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莹火虫下的星光 > 第202章 —娜迪莎回非洲家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顾星晚将最后一罐桂花糕塞进娜迪莎的行李箱时,指尖蹭到了箱壁上还没撕干净的价签,是上个月陪娜迪莎在苏州丝绸厂选礼服衬里时贴的。娜迪莎正坐在客厅的地毯上,膝盖上摊着本翻得卷边的非洲地图册,指尖在刚果盆地那片深绿色上反复摩挲,听见拉链拉动的声响,抬头时眼里还沾着点没褪尽的水汽。

“其实不用带这么多的,”娜迪莎伸手想把行李箱往自己这边拉,却被顾星晚按住了手,“我妈妈只会觉得我在中国把行李箱都填成了杂货铺,她总说我像只爱囤松果的松鼠。”她说这话时嘴角翘着,可指尖却无意识地攥紧了地图册的边角,指腹把纸面蹭出了一道浅白的印子。

顾星晚蹲下来,把刚从厨房拿出来的真空包装的酱鸭往行李箱侧袋里塞,听见这话笑了笑:“你去年给我带的那罐非洲胡椒,我妈到现在还跟邻居说‘这是星晚朋友从非洲背回来的,炖肉香得能把楼道里的猫都引来’。现在换我给你妈带点中国的‘香猫胡椒’,让她也知道咱们中国的调味有多厉害。”

娜迪莎被“香猫胡椒”这个说法逗得笑出了声,伸手拍了下顾星晚的胳膊,却在触到对方手肘处那道浅疤时顿了顿——那是上个月赶礼服设计稿时,顾星晚为了帮她找落在柜顶的布料,不小心被金属挂钩划到的。当时娜迪莎还蹲在地上给她贴创可贴,顾星晚满不在乎地说“这点小伤算什么,等礼服秀成功了,这点疤都能当军功章”。可现在想起这事,娜迪莎鼻子又有点发酸,她低头把脸埋在地图册上,闷闷地说:“其实这次回去,我有点怕。”

顾星晚手上的动作停了下来,她把酱鸭的包装袋理平整,然后坐到娜迪莎身边,肩膀轻轻撞了撞她的肩膀:“怕什么?怕你妈妈嫌你带的东西太多,还是怕你家那只叫‘咖啡’的狗不认识你了?”

娜迪莎摇摇头,手指在地图册上刚果河的线条上慢慢划过:“都不是。是我离开家的时候,我妹妹才上小学,现在她都要上中学了。我上次跟她视频,她指着我穿的旗袍问‘姐姐,这是中国的裙子吗?为什么领口要盘那么多扣子’,我突然发现,我好像错过了她好多成长的瞬间。还有我妈妈,她之前总说腰不好,我却只能在电话里让她多休息,连给她揉一下腰都做不到。”

顾星晚沉默了一会儿,伸手从茶几上拿过一个绣着荷花的布包,递给娜迪莎:“这里面是我妈给你准备的艾叶贴,她说贴在腰上能缓解酸痛,你回去给你妈妈试试。还有这个,”她又从行李箱里翻出一个巴掌大的木盒子,打开来里面是两副银镯子,镯身上刻着细细的缠枝莲纹,“这是我在杭州河坊街给你妹妹选的,她这个年纪的小姑娘,应该会喜欢亮晶晶的东西。”

娜迪莎拿起银镯子,指尖轻轻拂过镯身上的花纹,眼眶慢慢红了:“星晚,你怎么想得这么周到?”

“因为我知道,你想把中国的一切都打包带回家,想让你家人知道你在这边过得很好,也想让他们感受到我对你的心意。”顾星晚笑了笑,伸手帮娜迪莎把散落在脸颊旁的头发别到耳后,“其实我之前也跟你一样,第一次出国的时候,我妈往我行李箱里塞了十几包泡面,说怕我在国外吃不惯。结果我到了那边,每次煮泡面的时候,都能想起我妈在厨房给我煮面的样子。现在换你回家,我也想让你带着这些东西,让你家人尝一口中国的味道,就像我妈当初希望我能在国外也尝到家里的味道一样。”

娜迪莎把银镯子放回盒子里,然后伸手抱住了顾星晚:“星晚,谢谢你。有你这样的朋友,真好。”

顾星晚拍了拍她的后背,轻声说:“咱们是最好的朋友,不是吗?对了,我还给你带了点别的东西。”她拉着娜迪莎站起来,走到书房里,打开书柜最下面的一个柜子,里面放着一个不小的纸箱。顾星晚把纸箱抱出来,打开来里面是一摞摞的书和几个密封袋。

“这些是我给你妹妹选的书,有童话故事,还有一些介绍中国文化的绘本,比如《清明上河图》的儿童版,还有讲嫦娥奔月、牛郎织女的故事书。”顾星晚拿起一本绘本,翻开给娜迪莎看,“你不是说你妹妹对中国很好奇吗?这些书能让她多了解一点中国。还有这些,”她指着密封袋里的东西,“是我收集的各地的明信片,北京的故宫、上海的外滩、西安的兵马俑、桂林的山水,你可以跟你妹妹一起看,告诉她这些地方有多美,等以后有机会,咱们可以带她来中国玩。”

娜迪莎拿起一张桂林山水的明信片,画面上的漓江泛着青绿色的光,两岸的山峰像水墨画一样,她忍不住感叹:“真漂亮。我妹妹要是看到这个,肯定会吵着让我带她来。”

“那正好啊,等你这次回去跟她打好招呼,下次咱们就策划一场中国之旅。”顾星晚笑着说,然后又从纸箱里拿出一个小巧的播放器,“这个是我给你妈妈准备的,里面下载了很多中国的戏曲,比如越剧、黄梅戏,还有一些舒缓的古琴曲。你说你妈妈喜欢安静,这些曲子应该适合她。对了,我还找了个懂法语的朋友,把戏曲的剧情都翻译成了法语,写在小本子上,到时候你可以讲给你妈妈听。”

娜迪莎接过播放器,手指轻轻按了一下播放键,舒缓的古琴声慢慢流淌出来,她闭上眼睛听了一会儿,再睁开眼时,眼里已经蓄满了泪水:“星晚,你做的这些,比我自己想的还要多。我都不知道该怎么谢谢你了。”

“不用谢啊,”顾星晚把播放器放回纸箱里,然后帮娜迪莎把纸箱搬到客厅,“咱们之前一起熬夜赶礼服设计稿,一起在面料市场砍价,一起在秀场后台紧张得手心冒汗,那些日子里,你也帮了我很多啊。你还记得吗?上次我因为客户临时改需求,急得在办公室哭,是你给我泡了杯热可可,还陪我一起重新改设计稿,直到凌晨三点。那时候我就想,能有你这样的朋友,是我这辈子最幸运的事。”

娜迪莎想起那件事,也忍不住笑了:“那杯热可可还是我从非洲带来的可可粉冲的呢,你当时还说比咖啡店的好喝。”

“对,就是那个可可粉,”顾星晚点点头,“后来我还让我妈从网上买了同款,现在家里还剩半罐呢。等你这次回来,咱们再一起冲热可可,一起聊设计稿,好不好?”

“好。”娜迪莎用力点头,然后蹲下来,开始帮顾星晚整理行李箱里的东西。她把桂花糕和酱鸭整齐地摆放在行李箱的一侧,把艾叶贴和银镯子放在中间的小格子里,把书和明信片放进另一侧的布袋里,最后把播放器放在最上面,方便自己随时拿出来给妈妈听。

顾星晚看着娜迪莎认真的样子,突然想起第一次见到她的时候。那是在一家面料店,娜迪莎正拿着一块靛蓝色的蜡染布,跟老板讨论布料的质地,她的眼睛里闪烁着对设计的热爱,说话时带着一点非洲口音,却格外真诚。那时候顾星晚就觉得,这个女孩身上有一种特别的力量,能让人不自觉地被吸引。

“对了,星晚,”娜迪莎突然抬起头,“我这次回去,还想把咱们这次设计的礼服照片带给我妈妈看。她之前总问我在做什么工作,我跟她说我在设计礼服,她还不太懂。这次我带照片回去,让她看看我设计的礼服有多漂亮,让她知道她的女儿在国外也能做出很棒的事情。”

“当然要带啊,”顾星晚从手机里翻出礼服秀的照片,递给娜迪莎,“你看这张,你设计的那件红色礼服,模特穿在身上,就像一团燃烧的火焰,当时台下的掌声最热烈了。还有这张,你用非洲蜡染布做的裙摆,上面的花纹跟中国的刺绣结合在一起,特别有创意,好多客户都问这件礼服是谁设计的呢。”

娜迪莎看着照片里的礼服,脸上露出了骄傲的笑容:“其实那件红色礼服的灵感,还是来自你给我看的中国红瓷呢。你说中国红代表着热情和吉祥,我就想把这种感觉融入到礼服里,没想到效果这么好。”

“所以啊,咱们的设计之所以能成功,是因为咱们把中国文化和非洲文化结合在了一起,”顾星晚笑着说,“就像这些你要带回家的东西,它们不仅仅是特产,更是两种文化的交流。你妈妈尝到桂花糕的甜,就会知道中国的点心有多美味;你妹妹看到银镯子上的花纹,就会知道中国的手工艺有多精巧;你家人听到古琴曲,就会知道中国的音乐有多动听。这些小小的东西,能让他们更了解中国,也能让你在跟他们分享的时候,更骄傲地说‘这是我的朋友给我的,这是中国的味道’。”

娜迪莎把手机还给顾星晚,然后继续整理行李箱。她发现顾星晚还在行李箱的夹层里放了几包茶叶,有龙井,有普洱,还有她最喜欢的茉莉花茶。她拿起一包茉莉花茶,凑近闻了闻,淡淡的茉莉花香扑面而来,让她想起了在中国的这些日子里,每一个跟顾星晚一起喝茶聊天的下午。

“星晚,”娜迪莎轻声说,“等我这次回去,我会把你给我的这些东西都好好地交给我家人,也会把你对我的好都告诉他们。我会跟我妈妈说,有一个中国朋友,像家人一样关心我;我会跟我妹妹说,有一个中国姐姐,给她准备了很多好看的书和漂亮的镯子;我会跟我爸爸说,有一个中国伙伴,跟我一起完成了很棒的设计。”

顾星晚走过去,帮娜迪莎拉上行李箱的拉链,“咔嗒”一声,拉链扣锁住了满满一箱的东西,也锁住了满满的心意。她拍了拍行李箱,说:“等你到了家,记得给我发视频,让我看看你妈妈收到艾叶贴的样子,看看你妹妹拿到银镯子的表情,好不好?”

“好,我一定给你发视频。”娜迪莎用力点头,然后抱住了顾星晚,“星晚,真的谢谢你。如果没有你,我在中国的这些日子,肯定不会这么开心,也不会这么顺利。”

顾星晚回抱住她,轻声说:“咱们是朋友啊,朋友之间本来就该互相帮助。好了,时间不早了,你明天还要赶飞机,早点休息吧。我已经早你订好了明天去机场的出租车,早上七点会来接你。”

娜迪莎松开顾星晚,点了点头:“嗯,你也早点休息。等我回来,咱们再一起去吃上次那家川菜馆,好不好?”

“好啊,我还等着跟你一起去吃水煮鱼呢。”顾星晚笑着说。

第二天早上,出租车停在楼下的时候,顾星晚帮娜迪莎把行李箱搬到车上。娜迪莎坐在副驾驶座上,摇下车窗,跟顾星晚挥手:“星晚,我走了,你要照顾好自己,记得想我啊。”

“你也是,到了家记得给我报平安。”顾星晚也挥着手,看着出租车慢慢驶远,直到消失在街角。她站在原地,心里有点空落落的,却又觉得很温暖——因为她知道,娜迪莎带着满满一箱的中国特产,也带着她的心意,回到了那个遥远的非洲家庭,而这些小小的东西,会像一座桥梁,连接起两个国家,连接起两份友谊。

娜迪莎坐在出租车里,看着窗外掠过的中国街景,手里紧紧攥着那个绣着荷花的布包。她知道,这个布包里装着的不仅仅是艾叶贴,还有顾星晚对她的关心;她的行李箱里装着的不仅仅是中国特产,还有她在中国的美好回忆。等她回到家,她会把这些回忆一一讲给家人听,让他们知道,在中国,有一个很好很好的朋友,一直在牵挂着她。

飞机起飞的时候,娜迪莎看着窗外的云层,心里充满了期待。她想象着妈妈接过艾叶贴时欣慰的笑容,想象着妹妹拿到银镯子时惊喜的表情,想象着爸爸看到礼服照片时骄傲的眼神。她知道,这次回家,因为有了这些中国特产,因为有了顾星晚的心意,会变得格外特别,格外温暖。

而顾星晚在家里,打开了娜迪莎之前送给她的非洲胡椒,放进锅里,开始炖肉。随着肉香慢慢弥漫开来,她仿佛又看到了娜迪莎在厨房给她泡热可可的样子,看到了她们一起在面料市场挑选布料的场景,看到了她们在秀场后台紧张又兴奋的表情。她知道,虽然娜迪莎暂时回到了非洲,但她们的友谊,会像这锅里的肉香一样,永远温暖而持久。

几天后,顾星晚收到了娜迪莎发来的视频。视频里,娜迪莎的妈妈正贴着艾叶贴,脸上带着舒服的笑容;娜迪莎的妹妹戴着银镯子,正在给镜头展示上面的花纹;娜迪莎的爸爸拿着礼服照片,不停地点头称赞。娜迪莎站在中间,笑着对顾星晚说:“星晚,你看,我家人都很喜欢你给的东西,他们还让我谢谢你呢。我妈妈说,等下次你有空,一定要来非洲玩,她要给你做非洲的传统美食。”

顾星晚看着视频里幸福的一家人,忍不住笑了。她知道,那些装在行李箱里的中国特产,已经不仅仅是简单的礼物,它们变成了连接两个家庭的纽带,变成了两种文化交流的见证,更变成了她和娜迪莎之间友谊的象征。而这份友谊,会像桂花糕的甜,像酱鸭的香,像茉莉花茶的淡,永远留在她们的心里,跨越山海,永不褪色。

顾星晚对着屏幕用力点头,指尖在对话框里敲下“一定去”三个字时,窗外的阳光正透过百叶窗,在桌面上投下细碎的光斑。娜迪莎在视频里挥了挥手里的茉莉花茶包,说妈妈昨天尝了泡好的茶,连说比当地的薄荷茶多了层清甜,现在每天早上都要泡上一杯。顾星晚听着,想起自己第一次给娜迪莎泡茉莉花茶时,她捧着杯子小口啜饮,眼睛亮闪闪地说“像把春天喝进了嘴里”,那时的光景和此刻视频里的笑脸重叠在一起,暖得人心头发软。

挂了视频,顾星晚起身走到书房,把娜迪莎发来的照片存进专门的文件夹里。照片里,娜迪莎的妹妹戴着银镯子,站在院子里的芒果树下,镯子在阳光下泛着柔和的光,小姑娘举着顾星晚送的《清明上河图》绘本,正指着画里的汴河游船给妈妈看。顾星晚想起选镯子时,特意让店家把镯身打磨得圆润些,就怕小姑娘戴着手疼,现在看到照片里妹妹开心的模样,忽然觉得那些当初觉得琐碎的小心思,都有了最温暖的着落。

没过几天,顾星晚收到了一个来自非洲的包裹。拆开时,一股熟悉的可可香扑面而来,里面装着两大包深棕色的可可粉,还有一张娜迪莎手写的纸条,字迹带着她一贯的娟秀:“妈妈说这是今年新收的可可豆磨的,比上次给你的更香浓,等你下次冲热可可,记得拍给我看呀。”顾星晚捏着纸条,指尖触到纸面上传来的温度,仿佛能看到娜迪莎坐在家里的木桌前,一笔一划写下这些话的样子,连带着空气里的可可香,都变得格外亲切。

她当即找出马克杯,舀了两勺可可粉,用热水慢慢冲开。浓郁的香气瞬间弥漫了整个厨房,她抿了一口,醇厚的甜意裹着淡淡的焦香在舌尖散开,和去年娜迪莎在办公室给她泡的那杯一模一样。顾星晚拿出手机,对着杯子拍了张照片,发给娜迪莎:“果然比上次的更香浓,妈妈的手艺也太好了!等你回来,咱们一起煮热可可,再配着你带回来的芒果干吃。”

娜迪莎几乎是秒回:“芒果干我已经装进行李箱啦!妈妈说要选最甜的,我挑了好几天呢。对了,爸爸昨天看到礼服照片,说想知道这件红色礼服的布料是哪里买的,他说我们村里有个姑娘要结婚,要是能穿上这样的礼服肯定特别美。”顾星晚看着消息,赶紧回复:“布料是在苏州的丝绸市场选的,我把店铺的联系方式发给你,要是需要,我还能帮着寄过去。”

接下来的日子里,顾星晚和娜迪莎的聊天里多了不少关于“婚礼礼服”的话题。娜迪莎会发来村里姑娘的尺寸,顾星晚则根据尺寸画好设计图,再和苏州的布料商沟通,选了块和之前相似的红色丝绸,还特意加了层轻薄的纱料,让裙摆看起来更飘逸。每次把设计图发给娜迪莎,她都会很快传来家人的反馈——妈妈说花纹要再细致些,妹妹说想在袖口加个小小的蝴蝶结,爸爸则反复确认布料会不会磨皮肤。

就在顾星晚忙着准备婚礼礼服的布料时,娜迪莎发来消息说要提前回来。“村里的婚礼定在下个月,爸爸说想让我带着礼服回去,亲手帮那个姑娘穿上。”视频里的娜迪莎眼里满是期待,“我还想早点回来跟你一起整理布料,咱们上次设计礼服时,你教我的那些剪裁技巧,我还想再跟着你学一学。”顾星晚笑着答应,挂了视频就去超市买了娜迪莎爱吃的荔枝和龙眼,又把客房的被子晒得暖暖的,等着她回来。

娜迪莎回来那天,顾星晚特意去机场接她。看到娜迪莎推着行李箱从出口走出来时,顾星晚赶紧迎上去,接过她手里的袋子——里面装着刚摘的芒果和木瓜,还带着新鲜的果香。“妈妈让我给你带的,说你肯定没吃过这么甜的芒果。”娜迪莎说着,从行李箱里拿出一个木雕小摆件,是一只抱着芒果的小松鼠,“这是爸爸雕的,他说你上次视频里说我像囤松果的松鼠,就特意雕了这个送给你。”

顾星晚接过木雕,指尖抚过松鼠圆润的耳朵,心里满是感动。回到家,娜迪莎刚放下行李,就拉着顾星晚去看她带回来的东西:有妈妈织的彩色围巾,有妹妹画的蜡笔画,还有爸爸收集的非洲鼓乐谱。“妹妹说这幅画是给你的,画的是她想象中的中国,有你说过的故宫,还有漓江的山。”娜迪莎指着画纸上五颜六色的图案,眼里满是骄傲,“她还说等放暑假,一定要来中国,亲眼看看这些地方。”

第二天一早,两人就开始整理婚礼礼服的布料。顾星晚把红色丝绸铺在工作台上,娜迪莎拿着软尺仔细量着尺寸,时不时停下来和顾星晚讨论细节。“上次你说的斜裁法,我试着在家练了练,但是总觉得裙摆不够顺。”娜迪莎说着,拿起剪刀比划了一下,顾星晚赶紧走过去,握着她的手慢慢调整角度:“你看,裁的时候要顺着布料的纹理,这样裙摆垂下来才会自然。”阳光透过窗户洒在两人身上,布料上的光泽随着动作轻轻流动,像极了上次赶设计稿时的那些夜晚。

忙到中午,顾星晚煮了两碗面条,还拌了娜迪莎爱吃的凉拌黄瓜。两人坐在餐桌前,娜迪莎边吃边说:“妈妈这次还让我带了非洲的香料,说下次你炖肉的时候可以放一点,肯定比你之前用的胡椒更入味。”顾星晚笑着点头,想起上次炖肉时放了娜迪莎给的胡椒,妈妈还特意打电话问“这次的肉怎么这么香”,现在又多了新的香料,倒是多了不少期待。

下午,娜迪莎突然想起什么,从行李箱里翻出一个笔记本,递给顾星晚:“这是我这次回家写的日记,里面记了妈妈说的艾叶贴的用法,还有妹妹问的中国故事,你看看有没有记错的地方。”顾星晚翻开笔记本,里面的字迹密密麻麻,还夹着几片晒干的芒果叶,每一页都写满了娜迪莎的认真——妈妈说艾叶贴要在睡前贴,能睡得更安稳;妹妹问牛郎织女是不是真的住在天上;爸爸说古琴曲听起来像山里的流水声。

看着看着,顾星晚忽然抬头对娜迪莎说:“等这次婚礼礼服做好,咱们把整个过程拍下来,做成一本小画册吧。里面可以放设计图、布料的照片,还有村里姑娘穿礼服的样子,这样不管是你家人,还是咱们,都能一直记得这件事。”娜迪莎眼睛一亮,赶紧点头:“好啊!我还要把妹妹的画也放进去,这样就是咱们两个国家的故事合在一起了。”

两人越聊越起劲,从画册的排版聊到下次要带娜迪莎的家人去中国哪里玩,从苏州的园林聊到西安的兵马俑,从桂林的山水聊到北京的故宫。窗外的天色慢慢暗下来,顾星晚起身去开灯,暖黄色的灯光照亮了工作台上的红色丝绸,也照亮了两人脸上的笑容。娜迪莎看着顾星晚的背影,忽然觉得,中国早已不是遥远的异国他乡,而是有了牵挂的地方,而顾星晚,也早已不是普通的朋友,而是像家人一样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