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网游动漫 > F1之飞驰人生 > 第207章 本田多伦多印地大奖赛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07章 本田多伦多印地大奖赛

本田多伦多印地大奖赛在多伦多 “展览广场”的临时街道赛道举行。

这片曾举办过 “大英帝国博览会”的区域,如今矗立着一座美国职业足球大联盟(mLS)体育场、一座敢以 “圆形大剧场”为名的室内场馆,更令人意外的是,这里还有一座新古典主义风格的凯旋门,两侧辅以柱廊。

在北美街道赛道上,这样的建筑堪称奇特。

但当赛车冲入一号弯的刹车区时,“王子门”便映入眼帘 —— 两根科林斯式立柱支撑着门楣,顶端的胜利女神雕像俯瞰着发车直道,仿佛在追问我们之中谁能夺冠。

暂且放下这些对建筑的诗意描述,我回想起排位赛时的场景:当时我必须将目光从左侧的建筑移开,专注于右侧弯道的弯心,顺利通过这个 90 度右转弯,在出弯时堪堪避开混凝土墙。

二号弯更开阔,速度也更快,赛车右转后加速驶入湖滨大道—— 这是整条赛道最长的直道,也是速度最快的路段。

赛道的主要超车点在三号弯:车手需重刹后,通过一个右向发夹弯。出弯处环绕着防护轮胎墙,以防比赛中此处发生难以避免的事故;但在排位赛中,只要谨慎驾驶就能安全通过。

随后赛道进入连续弯道:先右拐一个小弯,再左拐进入四号弯。

四号弯后是一段短暂的直道,赛车沿魁北克大道行驶不久,便需刹车进入 90 度左转弯,驶入王子大道。

这段大道比安大略大道更短,因为六号弯的快速弯道会将赛车引向马尼托巴大道。七号弯的小角度转向,让呈对角线的马尼托巴大道重新与北美典型的网格状道路对齐,紧接着又是重刹区,随后通过 90 度右转弯(八号弯)进入新斯科舍大道。

八号弯右转后不久,便是左转的九号弯,赛道由此进入 “S” 形弯道群,维修区入口位于弯道外侧。

面对通往新布伦瑞克路的转向,十号弯反而引导赛车右转 —— 这是构成 “S” 形的核心弯道,而十一号弯则是最后一个弯道。

这个 90 度左转弯结束了我们在 “加拿大各省命名赛道” 的穿梭,赛车重新回到王子大道,在胜利女神雕像的注视下完成一圈。

我在这条加拿大街道赛道的排位成绩足以让我获得第六名,排在我前方的车手依次为:杆位得主、驾驶目标奇普甘纳西车队赛车的马里诺?弗兰泽塞;回归赛场的塔季扬娜?温妮琴科,她驾驶潘世奇卡车租赁车队赛车位列第二;第三名是拉哈尔?莱特曼?拉尼根车队的戈登?拉哈尔,其赛车由麦当劳赞助;上届冠军、戴尔?科因车队的约翰尼?威利斯驾驶 Z-Line 家具赞助赛车排在第四;第五名则是法裔加拿大车手马克西米利安?特拉帕尼,他代表征服车队出战 —— 不知为何,他在维修区里戴着一副木乃伊头饰。

“我以前的赞助商有烟草公司、石油企业、连锁品牌,什么都有,现在我的赞助商是图坦卡蒙文物展。这事儿很有趣,也很新鲜,为什么不乐在其中呢?” 特拉帕尼向围在他身边、面露困惑的车手们解释,为自己的装扮辩护。

这位法裔加拿大车手的赞助商,是印第安纳波利斯儿童博物馆举办的 “图坦卡蒙:黄金法老” 特展。

想想他的话也有道理:环顾四周,我的赞助商是俄罗斯网络安全公司,塔季扬娜?温妮琴科的赞助商是潘世奇卡车租赁公司(其实就是车队老板罗杰?潘世奇旗下的企业),戈登?拉哈尔的赞助商是麦当劳,丹妮拉?皮耶里背靠电信巨头摩托罗拉,里奥?安德雷蒂则由 7-11 连锁便利店赞助。

相比之下,“图坦卡蒙展” 无疑是最有趣的赞助商,赛车黑白金三色的涂装也格外醒目。不过,他戴的那顶木乃伊头饰,还是让人忍不住想问……

“可你是个白人,却穿成埃及人的样子。” 丹妮点破了众人心中的疑问。

“哎呀,别这么较真嘛!我没别的意思!” 特拉帕尼辩解道,“就是为儿童博物馆做个有趣的宣传而已。”

“行了,我觉得这事儿没什么,别纠结了。” 戈登插话打圆场。

“没什么?你在说什么?” 塔季扬娜问道。

我暗自庆幸她先开口,因为我也完全摸不着头脑。

“拜托,我姓拉哈尔啊!我有黎巴嫩血统。” 戈登解释道。

这话让我想起了一段尘封的记忆:2005-2006 赛季 A1Gp 赛事中,戈登?拉哈尔曾为黎巴嫩队替补出战,当时黎巴嫩队已换过两名车手,他接手完成了剩余赛季。想来 “拉哈尔” 这个姓氏看似普通,实则带有异域渊源。

“各位!麻烦签个名,所有人都要签!” 安东尼?帕特里克突然加入对话,他穿着一件布满签名的赛车服,手里拿着一支马克笔。

这位 cARt 赛事老将今年只参加部分赛程,在多伦多主场比赛中,他计划拍卖这件签满职业生涯所有对手签名的赛车服,所得款项将全部捐赠给当地慈善机构。

如今,我们这些现役车手也被纳入签名名单 —— 这本是件好事,可帕特里克之前没及时收集现役车手的签名,现在只能在发车格上四处追赶车手。

眼下他撞见我们这群人,正好趁机补签。

“希望还有地方…… 我的名字可不短。” 塔季扬娜接过马克笔时,紧张地笑了笑,在这位多伦多本地人(安东尼)的肩膀上签下名字。

我随后接过笔在安东尼肩膀边缘找了个空位签名。我的签名算不上好看,但总算完成了任务 —— 毕竟这不是为了我自己,而是为了慈善。

这件事也让我感受到印地赛车圈的紧密联结:不同年龄的车手平等竞技,每个人都凭实力立足于此。

安东尼?帕特里克早在 1991 年就参加印地赛车,还是 2003 年 cARt 赛事冠军,可他仍视我们为职业生涯的重要伙伴,一如看待当年并肩争夺冠军的老对手。

或许他的重视并非没有道理:直到最后一刻,新秀温妮琴科的圈速才被马里诺?弗兰泽塞超越,错失杆位。

即便如此,她仍能从前排起步 —— 尽管她出生于乌克兰,却在加拿大埃德蒙顿长大,堪称加拿大赛车运动的未来之星,而帕特里克和特拉帕尼则代表着加拿大赛车的过往。

赛前,我与车队技师做了最后沟通,坐进赛车。

令人意外的是,启动本田引擎的指令竟由吉恩?西蒙斯(Gene Simmons,KISS 乐队主唱)下达。

完成几圈侦察圈后,比赛准备就绪。

安全车驶入维修区,所有赛车在王子大道上列队,面向王子门……绿旗挥动,2009 年本田多伦多印地大奖赛正式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