,我再次向本田发起冲击,却未能改写位置 —— 第 68 圈冲过终点线时,我最终获得第四名。

2009 年大西洋大奖赛积分排名:

1. 安东尼?哈里森 —— 美国 —— 迈凯伦 - 梅赛德斯车队 ——10 分

2. 鲁道夫?贡萨尔维斯 —— 巴西 —— 本田车队 ——8 分

3. 詹姆斯?巴克斯顿 —— 英国 —— 本田车队 ——6 分

4. 张骋 —— 中国 —— 法拉利车队 ——5 分

5. 马蒂?哈马拉宁 —— 芬兰 —— 法拉利车队 ——4 分

6. 马丁?韦弗 —— 澳大利亚 —— 红牛 - 雷诺车队 ——3 分

7. 费利佩?阿尔瓦雷斯 —— 西班牙 —— 雷诺车队 ——2 分

8. 汤米?科斯基宁 —— 芬兰 —— 威廉姆斯 - 丰田车队 ——1 分

安东尼?哈里森凭借这场胜利,拿下本赛季第二冠 —— 对这位卫冕冠军而言,这无疑是对 “噩梦般赛季” 的一次救赎。

尽管如此,法拉利仍凭借本场 9 个积分,将总分提升至 85 分,远超迈凯伦的 51 分。

我们不仅稳固了第三名的位置,与红牛(107.5 分)的差距,甚至比迈凯伦与我们的差距还要小。

而本田车队在经历短暂低谷后,近几场强势反弹:鲁道夫?贡萨尔维斯在瓦伦西亚和蒙扎两度夺冠,近两场比赛更是实现 “双车登领奖台”。

对我而言,第四名虽是本赛季第二好的成绩,却是我首次在正赛中击败马蒂?哈马拉宁。

我不仅跑赢了一位世界冠军,还在比赛中段顶住他的猛烈进攻,守住了位置。

凭借这 5 分,我本赛季总积分达到 20 分 —— 仅用四场比赛,便超越了 2007 年整个赛季的积分,距离 2008 年的赛季总积分也仅差 5 分。

这无疑将成为我 F1 生涯中最出色的表现,而我只用了半个赛季便做到了。

诚然,法拉利赛车比当年的威廉姆斯更具竞争力,但我由衷觉得,这是我职业生涯中驾驶状态最好的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