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五世同堂记 > 第144章 危机应对小组的成立与分工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44章 危机应对小组的成立与分工

“透明化直播” 刚结束,林建国就召集家族核心成员和企业高管,在基地临时办公室召开紧急会议。窗外,员工们正忙着修复被毁坏的围栏,夕阳的余晖透过破损的窗户,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林建国看着眼前疲惫却依旧坚定的众人,沉声道:“绿源农场的恶意竞争还在继续,重建工作也不能停,靠零散应对根本解决不了问题。我提议,正式成立‘林家危机应对小组’,把所有力量集中起来,分工协作,才能打赢这场硬仗。”

他的提议立刻得到了所有人的响应。经过短暂的讨论,小组成员很快确定下来:林建国担任组长,全面统筹危机应对工作;林文博和苏晚担任副组长,分别负责生产重建与市场应对两大核心板块;林守业作为家族长辈,负责内部协调与资源对接;财务主管李明、法务专员张磊、种植基地负责人王强、海外分支机构代表阿南(远程参与)以及两名员工代表,共同组成小组核心成员,各司其职。

“小组的首要任务,是明确每个人的职责,避免重复劳动,也防止出现责任真空。” 林建国将一份提前拟定的分工方案分发下去,“现在情况紧急,我们没有时间浪费,从明天开始,所有人都要按照分工,全力推进工作。”

灾情评估与生产恢复组由林文博牵头,王强和两名种植技术人员配合,主要负责摸清灾害损失的具体情况,制定科学的生产恢复计划。此前,基地的损失统计多是粗略估算,很多细节尚未明确。林文博接手后,第一时间带领团队深入田间地头,逐棚检查受损情况:“咱们要做一份详细的‘灾情台账’,每个大棚的损毁程度、需要修复的设备、缺失的种苗数量,都要一一登记,不能有任何遗漏。”

技术人员拿着卷尺和记录表,在泥泞的田埂上穿梭,对 12 个温室大棚进行逐一排查。经过两天的细致统计,终于形成了完整的灾情报告:8 个大棚完全损毁,需要重新搭建钢架和覆盖薄膜;4 个大棚部分受损,主要是灌溉管道破裂和通风设备故障;种植的 20 亩草莓、15 亩樱桃绝收,仅 3 亩蓝莓田存活;智能化控制系统的传感器损坏 32 个,中央控制台需要重新调试。

“根据这份报告,我们制定分阶段恢复计划。” 林文博在小组会议上汇报,“第一阶段(1-7 天),优先修复 2 个受损较轻的大棚,更换破裂的灌溉管道,采购速生草莓种苗,确保 10 天内能够栽种;第二阶段(8-15 天),修复另外 2 个大棚,维修中央控制台,恢复智能化灌溉和温控系统;第三阶段(16-30 天),评估完全损毁的大棚是否具备重建条件,若资金允许,先重建 2 个,保证基本产能。”

为了加快进度,林文博还联系了周边的农业设备供应商,签订紧急供货协议,要求对方优先供应钢架、薄膜和传感器;同时与县农业局合作,邀请技术专家定期到基地指导,确保种苗栽种和设备调试符合标准。“我们必须在一个月内恢复至少 4 个大棚的生产,否则海外订单就真的保不住了。” 林文博的语气带着紧迫感,手指在恢复计划表上重重一点,“王强,你负责现场施工监督,每天汇报进度;技术组要做好种苗培育,确保栽种成活率。”

市场应对与品牌维护组由苏晚负责,张磊、销售团队主管和海外分支机构的阿南配合,核心任务是反击绿源农场的恶意竞争,挽回品牌形象,稳住国内外客户。绿源农场的低价倾销和谣言攻击仍在持续,苏晚深知,单纯的澄清已经不够,必须主动出击。

“针对谣言,我们不能只靠直播,还要有更权威的背书。” 苏晚在小组会议上提出方案,“张磊,你尽快联系省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对咱们的土壤、水源和留存的产品进行全面检测,拿到具有法律效力的检测报告,然后通过官方媒体和社交平台发布,彻底粉碎‘污染’谣言。”

法务专员张磊立刻行动,带着样品赶赴省检测中心,通过多方协调,将原本需要 15 天的检测周期缩短到 7 天。检测报告出来后,苏晚团队第一时间将报告全文发布在林家官方网站和社交媒体账号上,同时联系当地电视台和报纸,进行专题报道,详细解读检测结果,向消费者传递 “产品安全” 的信号。

面对绿源农场的低价倾销,苏晚没有选择跟风降价,而是制定了 “差异化竞争策略”:“咱们的优势是有机种植和品牌文化,不能跟绿源拼价格,要拼价值。” 她带领销售团队,针对不同客户群体推出定制化产品:为高端超市设计 “有机认证礼盒装”,突出产品的健康属性和品质保障;为家庭消费者推出 “亲子采摘套餐”,购买产品可赠送基地采摘体验券;为海外客户提供 “本土化口味定制服务”,根据不同国家的饮食偏好调整配方。

海外市场方面,苏晚与阿南保持每天一次的视频沟通,及时了解泰国市场的动态。在林文博前往泰国与宋卡洽谈期间,苏晚团队提前准备了详细的产品宣传材料和产能恢复计划,通过阿南传递给宋卡,为面谈奠定基础。同时,她还联系欧洲的旅行社,将 “灾后重建体验游” 的宣传视频翻译成英文和德文,通过海外社交平台推广,吸引了不少对乡村重建感兴趣的欧洲游客,为旅游项目带来了新的订单。

资金筹集与财务管控组由李明负责,林守业配合,主要解决重建和应对危机所需的资金问题。企业目前账上资金不足 400 万,既要修复基地,又要维持日常运营,还要应对绿源农场的竞争,资金缺口巨大。李明接手后,立刻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全面梳理,制定了 “多渠道筹资计划”。

“首先,咱们要尽快拿到银行的灾后重建贷款。” 李明带着准备好的灾情报告、重建计划和企业财务报表,多次前往县农业银行沟通,“我已经跟银行负责人谈过,他们对咱们企业的信誉和未来的发展前景比较认可,只要补充一些材料,500 万贷款应该能批下来。”

其次,林守业利用自己的人脉资源,联系了几位长期合作的供应商和本地企业家,寻求资金支持。“我跟他们说明了情况,有的供应商同意延长货款支付期限,有的企业家愿意以‘预购’的方式提前支付货款,目前已经筹集到 150 万。” 林守业在小组会议上汇报,“另外,家族成员也同意再追加一部分投资,目前已经筹集了 80 万,后续还能再争取一些。”

在资金使用方面,李明制定了严格的 “预算管控制度”:“每一笔资金的支出,都要提前提交申请,说明用途和金额,经过小组审核通过后才能拨付。我们要确保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不能有任何浪费。” 他还建立了 “资金使用台账”,每天更新资金收支情况,定期向小组汇报,确保资金使用透明、可控。

内部协调与员工管理组由林守业负责,主要解决家族成员之间的分歧和员工的思想波动问题。此前,家族内部因重建策略产生的分歧虽有缓和,但仍存在隐性矛盾;部分员工因连续加班和外部压力,出现了情绪低落、工作积极性下降的情况。

林守业每天都会抽出时间,与家族成员和员工谈心:“咱们是一家人,也是一个团队,有问题要摆到桌面上说,不能藏在心里。” 他耐心倾听大家的顾虑,对于担心资金风险的长辈,他详细解释筹资计划和资金管控措施,消除他们的担忧;对于抱怨工作辛苦的员工,他一方面肯定大家的付出,另一方面协调后勤部门改善伙食、增加休息时间,同时设立 “抗灾贡献奖”,对表现突出的员工给予现金奖励,激发大家的工作热情。

为了加强内部沟通,林守业还建立了 “每日碰头会” 制度:每天晚上七点,小组核心成员和各部门负责人召开简短会议,汇报当天的工作进展,提出遇到的问题,共同商议解决方案。“这样既能及时掌握工作动态,又能让大家感受到团队的支持,避免单打独斗。” 林守业说,“现在咱们最需要的就是团结,只有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能渡过难关。”

法务支持与风险防控组由张磊负责,主要应对绿源农场的恶意竞争带来的法律风险,同时防范重建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其他法律问题。张磊在深入研究相关法律法规后,制定了 “法律应对方案”:一方面,收集绿源农场低价倾销、散布谣言、恶意破坏基地的证据,包括超市海报照片、匿名邮件截图、监控录像等,为后续可能的法律诉讼做准备;另一方面,审查企业与供应商、经销商、客户之间的合同,及时补充违约责任条款,避免因自身违约给对方可乘之机。

“绿源农场的低价倾销已经涉嫌不正当竞争,散布谣言侵犯了咱们的品牌名誉权,恶意破坏基地则可能构成故意毁坏财物罪。” 张磊在小组会议上分析,“目前我们已经掌握了部分证据,虽然暂时不提起诉讼,但要保留好这些证据,一旦绿源农场的行为进一步升级,我们可以通过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权益。”

同时,张磊还对重建过程中涉及的土地使用、设备采购、人员雇佣等环节进行法律审查,确保所有操作都符合法律法规要求,避免因程序不当引发新的纠纷。“现在咱们处于危机之中,不能再因为法律问题雪上加霜,必须做到万无一失。”

危机应对小组成立后,各项工作迅速有序地推进起来。生产恢复组加班加点修复大棚,第一批速生草莓种苗在一周内顺利栽种;市场应对组通过权威检测报告和差异化策略,逐渐挽回消费者信任,国内销售额开始止跌回升,海外订单也得以保住;资金筹集组成功拿到银行贷款和供应商支持,缓解了资金压力;内部协调组化解了家族分歧,稳定了员工情绪;法务组则为企业筑起了法律 “防火墙”,防范潜在风险。

一周后的小组会议上,看着各项工作的进展报告,林建国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大家的努力没有白费,我们已经初步稳住了阵脚。但这只是开始,绿源农场不会轻易放弃,重建工作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在场的每一个人,“只要我们继续保持这种协作精神,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林家一定能渡过这次危机。”

窗外的夜色渐浓,办公室里的灯光却格外明亮。小组成员们围坐在一起,讨论着下一步的工作计划,每个人的脸上都充满了信心。他们知道,这场危机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只要团结一心,分工协作,就能在风雨中涅盘重生,让林家的企业迎来新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