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网游动漫 > F1之飞驰人生 > 第189章 完美的开始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纽曼·哈斯·拉尼根车队曾是 champ car(冠军赛车系列赛)的忠实拥护者,在该系列赛中所向披靡,却在 2008 年 IRL(印第安纳波利斯赛车联盟)与 champ car 合并后遭遇重创。

纽曼·哈斯虽在 2008 年 IRL 赛季拿下两场胜利,但整体竞争力不足,债务问题也愈发严重,最终宣告解散。

拉哈尔?莱特曼车队趁机收购了纽曼·哈斯的资产,重振自家陷入困境的团队,投资人迈克?拉尼根也转投拉哈尔阵营。

巧合的是,这也让戈登?拉哈尔得以加盟父亲的车队,和我刚才超越的罗伯特?德尚成了队友。

驶回发车直道时,我借助拉哈尔赛车的尾流尝试超车,可他启动 “推进超车” 系统防守。

而我因为之前延长了比赛中段的赛程,燃油余量已不足以支撑我使用同样的系统反击。

和 A1Gp 一样,印地赛车也有超车按钮,但不同的是,印地赛车允许正赛中加油 —— 这意味着车队无法像 A1Gp 那样,在赛前精确计算好用于超车的额外燃油量,我只能根据当前剩余燃油灵活调整。

眼下,我暂时无法使用 “推进超车”,但这种情况会在第七十八圈进站后改变。

“好了,按标记停车。” 我驶入维修区时,雅各布?德斯泰法诺的声音从无线电传来。

赛车自动升至气动千斤顶(印地赛车的一项便捷技术)上,团队立刻行动:拆换轮胎、加注 98% 乙醇燃料。

印地赛车的维修团队规模虽不及 F1,但比 A1Gp 大,因此进站速度相当快。换好红色软胎后,我驶出维修区,迎接最后 22 圈的冲刺。

我忙着提速、给轮胎升温,可在这样的赛道上,这事并不容易,维修区出口紧接着就是两侧有墙的连续弯道。

两圈后,查尔斯?阿姆斯特朗就因轮胎未达工作温度出现罕见失误,撞向护墙,黄旗第三次亮起。

“又要出安全车了?” 我通过无线电问道,好奇这是否是印地赛车的常态。

“这里有句老话:黄旗引黄旗。比赛快结束时更是如此。你要时刻保持警惕。” 雅各布警告道,言下之意是:这类情况虽不常见,但印地赛车一旦陷入混乱,局势就会变得一发不可收拾。

我叹了口气,做好准备,在安全车后面跟了六圈,等 9 号目标奇普?甘纳西本田赛车被拖离赛道后,重启信号再次亮起。

我踩下油门,朝着第七位的戈登?拉哈尔发起冲击,可这位美国人显然不愿再在一号弯失位,防守态度坚决。

看到拉哈尔 “强硬却公平” 的防守,我选择退让,暂时跟在他身后。

身后的车手们就没这么幸运了:田中春树冒险从外线超越卡勒姆?沃尔特斯,结果两车相撞双双退赛。

上一轮黄旗刚结束没多久,新的黄旗又一次亮起。“黄旗引黄旗” 果然不假,如今安德雷蒂格林车队只剩三辆车在赛道上。

很快,三辆车又变成了两辆 —— 马里奥?安德雷蒂三世在重启时撞墙,悬架受损,只能驶入避险车道退赛。

万幸的是,这次没有触发安全车。

我趁机找回节奏,在赛道上段的连续弯道中与拉哈尔并驾齐驱,最终在驶出九号弯、进入贝肖尔大道时完成超越。

此时,赛道前端呈现出 “潘斯克 - 安德雷蒂 - 科因 - 甘纳西 - 潘斯克 - 安德雷蒂” 的格局。

印地赛车当前的三大顶尖车队,再加上野心勃勃的 “黑马” 戴尔?科因车队,掌控着领先集团。

比赛时间所剩无几,我抛开一切杂念:不在乎整体排名,不在乎身后的追兵,甚至忽略了耳机里德斯泰法诺的指令,眼里只有眼前的赛道和身前的赛车。

前十大车群彼此间的差距不到五秒,这种紧凑程度,我只在卡丁车时代体验过。

于是我像当年开卡丁车那样,彻底进入专注状态,任由对好成绩(甚至可能夺冠)的渴望驱使自己:精准切过路肩,尽可能贴近护墙,只要后轮有抓地力就立刻给油,刹车时机压到最晚,一遍又一遍重复这套动作,直到最后一圈,我在一号弯与那位巴西车手(德梅特里奥?科伦坡)并驾齐驱。

一场 “胆量较量” 就此展开:潘斯克对决安德雷蒂,两辆车挤向同一条路线,一边是首场印地赛车正赛的新秀,另一边是在潘斯克车队效力十年、屹立于印地赛车之巅的老将。

而经验最终让老将选择谨慎:科伦坡清楚,两辆车无法同时通过这个弯道;他也明白,自己代表潘斯克争夺年度总冠军,需要稳定拿分,而我只是来参加几场比赛的临时车手。

对我而言,第五名意义重大;但对他而言,持续积累积分才是关键。

最终,他选择退让,守住第六名。

1.8 英里后,我冲过终点线,第五名到手。

2009 年圣彼得堡本田大奖赛前十成绩如下:

1.达米安?彼得斯 - 澳大利亚布里斯班 - 万宝路潘斯克车队 - 50 分

2.阿方索?瓦格纳 - 巴西圣保罗 - 伊泰帕瓦安德雷蒂格林车队 - 40 分

3.约翰尼?威利斯 - 英国罗瑟勒姆 - Z-Line 家具戴尔?科因车队 - 35 分(+2 分,因领跑圈数最多)

4.马里诺?弗兰泽塞 - 英国爱丁堡 - 目标奇普?甘纳西车队 - 32 分

5.张骋 – 中国 - 卡巴斯基实验室安德雷蒂格林车队 - 30 分

6.德梅特里奥?科伦坡 - 巴西圣保罗 - 万宝路潘斯克车队 - 28 分

7.戈登?拉哈尔 - 美国俄亥俄州哥伦布 - 麦当劳拉哈尔 - 莱特曼车队 - 26 分(+1 分,因杆位)

8.德里克?芒宁斯 - 英国哈罗盖特 - 查特德雷尔 & 莱因博尔德车队 - 24 分

9.维托里奥?马奎斯 - 巴西巴西利亚 - Abc 供应公司 AJ 福伊特车队 - 22 分

10.马克西米利安?特拉帕尼 - 加拿大蒙特利尔 - 图坦卡蒙康奎斯特车队 - 20 分

印地赛车的积分规则有些特别:第十一名得 19 分,之后每往后一名少 1 分,直到第十八名;第十八名及以后的车手均得 12 分(第二十五名及以后得 10 分,但本场比赛仅 22 辆车参赛,因此后几名均得 12 分)。

此外,领跑圈数最多的车手(本场是约翰尼?威利斯)可额外获 2 分奖励分,杆位车手(本场是戈登?拉哈尔)获 1 分奖励分。

如果我参加完整赛季,或许会关注积分体系和总冠军争夺走势,但对现在的我而言,能进前十就足够了。

我只参加一半赛程,本就不参与总冠军竞争,而且印地赛车也没有类似 F1 的车队总冠军制度。

本质上,我在这个系列赛里可以 “自私” 一点 —— 参赛只为赢得荣誉,保持驾驶状态,让自己在赛车界不被遗忘,同时为重返 F1 铺路。

从这个角度看,首场印地赛车正赛就拿下第五名,与冠军的差距不足三秒?

这无疑是个完美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