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都市言情 > 神豪秘书系统之百姨百顺 > 第172章 沉淀后的决议:制度化的善意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72章 沉淀后的决议:制度化的善意

回到林家沟子的头几天,林羽仿佛刻意让自己沉浸在家乡缓慢而坚实的节奏里。他看工匠们如何精细地抹平墙面的最后一道灰缝,看父亲如何耐心地挑选垒院墙的石头,看小姨如何严格地把控着辣酱灌装的每一道工序。这些看似琐碎平凡的细节,却拥有一种抚慰人心的力量,慢慢熨平着他在震区被冲击得褶皱起伏的心绪。

然而,澜清省那片土地上的景象并未远去。那些在寒风中瑟瑟发抖的身影、那些失去一切后茫然的眼神、那些在废墟上徒手挖掘的坚持、以及后来各方力量汇聚带来的有序与温暖……这些画面时常在他脑海中交错浮现。

尤其是在深夜,当他独自一人坐在老宅的堂屋里,听着窗外呼啸而过的山风时,思考得便更深。个人的善意和临时的决策,固然重要且及时,但面对无常的天灾,能否有一种更持久、更高效、更能把握住“黄金救援时间”的方式?

这个念头一旦产生,便在他心中扎根生长。

几天后,他返回了沪上的集团总部。并没有盛大的回归仪式,他如同往常一样,在清晨低调地走进了自己的办公室。办公室一尘不染,文件摆放整齐,一切都预示着欧阳倩卓越的管理能力。

他召见了欧阳倩和司徒安琪。两位核心“阿姨”高管看到他脸上那份经过沉淀后愈发沉稳的气度,便知道这次的震区之行带给他的,绝不仅仅是疲惫。

“欧阳,司徒,这次去澜清,我感触很深。”林羽开门见山,语气平静却蕴含着力量,“我们林氏集团的反应不算慢,捐款捐物也尽了力。但是,我一直在想,我们能不能做得更好?更前置?更系统?”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灾难面前,时间就是生命。很多情况下,最快的援助力量,其实是就在现场或附近的人。等灾情层层上报到总部,总部再开会决策、协调资源、下达指令,最好的救援窗口期可能就已经错过了。”

欧阳倩和司徒安琪认真地听着,她们知道,董事长即将提出一项重要的决策。

“所以,我决定做两件事。”林羽的目光扫过两人,清晰地说道: “第一,由集团出资,成立一个常设性的、非营利性的‘林氏应急救助基金会’。初期注资十个亿,后续每年从集团利润中按一定比例追加。这个基金会独立运营,聘请专业人士管理,它的使命非常聚焦:专款专用,用于国内外重大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的紧急人道主义援助和灾后恢复重建。要建立一套快速评估和拨款机制,确保资金能第一时间用到最需要的地方。”

司徒安琪立刻点头,拿出随身电子笔记本记录:“明白,林总。我会立刻着手研究基金会的注册、章程制定、资金管理和监督审计机制,确保专业、透明、高效。”

“第二,”林羽的语气更加郑重,“立刻下发集团最高级别的指令:从即日起,凡是林氏集团旗下所有分公司、子公司、运营中心、仓储物流中心,无论其主营业务是什么,只要其所在地区或相邻地区发生重大自然灾害(以国家官方发布或普遍公认的灾情为准),当地负责人有权,并且有责任,在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第一时间开放其管辖范围内的所有仓库!”

他加重了语气:“无需等待总部任何形式的批准和指令!可以将仓库中所有可用于救灾的物资——包括但不限于食品、饮用水、药品、帐篷、衣物、工具、发电机等——立刻、直接用于援助受灾群众和救援力量!事后再向总部报备物资清单和援助情况即可!”

这条指令,让见惯了大风大浪的欧阳倩和司徒安琪都微微一怔。这相当于赋予了地方负责人极大的临机决断权,同时也伴随着巨大的管理风险和资产风险。

欧阳倩谨慎地开口:“林总,这个决心非常了不起,也确实能抢出宝贵的时间。但是……是否需要设定一些前置条件?比如灾情的等级判定、或者可调用物资的价值上限?以及事后的审计监督流程需要非常严格,以防……”

林羽抬手打断了她,眼神坚定:“不设上限,不设金额门槛。 trusted 我相信我们选拔和培养的这些封疆大吏和地方大管家们,他们的判断力和责任心。非常时期,当行非常之法。我们不能因为极小的滥用风险,就去扼杀掉第一时间伸出援手的无限可能。事后报备和审计必须严格,这是对股东和社会负责,但事前,我要的是‘毫不犹豫’和‘不惜代价’。”

他看向窗外繁华的都市,仿佛能看到远方可能发生的灾难:“我们要让每一个林氏的地方机构,都成为一颗关键时刻能自主发光的星星,而不是只会等待总部命令的灯泡。这份信任,就是我们对‘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最直接的诠释。”

欧阳倩和司徒安琪对视一眼,看到了彼此眼中的震撼和敬佩。她们不再有任何疑问,齐声应道:“是,林总!我们立刻草拟通知,召开紧急视频会议,将这项决议传达至集团每一个角落,确保每一位相关负责人都清晰理解并郑重承诺履行这项责任!”

这项前所未有的指令,像一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在林氏集团内部引发了巨大的震动。

各大区总、城市总、仓储中心负责人的手机几乎在同时收到了这封带着最高优先级标记的红头文件。许多人第一反应是错愕,反复阅读了好几遍,确认自己没有理解错误。

无需请示!第一时间开仓放粮!不惜代价! 这是何等的信任!又是何等的重担!

短暂的震惊之后,涌上心头的是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和荣誉感。公司能将这样的权力和责任赋予他们,是对他们个人和团队最大的认可。很快,一份份带着郑重承诺的确认回执,从全国各地、乃至海外分支机构,飞速地汇总部。

这件事,林羽没有要求大肆宣传,甚至刻意保持了低调。但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尤其是如此充满魄力的决定。很快,商界和媒体圈隐约流传起“林氏集团内部授权,灾难面前可先斩后奏开仓救灾”的消息,引起了不小的波澜。有人赞叹其魄力与担当,也有人质疑其管理风险和作秀成分。

但对于林氏员工而言,尤其是那些远离总部的基层管理人员,这份指令让他们感受到的是一种沉甸甸的、被信任的温暖,以及一种与集团价值观更深层次的连接。他们知道,自己供职的这家企业,不仅仅追求商业利润,更在骨子里刻着一种“人”的温度。

林家沟子那边,林建国也从儿子口中听说了这个决定。老汉沉默地抽了半天烟,最后只说了句:“这事做得对,积大德。就是……咱家那点家底,经得住这么造吗?”

林羽笑了笑,安慰父亲:“爹,放心吧。咱们的‘家底’比您想的厚实。而且,这只是应急,平时不会动用。真到了需要动用的时候,那说明情况已经非常严重了,救人比什么都重要。”

林建国点点头,不再多言,眼神里却充满了对儿子的支持和骄傲。

一项制度化的善意,就此埋下种子。它不会立刻开花结果,甚至希望永远没有需要它发挥作用的那一天。但它的存在本身,就如同一种无声的誓言,标志着林氏集团在追求商业成功之外,那份沉甸甸的社会担当正在变得更深、更远、更融入血脉。

林羽的处理方式依旧不快,他没有急于宣布宏大的计划,而是从最实际、最紧迫的需求出发,用一项具体的制度,将感悟沉淀为持久的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