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安检日记 > 第187章 暗流汹涌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林晓梦到任安全监察部的第三周,开始系统性地审核各站点提交的安全报表。她特意从最基础的数据入手,一页页仔细翻阅那些看似枯燥的设备检修记录和隐患排查表。

深夜的办公室只剩下她一个人,台灯在报表上投下昏黄的光圈。当地铁站熟悉的设备名称映入眼帘时,她总会不自觉地放慢阅读速度。这些冰冷的数字背后,是她曾经日夜相伴的机器,是关乎成千上万乘客安全的保障。

突然,一组异常数据引起了她的注意。长浏市地铁站3号线的多台安检机,在最近三个月的故障报修频率明显上升,特别是3号安检口那台她再熟悉不过的x光机,竟然在两周内报修了四次。

她立即调取设备档案,发现这批设备已经连续服役超过八年,远超建议更换年限。更让她心惊的是,类似的超期服役设备在整个集团居然有近百台。

第二天一早,林晓梦就将这份分析报告放在了杨总的办公桌上。

“杨总,我认为需要立即启动老旧设备专项排查,对超期服役的设备进行更换或大修。”

杨总推了推眼镜,仔细阅读报告后叹了口气:“晓梦,你的发现很专业。但是你要知道,设备更新需要大笔资金,今年的预算已经审批完了。”

“可是安全隐患不能等啊。”林晓梦急切地说,“特别是安检设备,一旦在高峰期出现故障,后果不堪设想。”

杨总摇摇头:“这样吧,你先做个详细方案,我们下周开个协调会,听听各站点的意见。”

协调会的场面比林晓梦预想的还要艰难。

当她展示完数据分析后,第一个站起来反对的是西区站点的负责人老王。

“林主管,你在基层待过,应该知道设备偶尔出点小毛病很正常。”老王语气中带着明显的不以为然,“为了这点小问题就要大动干戈,是不是有点小题大做了?”

其他几位站点负责人也纷纷附和:

“现在经费这么紧张,应该把钱花在刀刃上。”

“老设备虽然偶尔出问题,但维修一下还能用。”

“新员工操作不熟练也是故障率高的原因之一。”

林晓梦努力保持着冷静:“我理解各位的难处。但安全投入不能算经济账,万一出事,代价是我们谁都承担不起的。”

会议在僵持中结束。更让林晓梦难过的是,会后她听到几个负责人在走廊里的议论:

“年轻人就是想搞个大动作证明自己。”

“从基层上来的,总觉得自己最懂。”

这些话语像针一样刺在她心上。

当天晚上,她约陈默见面,想听听他的意见。然而当她把设备隐患的问题说出来时,陈默却给出了让她意外的回应。

“晓梦,你的担忧是对的。但是从工程角度来说,设备超期服役不一定等于安全隐患。”陈默打开平板电脑,调出设备参数,“这些型号的设计寿命本来就留有安全余量。而且,现在进行的站厅改造已经占用了大量预算...”

“所以你也觉得我在小题大做?”林晓梦打断他,声音有些发抖。

陈默愣了一下:“我不是这个意思。我是说,解决问题需要权衡各方因素,不能只考虑单一维度。”

这是他们第一次在专业问题上产生如此明显的分歧。晚餐在沉默中结束,陈默送她回家的路上,两人都心事重重。

临别时,陈默试图缓和气氛:“周末我父亲有个作品展,要不要一起去?”

林晓梦勉强笑了笑:“再看吧,这周可能要加班。”

回到家,她独自坐在黑暗中,第一次感受到了职场带来的孤独。在地铁站时,她有团队的支撑;而在这里,每个人都带着自己的考量和立场,包括她最信任的陈默。

手机亮了,是李哥发来的消息:“晓梦,听说你今天在会上提了设备更新的事?站里都在传这件事,说你新官上任三把火。”

林晓梦苦笑,回复道:“李哥,那台3号口的x光机,上周又故障了吧?”

片刻后,李哥回复:“确实。但维修工说还能坚持一阵子。”

她放下手机,打开电脑,开始整理更详细的分析报告。既然别人不理解,她就用更扎实的数据来说话。

这一忙就到了凌晨三点。她不仅整理了设备故障数据,还搜集了国内外同类事故案例,计算了潜在的安全风险和经济损失。

在报告的最后一页,她写道:“安全投入看似是成本,实则是最大的效益。因为我们守护的,是无数家庭的幸福。”

第二天,当她把这份厚厚的报告再次放在杨总桌上时,杨总震惊了。

“晓梦,你...一晚上做了这么多工作?”

“杨总,我不是想证明什么。”林晓梦平静地说,“我只是觉得,在这个位置上,我有责任把看到的风险说出来。至于最终如何决策,我尊重组织的决定。”

杨总沉思良久,终于说:“下周一,我带你直接向分管副总汇报。”

走出办公室时,林晓梦收到陈默的短信:“昨天是我太理性了,忘了你作为安全主管的责任。支持你的专业判断。”

看着这条短信,她的眼眶微微发热。在这个孤独的时刻,这份理解显得尤为珍贵。

当晚,她在笔记本上写道:

“坚持原则的路,往往是最孤独的路。

质疑声中,更要保持内心的清醒。

真正的担当,是在无人理解时依然选择正确的事。

而理解,总是在风雨后来得更加珍贵。”

写完这些,她轻轻抚摸着窗台上的小木雕麻雀。在灯光下,那只小麻雀仿佛在告诉她:最坚定的守护,往往始于最孤独的坚持。

成长的道路从来不会一帆风顺,但正是这些暗流汹涌的时刻,淬炼出真正的职业精神和人格力量。而她,正在这样的淬炼中,一步步走向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