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我以祝由镇百邪! > 第270章 拜相风云,魍魉伎俩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70章 拜相风云,魍魉伎俩

郑远自朔方携铁证归来,其刚直果敢、能力卓着的形象深入人心,加之秦啸岳与陆昭的鼎力支持,接任宰相之事看似已无悬念。然而,权力的棋局从不缺乏变数,那些潜藏在暗处的对手,绝不会坐视对手轻易登顶。

这一日的常朝,气氛格外凝重。太后端坐帘后,幼帝懵懂,丹陛之下,文武百官肃立。今日的首要议题,便是商议王相殉国后,悬空已久的宰相(风阁首辅)人选。

秦啸岳率先出列,声音洪亮,回荡在太极殿中:“陛下,太后。王相为国捐躯,风阁不可一日无主。银青光禄大夫郑远,忠贞体国,能力出众,此前奉旨巡查朔方,不畏艰险,取得郭涛贪墨虐民之铁证,功在社稷。臣以为,郑远可堪大任,当继任风阁首辅,总领朝政。”

他话音刚落,陆昭便淡然接口,语气平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臣附议。郑大夫清廉刚正,深孚众望,于国难之际更能挺身而出,实为宰相不二人选。”

两位最具权势的辅政大臣明确表态,分量极重。许多原本中立的官员,乃至一些原本倾向李振的官员,此刻也心生摇曳,准备随大流附和。

然而,就在郑远本人准备出列谦辞,走个过场之时,一个略显苍老却中气十足的声音响起:

“陛下,太后,老臣有本奏!”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出列者乃是吏部尚书,一位年过六旬、资历极深的老臣,亦是李振的重要盟友之一。他手持玉笏,面色肃然。

“讲。”帘后传来太后的声音。

吏部尚书清了清嗓子,道:“秦太尉、陆国师推举郑大夫,自是看重其才德。郑大夫朔方之功,朝廷自有封赏,老臣亦无异议。然,宰相者,上佐天子,下抚万民,非仅有功便可胜任,更需资历、威望、以及……无可指摘之清誉,方能服众,统御百官。”

他话语一顿,目光扫过在场众人,继续道:“郑大夫能力出众,然其资历,较之风阁李振侍郎,乃至朝中几位德高望重的老臣,似乎稍显不足。再者,老臣近日风闻一些……关于郑大夫家眷的琐事,虽可能是无稽之谈,然三人成虎,众口铄金。值此拜相关键时刻,为郑大夫清誉计,为朝廷体面计,是否应暂缓决议,待这些‘风闻’澄清之后,再行定夺,以免授人以柄,损及朝廷威信?”

这番话,看似老成持重,处处为朝廷和郑远着想,实则绵里藏针!他避实就虚,不谈郑远的功绩能力,只揪住“资历”和未经证实的“风闻”大做文章,其目的就是拖延时间,甚至搅黄这次拜相!

“风闻?何种风闻?”秦啸岳眉头一皱,语气转冷,“若有实据,便拿出来!若无实据,仅凭坊间流言,便欲阻挠朝廷任用贤能,是何道理?!”

吏部尚书不慌不忙,躬身道:“太尉息怒。老臣亦知可能是谣言,然事关重大,不得不慎。譬如,有传言说郑大夫之子,在国子监与同窗争执,以致殴斗伤人,有失体统;又闻郑大夫妻族经营商事,与江南织造似有往来,恐惹‘官商勾结’之非议……此等琐事,虽未必属实,然若流传开来,终是不美。”

他将早已准备好的“弹药”抛出,虽都是些可大可小的琐事,甚至可能经过歪曲夸大,但在拜相的关键时刻,足以制造疑云,动摇人心。

郑远脸色微变,他深知自己儿子年少气盛,确与人有过争执,但绝未到“殴斗伤人”严重地步,至于妻族经商,更是合法经营,与织造局也只是正常公务往来。然而,在此刻被当庭提出,性质就完全不同了。

朝堂之上顿时响起一片窃窃私语。李振垂着眼睑,嘴角泛起一丝难以察觉的冷笑。

就在朝堂之上为“风闻”之事争论不休之际,天策府玄枢阁内,陆昭正听着属下的汇报。

“启禀国师,根据监控,散播郑大夫家属流言的几个源头,均已查明。主要来自两家茶楼,其背后东家,经查与吏部一位郎中和一位致仕的的光禄大夫府上管事有关。而关于郑公子在国子监之事的详细版本,是由一名国子监司业的小舅子,在酒醉后透露给市井闲汉的。”

陆昭指尖轻敲桌面,淡淡道:“果然是他们。继续监控,留意他们下一步动作。尤其是那个致仕的光禄大夫府上,他与李振乃是姻亲。”

“还有一事,”另一名负责监控胡月楼的成员禀报,“胡月楼近日虽无异常交易,但其后院夜间常有不明身份之人出入,气息阴冷,似与那日夫人遭遇的突厥死士同源。我们的人不敢靠得太近。”

陆昭眼中闪过一丝了然:“圣教残余,果然也与他们搅和在了一起。这是在利用朝堂内斗,浑水摸鱼。看来,他们是想在郑远拜相前后,制造一场更大的混乱。”

与此同时,李振府邸的密室内,气氛却并非全然乐观。

“吏部老尚书今日在朝堂上发挥得不错,至少拖延了时间。”李振抿了一口茶,缓缓道,“但仅凭这些‘风闻’,恐怕还扳不倒郑远,最多让他恶心一下。秦啸岳和陆昭态度坚决,太后如今也倚重他们。”

一名心腹谋士阴恻恻地道:“大人,流言终是虚的。要想彻底阻止郑远,还是得从实处下手。那个周擎……不是快醒了吗?”

另一人接口,语气狠辣:“没错!周擎是秦啸岳心腹,知道太多秘密。他若醒来,说的话至关重要。我们未必需要他指证秦啸岳什么,只需要……让他‘说’出一些对我们有利的话即可。比如,北庭军费某些不便言说的去向,或者……秦啸岳对朝廷的某些‘不满’?”

李振眼中精光一闪:“你们的意思是……”

“我们可以买通太医,或者安排人混入看守之中,在周擎苏醒之初,神智尚未完全清明之时,用药物或催眠之术,引导其说出预设的‘供词’!届时记录下来,公之于众,必能引起轩然大波!就算不能一举扳倒秦啸岳,也足以让他焦头烂额,无暇他顾,郑远拜相之事,自然也就黄了!”

此计可谓毒辣至极,直接构陷一位昏迷的功臣,试图制造惊天冤案!

李振沉吟良久,眼中闪过一丝决绝:“此事……风险极大,一旦败露,万劫不复。但……值得一搏!去物色可靠的人手,务必小心,绝不能让陆昭的人察觉!”

然而,他们并不知道,他们对周擎的谋划,早已在陆昭的预料之中。周擎所在的偏院,看似守卫寻常,实则内外都布有陆昭设下的隐秘阵法与眼线。

当李振的人通过层层关系,终于买通了一名负责外围洒扫、能偶尔接触到煎药环节的仆役,并准备将一种能扰乱心神的药物混入周擎的汤药中时,玄枢阁的人如同鬼魅般出现,人赃并获!

陆昭并未立刻声张,而是下令秘密关押此人,严加审讯,同时将计就计,对外放出“周擎病情反复,仍需静养”的消息,麻痹对手。

朝堂上的流言蜚语,暗处针对功臣的毒计,以及圣教势力的蠢蠢欲动,如同无数条暗流,在郑远即将拜相的关键时刻汇聚、激荡。一场围绕权力与正义的终极较量,已悄然展开。郑远能否顺利登顶?秦啸岳与陆昭布下的罗网,又能否将这些魑魅魍魉一网打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