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五世同堂记 > 第126章 家族成员的公益参与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26章 家族成员的公益参与

初冬的青石镇飘着零星小雪,林家老宅的庭院里,几株红梅顶着积雪悄然绽放,散发出淡淡的幽香。堂屋内,曾祖林鹤年正坐在太师椅上,手里捧着一本泛黄的旧相册,给围坐的几个贫困学生翻看老照片。“这是我年轻时跑运输的照片,那时候路不好走,冬天雪大,车陷在沟里,是沿途乡亲们轮流帮忙推出来的。” 老人的声音虽然有些沙哑,却充满了力量,“做人啊,要懂得感恩,现在你们遇到困难,大家帮你们;将来你们有能力了,也要记得帮别人。”

这是林家 “家族公益日” 的常见场景。自从公益事业开展以来,林家就定下规矩:每月最后一个周日为 “家族公益日”,所有家族成员无论老少,都要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兴趣参与公益活动。高祖林松年、曾祖林鹤年虽然年事已高,行动不便,却用自己的方式为公益助力;林思远等小朋友则跟着长辈一起,用稚嫩的行动传递爱心,让公益成为家族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高祖林松年今年已经 92 岁,听力和视力都大不如前,但每次 “助学励志会”,他都会提前让人搀扶着到场。老人不善言辞,却总喜欢给孩子们递上自己亲手写的毛笔字 ——“勤学”“向善”“感恩”,每一个字都苍劲有力,饱含着老人对孩子们的期许。上个月的励志会上,高三学生陈雪因为担心妈妈的病情,情绪低落,甚至产生了辍学的念头。林松年知道后,特意让人把陈雪叫到身边,拉着她的手,用微弱却坚定的声音说:“孩子,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家里穷得连饭都吃不饱,还是靠乡亲们接济才读完书。困难都是暂时的,只要你肯坚持,好好读书,将来一定能有出息,也能更好地照顾你妈妈。” 老人的话像一股暖流,温暖了陈雪的心。后来,陈雪不仅打消了辍学的念头,还更加努力地学习,期中考试成绩进步了 20 多名。

曾祖林鹤年比林松年小 8 岁,身体相对硬朗一些,除了参加励志会,还经常给村里的孩子们讲 “林家往事”。他讲年轻时如何在乡亲们的帮助下创业,讲林家 “勤、诚、善” 家训的由来,讲困难时期如何互帮互助度过难关。“以前村里穷,谁家有红白喜事,全村人都来帮忙;谁家种的粮食不够吃,邻居们会主动送些过来。” 林鹤年说,“现在日子好了,更不能忘了这份情。咱们林家做公益,不是为了出名,是为了把这份互助互爱的情分传下去。” 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有的还认真地做笔记,把老人的话记在心里。石头村小学的李小雨说:“林爷爷的故事让我知道,帮助别人是件很有意义的事。以后我也要像林家的叔叔阿姨一样,帮助有困难的人。”

林建国、林守业等中年一辈,是公益事业的主力军。林建国负责统筹公益项目,经常带领团队走访贫困家庭,了解他们的需求;林守业则发挥自己的人脉优势,积极联系各方资源,为公益项目争取更多支持。上个月,为了帮青山村修建文化活动中心,林守业特意联系了自己的老朋友 —— 县建筑公司的总经理,争取到了免费的建筑设计和部分建材捐赠,大大降低了项目成本。“做公益不能只靠一腔热血,还要有方法、有资源。” 林守业常说,“咱们多尽一份力,就能让公益项目做得更好,帮助更多人。”

林文博、苏晚等年轻一辈,则承担起了公益项目的具体实施工作。林文博负责扶贫产业项目,经常泡在种植基地,手把手教村民种植技术;苏晚则负责助学和公益合作,每天忙着整理助学档案、对接合作方、组织公益活动。除了日常工作,他们还利用业余时间开展 “一对一帮扶”:林文博帮扶的张强,不仅帮他爷爷联系了免费的白内障手术,还经常辅导他学习;苏晚帮扶的陈雪,每周都会去她家帮忙做家务,陪她妈妈聊天,缓解她的心理压力。“公益不是简单的给钱给物,更重要的是传递温暖和希望。” 苏晚说,“看到孩子们的笑容,看到贫困户的生活越来越好,就觉得所有的辛苦都值得。”

最让人感动的,是林思远等小朋友的参与。林思远今年才 7 岁,上小学二年级,每次公益活动,他都会积极报名参加。环保活动中,他跟着大人一起捡垃圾、种树,虽然累得满头大汗,却从不叫苦;助学活动中,他把自己的玩具、书籍整理出来,捐赠给贫困学生,还会认真地在每本书上写下祝福的话:“希望你喜欢这本书,我们一起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上个月的 “爱心捐赠会” 上,林思远把自己最心爱的变形金刚也捐了出去。妈妈刘敏问他:“这是你最喜欢的玩具,捐出去不心疼吗?” 林思远摇摇头,认真地说:“我有很多玩具,可是有的小朋友连玩具都没有。把变形金刚捐给他们,他们会很开心的。” 他的话让在场的大人都很感动。受他的影响,其他几个小朋友也纷纷把自己的玩具、书籍捐了出来,甚至有的还让爸爸妈妈多买些新文具捐赠。

林思远还喜欢跟着曾祖林鹤年一起,给村里的老人们读报纸、讲故事。村里的孤寡老人王奶奶,子女都在外地,常年一个人生活,很孤单。林思远每次去,都会给王奶奶捶背、唱歌,还会把学校里发生的趣事讲给她听。“这孩子比我亲孙子还亲。” 王奶奶每次提到林思远,都会笑得合不拢嘴,“有他陪着,我一点都不孤单了。”

除了这些固定的公益活动,家族成员还会根据实际情况,自发参与公益。有一次,林思远在学校听说同学张浩的爸爸生病住院,家里没钱交学费,他立刻回家把自己的压岁钱拿出来,还动员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一起捐款。在他的带动下,林家成员共捐款 5000 多元,帮张浩交了学费,还买了慰问品去医院看望他爸爸。张浩的妈妈感动得热泪盈眶,说:“林家真是好心人,帮我们解决了大难题。”

随着家族成员的广泛参与,公益渐渐成为林家的一种家风。逢年过节,家族聚会的主题不再是单纯的吃喝玩乐,而是讨论公益项目的进展、分享公益活动的感受;孩子们的生日愿望,也从 “想要新玩具” 变成 “希望能帮更多小朋友”。林思远今年的生日愿望就是:“希望明年能种更多的树,让青石镇变得更漂亮;希望所有贫困的小朋友都能有书读,有玩具玩。”

年底的家族公益总结会上,林建国看着墙上贴满的公益活动照片 —— 有老人们给孩子讲故事的场景,有年轻人教村民种植技术的画面,有小朋友捐赠玩具的笑脸,心中充满了欣慰。“公益不是一个人的事,而是一家人、一群人的事。” 他说,“看到咱们家族所有人都积极参与公益,用自己的方式传递爱心,我很骄傲。未来,咱们要继续把这种公益家风传承下去,让更多人感受到温暖,也带动更多人参与到公益事业中来。”

窗外的雪越下越大,却丝毫没有影响堂屋内的暖意。家族成员们围坐在一起,讨论着明年的公益计划,脸上都洋溢着笑容。红梅在雪中绽放,如同林家的公益事业,在寒冬中传递着温暖与希望,也让 “勤、诚、善” 的家训在世代传承中,焕发出更加耀眼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