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重的晨雾尚未被阳光驱散,回龙峪东南角新辟出的技术区已是一片热火朝天。
这里原本是废弃寨子堆放杂物的场地,如今被清理出来,搭建了几个简陋却坚固的茅草棚子。
棚子下,七八个用泥土和石块垒成的简易火炉正吐着赤红的火舌,鼓风机被两个光着膀子的壮硕士兵拉得呼呼作响。
金属撞击声、锉刀摩擦声、还有低沉的号子声混杂在一起,形成一种奇特的交响。
空气中弥漫着煤炭燃烧的焦味、金属灼热的气味以及汗水的咸腥。
林凡穿着一件被汗水浸透的旧军装,袖子高高挽起,正蹲在一个钻床旁。
这钻床是用缴获的卡车变速箱和几根坚固的钢轴改造的,虽然简陋,但勉强能用。
他手里拿着一个刚加工好的铜制小部件,对着阳光仔细检查着内部的螺纹。
“老王,你看这里,”
他招呼旁边一个满脸烟灰、手指粗糙的老兵,“第三圈螺纹浅了半分,容易造成引信动作不灵。
咱们这回龙一式地雷,玩的就是瞬间爆发,哑火或者迟爆,可是要命的事。”
老王名叫王铁锤,是队伍里为数不多的技术宝贝,曾在汉阳兵工厂当过十年技工。
他接过零件,用游标卡尺量了量,又眯着眼看了看,叹服道:
“支队长,您这眼力,比机器还毒!
我这就返工。”
他看向林凡的眼神,早已从最初的怀疑变成了近乎崇拜的信服。
这位年轻的支队长,拿出的那些图纸,设计的那些机巧,许多原理他闻所未闻,却又精妙绝伦,直指核心。
“原理不难,难的是精益求精。”
林凡拍了拍老王的肩膀,鼓励道。
他站起身,目光扫过整个技术区。
另一边,几个士兵正在李铁柱的指导下,用大锤反复锻打着烧红的钢板。
他们需要将钢板敲打成特定的弧形,这是制造阔剑地雷外壳的关键步骤,关系到破片能否有效定向散射。
汗水顺着他们古铜色的脊背流淌,滴在烧红的铁砧上,发出刺啦的轻响。
“弧度,注意弧度!
要像瓦片一样,保持一致!”
李铁柱嗓门洪亮,他是林凡从溃兵中发掘出来的铁匠好手。
更远处,一些心思缜密的士兵正坐在小马扎上,小心翼翼地将细小的钢珠(部分是拆解废弹头所得,部分是从山外换来的)用胶粘合剂均匀地粘在已经成型的内层铁皮上,制作预制破片层。
还有人在调配黑火药和掺入部分缴获的tNt炸药,以增强爆炸威力。
整个技术区就像一个忙碌而有序的蜂巢,每个人都在自己的岗位上忙碌着。
条件极其艰苦,工具也非常原始,但每个人的眼神都异常专注,充满了一种创造的激情。
他们亲眼见证着,在支队长的奇妙构思和他们的辛勤劳作下,一堆看似无用的废铜烂铁、边角料,正在变成一件件散发着冰冷杀气的犀利武器。
这种参与感和对未来战斗的期待,比任何动员都更能凝聚人心。
成立技术区,是林凡在回龙峪站稳脚跟后,落下的最关键的一步棋。
他深知,在这片信奉丛林法则的土地上,暂时的武力威慑是不够的,必须拥有持续且能形成代差的技术优势。
而他脑海中超越时代的军工知识,就是实现这一切的基石。
他没有一开始就去挑战高难度的自动武器,而是选择了技术门槛相对较低。
但战场心理威慑力和面杀伤效果极强的,定向地雷和简易火箭炮作为突破口。
阔剑地雷(林凡内部称之为回龙一式防护雷)的原理并不复杂,关键在于可靠的引信和能确保破片定向飞散的弧形外壳。
林凡结合本时代能找到的材料(如简单的弹簧、撞针、雷汞),设计了一种结构简单却有效的压发\/绊发双功能引信。
对于外壳,他要求不高,但弧度和强度必须达标。
至于107mm火箭炮的简易版(代号“火龙”),他更是采取了最直接的思路:
用无缝钢管(主要来源是拆解缴获的物资,以及通过冯老先生的关系从山外秘密采购的工业管材)做发射管,三根一组固定在木质架子上,构成最简易的发射装置。
火箭弹同样用无缝钢管制造,内部填充改进的黑火药混合炸药,尾部焊接上简单的稳定尾翼。
这种火箭弹几乎没有精度可言,射程也仅在千米左右,但优点在于制造简单、成本低廉。
可以短时间内进行密集齐射,对于缺乏重火力和坚固工事的敌人而言,无疑是毁灭性的覆盖打击。
“支队长,第一批十枚回龙一式和五具火龙发射架,连同二十发火箭弹,已经验收完毕!”
王铁锤抹了把汗,前来汇报,语气中带着难以抑制的兴奋。
林凡点了点头:
“好!通知王雷、赵疤瘌眼、陈剑,带上家伙,去二号试验场。”
所谓二号试验场,是回龙峪深处一个四面环山的废弃采石场,位置隐蔽。
当天下午,支队核心骨干齐聚于此。
试爆由林凡亲自指挥。
首先测试的是回龙一式地雷。
士兵们将地雷埋设好,绊索巧妙地隐藏在草丛中。
百米开外,立着几十个披着旧军装的稻草人靶标。
“引爆!”
随着林凡一声令下,负责操作的士兵猛地拉动手中的绳索。
“轰——!!”
一声沉闷如雷的巨响在山谷中回荡!只见埋雷处火光一闪,大量的钢珠、碎铁片呈标准的六十度扇形向前方狂喷而出!
瞬间,百米外的稻草人靶标如同被狂风暴雨席卷,被打得千疮百孔,草屑纷飞!
甚至有些钢珠深深嵌入了后面的石壁之中!
围观的所有人都被这恐怖的威力惊呆了,现场一片寂静,只剩下爆炸的回声在山谷间滚动。
王雷第一个反应过来,狠狠一拳砸在掌心:
“他娘的!这玩意太带劲了!
放在隘口,谁来谁死!”
赵疤瘌眼也倒吸一口凉气:
“这要是踩上了,怕是穿铁甲都挡不住……”
紧接着测试的是火龙火箭炮。
三根发射管呈品字形摆放,对准了千米外一面陡峭的山壁。
“放!”
点火手用火柴点燃引信。
“嗤——咻——!”
三发火箭弹拖着橘红色的尾焰和浓密的白烟,发出刺耳的尖啸声,歪歪扭扭却速度极快地扑向目标。
“轰!轰!轰!”
三团火球几乎同时在远处的山壁上炸开,碎石四溅,烟尘弥漫。
虽然有一发明显偏离了目标,但另外两发的落点相对集中,爆炸威力看上去相当可观。
“精度是差了点,”
林凡客观地评价道,“但用来覆盖敌人的集结地、简陋工事,或者进行火力威慑,足够了。”
试爆取得了远超预期的成功。
林凡当即下令:
“技术区扩大生产规模,优先保障回龙一式地雷的生产。
尽快在隘口及所有可能被渗透的路径上布设雷场。
火龙发射架和弹药列为最高机密,由王雷的一连专人负责保管和使用,没有我的亲笔手令,任何人不得动用。”
龙焰兵工厂的第一批产品,终于在这片被视为绝地的山谷中,迸发出了令人胆寒的火光。
然而,就在试爆成功的兴奋劲还没过去,傍晚时分,陈剑匆匆赶来。
带来了一个紧急军情:
罗兴汉似乎不甘心上次的试探失败,派出了一支约三十人的精锐小队。
正在尝试从后山一处人迹罕至、近乎垂直的悬崖峭壁。
利用绳索和钩爪,秘密攀爬,企图渗透进回龙峪的后方!
林凡听完汇报,非但没有流露出丝毫紧张,嘴角反而勾起一抹冰冷而锐利的笑容。
他新磨的獠牙,正渴望着用敌人的鲜血来开锋。
“来得正好。”
他对王雷和陈剑下令,“让一排的弟兄们,把今天刚验收的那批回龙一式,给我好好招待一下这些不请自来的客人。
记住,尽量抓几个活口,我要知道罗兴汉的老窝里,到底还藏着什么货色。”
新的杀戮利器已经就位,回龙峪的绝壁之上,即将上演一场精心准备的死亡盛宴。
这场小规模的接触,将是龙焰之名响彻孟林的第一声啼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