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经过上次的牛奶事件让江河深刻明白掌控话语权的重要性,本来他有些犹豫是自己做社交平台还是等将来直接投资他们。可是现在他不想等了,正好给梁超找个正经事做,他在网店这边有些大材小用了。

江河对社交平台的设想就是后世的微博,他知道后世的微博成功有三个重要的因素。

第一是它背靠新浪这个大平台,微博出来后,新浪将大量的流量导入,让它的起点就非常高。

第二个要素就是它的破局方式,它邀请大量的明星注册,明星都是自带流量的,而明星的话题就会把他们的粉丝和媒体都给吸引到微博上。

第三是微博出现刚好切中市场的需要,这时的社交平台只有一家校内网还像点样子,不过它也是类似博客,而且主打熟人社交,注册要求必须是学生,虽然它很火,但也局限了它的客户群体。社会节奏越来越快,人们已经渐渐失去看长篇大论的冲动,而微博这种简短的140字碎片信息和图片视频真的很对大部分人的胃口,往往大家都说字数越短,事越大,而讲好一件事情也并不需要长篇大论,一句话就可以。所以微博也是时代的产物。

那么问题来了,江河什么都没有,只有一个想法,他要怎么把微博做起来?这也是他迟迟没有下手的原因,说白了还是底气不足。

所以这几天他就在思考破局方式,渐渐一个计划在他脑海中应运而生,他需要先做一款引流的产品,类似新浪又区别于新浪。

新浪上的讯息虽然都很专业,但是绝大多数的读者喜欢专业化的新闻和信息吗?其实并不需要,他们更愿意去看一些充满趣味的文章,比如后世出现的内涵段子之类的产品。那么内涵段子为什么爆火?就是老百姓更迫切需求的是精神上的愉悦感,而非说教式的文章和新闻。

那么把趣味和新闻结合就是一个很好的卖点。有谁规定了新闻就一定是严肃的。而且新浪上文章和新闻的作者都是邀约式的,也就是所谓的精英分子,其中还有大量的公知。江河要借鉴后世今日头条的打法,从农村包围城市。让广大的读者们都加入到内容的创造者大军中来。因为从历史发展轨迹来看,这种打法是正确的。群众需要自己的发声渠道。读者喜欢什么样的文章,喜欢什么样的阅读方式,让他们自己写自己看。江河不生产资源,他只需要做一个资源展示的平台即可,做好平台的审核,不要踩红线,让它自我生长。

同时开发微博,两者绑定,相互引导,相互成就。虽然江河几乎没有根基,但是他有重生者的上帝视角和提前一年的布局,未必就不能成为社交媒体中的一匹黑马!

这几天他拉着梁超和小强几个一直在商量这件事情,也通过现在不同的门户网站来验证自己的想法。在得到他们的肯定之后,江河就基本确定了这个项目。

不过这个项目的启动可不是他们几个就能搞定的,还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于是他把导员杨晓婉也邀请进来商讨。江河需要通过杨晓婉在学校的能量挖掘人才,让她参与项目的启动也是让她更清楚江河他们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她好对症下药。江河也正式的邀请杨晓婉担任辰星系公司的首任hR,杨晓婉没二话就答应了。

杨晓婉在了解具体情况后非常支持江河的想法,因为她这个学生终于要做一个高大上的项目,如果做成功了对于学校来说将是一个非常亮眼的政绩,不光她脸上有光,连系里甚至学校里都是要沾光的。

所以也不能让学校白捡便宜。江河提出了要加入学校的专项扶持项目里去,需要学校提供创业场地,以及租借学校的服务器,最后一项就是人才的支持,这也是学校最看重的。学校拥有大量的学生是不错,但是学生将来的就业以及实习都是衡量学校实力的重要指标。

这个项目一听就知道需要大量的计算机专业以及文学院的学生,虽然理工大的文学院有名无实,大小猫没有两只。

江河在杨晓婉的陪同下参与了系领导组织的项目研讨会。学校方面非常肯定也表示支持,江河提出的条件,学校方面完全放开资源。主要还是江河目前的战绩在学校里是可圈可点的。

首站夜市一炮而红,然后在淘宝网上嘎嘎乱杀,短短两个月成交额已经突破百万,更何况还有连锁奶茶店,现在已经有两家分店,而且生意非常好。虽然项目还处于起步阶段,但是步子走的非常稳,未来可期,江河绝对是这届学生中最有前途的商业天才。学校又不傻,这么好的人才不扶持,那还能扶持谁?

于是学校就在创业基地划拨了300平的办公场地,而且是免费的,不过学校的服务器是需要收费的,毕竟这个服务器,学校是有实际支出的。并给江河提供二十万的扶持基金。在项目正式启动时就会划拨到新的公司账户中去。

江河在做事上本来就不是磨叽的人,确定的工作的开展方向就马不停蹄地的开干,让代办第一时间帮忙注册了公司,辰星科技有限公司,提前申请《网络出版许可证》等资质。项目名称就叫:天天头条。先从网店那边抽调20万启动资金。

江河和杨晓婉面试了计算机系介绍过来的学生,不过也是提前打了招呼,优先考虑贫困学生,江河主要考虑到家庭条件好的学生未必需要这样一个半工读的机会,另外贫困生大多数都比较早熟,不需要江河多费心思管理他们,有时只需要一个命令就可以,而且也更容易得到他们的认同。挑选了十几名熟悉爬虫技术、自然语言处理(NLp)的工程师,这些是给梁超招收的帮手。考虑到2007年推荐算法(如协同过滤)尚处早期,只能提前研究个性化内容分发逻辑。这是没办法的事,一步一步来吧。

江河搞定了计算机方面的人才,又拉着杨晓婉一起去了江大,虽然这个项目是属于理工大,但是江河也提前通过学校层面给江大和师范那边打过招呼,会同时在那边招收些对应专业的贫困生,这个要求当然很受两家大学的欢迎。所以江河他们在约好了时间直接去了江大。来这里要找几名法律和会计专业的学生,这些虽然理工大也有,但是江河考虑到将来会把周边三个大学作为项目发展的基本盘,所以就把利益给分摊了一部分出去。

招收法律系的学生主要是为了和报纸、杂志签订内容转载协议,解决初期内容匮乏问题,在项目的启动过程中还需要规避很多法律条款,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需要专业的指导。会计专业是给目前辰星系的三家公司准备组建财务系统。之前都是江河自己用小本本记,现在真的是忙不过来了,比如网店和奶茶店之间的账目往来,以前都是哪里要用钱就拨给哪边,根本就没有两家公司之间正规的走账流程,是拆借还是挪用,都是江河随心所欲,以后肯定不能那样干了,毕竟中间还涉及到韩冬冬和顾念的股份。

同时还和江大的文学社签订了合作备忘,主要是为天天头条这个平台生产内容,江河从其他渠道拿到的新闻资源和爬虫爬过来的内容要请他们这些文学社的同学帮忙二次创作,当然肯定是要借用后世今日头条那种全民创作的广告分成计划,也就是他们生产合格的内容,江河根据内容在平台的表现给他们稿费或者是广告分成。

然后又马不停蹄的来到师范学院,这边也留了几个贫困生名额,不过最重要的还是寻找内容生产者。

其实招人的事完全可以让两个学校的学生主动来理工大这边的创业基地,但是江河想要和两个学校的各种社群搭上关系,那就必须亲自跑一趟了。

忙碌三天,基本上把天天头条的基础框架给搭建起来,办公用品已经让梁超和小强采办好了,比如前期资产占比最重的电脑设备。不能像上次开网店那样随便凑合,需要性能比较好的,所以配备的都是最新的。然后梁超就带着计算机专业的同学们第一时间就开始搭建网站,并用爬虫技术扒各个网站论坛的资讯和文章来充实这个空空如也的网站。

这家辰星科技的股份,江河给了梁超10%,不过这个问题提前和小强他们几个提前商议过的,等天天头条这边框架搭建好了,就要启动微博项目,江河是准备让小强来管理微博这个项目。

至于阿林,江河也抽时间和他单独聊过,只是他现在还是有些迷糊,只知道干一些眼睛头上的事情,问他对以后有什么想法,他自己也没头绪,江河说直接给他安排事做,他说自己还想再考虑考虑。因为后期积累了足够资本,是打算开投资公司的,这就是留给阿林留的项目。不过这个想法并没有透露给阿林,江河有时对阿林这磨磨唧唧的性格有点把握不住,害怕给他项目,他担不起来。一个人没有魄力和冲劲真的很让人头疼,想帮他都无从下手。

在天天头条网站平台搭建好之后,江河就带人在三个学校的社群里一家一家的推广宣传。当然前期的工作开展还是很艰难的,但是有一才有二,这一步必须他来走。

理工大这边社群还比较好,因为是本校的,江河这段时间怎么说也算是学校的名人,大多数同学还是比较给面子,就算是不感兴趣,也表现足够尊重。但是在江大和师范那边就有些冷场,有时候约社群的成员,等到地方却没有一个人出现。不过这点挫折不算什么,等到第一个吃螃蟹的同学尝到了甜头,自然就会有人跟风,所有在努力跑了几天之后,江大和师范那边才拉来十几个愿意一试的同学。

这中间其实是有一个难以跨越的难点的,有很多家庭条件不好的同学是愿意尝试的,但是想做这个事情的前提需要用到电脑,那时的电脑还没有那么普及,很多宿舍也就一两个同学才有电脑。所以就限制了很多同学的想法,贫困生宿舍没有电脑总不能天天在网吧里写东西吧,况且这个写文章还不确定能有多少收益。江河知道这个情况,但是他也无能为力。

因为前期内容生产上面临的困境,江河早就决定了千金买马骨的方式来吸引更的同学入住,当然这个千金是有点夸张的。江河给招收的几个专职作者开了会,指点他们如何引导同学们写作的方式方法,他把后世流行的三段式写作方法,开头设计悬念或者冲突,中间开展情节,结尾总结和升华。还比如震惊体,爆炸式的标题,搞怪式的标题,总之怎么能吸引人的眼球就怎么写,刚开始就不批评什么标题党了,当然内容还是要合格的,不能粗制乱造。然后让他们自己找找感觉。江河还找出几篇之前和梁超搞出来的文章和软文给大家做示范。这几个专职作者还是有点东西的,他们之前就给报纸和网站供过搞的,触类旁通,一点都不难,只不过是要让他们抛弃以前那种写作方式。让他们学会之后,写几篇有关于指导写作的文章作为以后平台签约作者的指导文案。

就这样一点一点的磨,江河苦口婆心的教他们怎么搞流量,一周后网站后台每天差不多可以收到两三百篇合格的文章了。对这些合格的签约兼职作者,江河设立了一个首篇50元的奖励金。通过他们给平台提供的银行账号直接打款。当然这个奖励金并不是谁来就能拿到,前期所有文章都会被公司的几个专职作者人工审核,达到标准并审核通过的文章才会发放。就那样,一周的时间也发放出去了一万多块的奖励金。很多同学收到钱才真正的确定自己的创作是有价值的,也更加鼓舞他们的创作热情。当然首篇奖励过了之后,还会有广告分成和流量奖励。

为了保证天天头条的自我造血能力,平台开通了广告业务,第一批接入广告的就是花语网店和花语的茶。算是给天天头条回了第一口血,每家5000块,虽然不多,但是确是实打实的收入。韩冬冬和夏南两个只要网店那边有空就在天天头条写软文,这些江河之前就教过她们,现在也是手到擒来,比如穿搭推荐,什么上衣配什么内搭,什么颜色的裙子配什么颜色的丝袜,什么样搭配穿什么样的鞋子之类的,韩冬冬自己的账号短短一周时间竟然被她捣鼓出十几篇原创文章,主要她的文章都是搭配她的自拍,人长的好看,还有穿不完的好看衣服。所以韩冬冬的账号非常受学生们的欢迎。现在天天头条的宣传阵地还在三大校,所以大部分用户也是学生。她已经是第一个粉丝突破1000的作者。

顾念同样也不甘示弱,在天天头条上写关于奶茶的软文,还配发她们店员的高清图片。奶茶店里现在每天开着暖气,所以她们女店员穿的还是夏装,只不过丝袜换成了加厚款,上身加了针织衫,也不会冷。奶茶店的店员招收要求颜值过关,都是优中选优,配上这身工作服非常养眼,所以她发的几篇文章的阅读量也很高,只不过因为奶茶店可发的内容有限,所以她的粉丝就比韩冬冬少多了。但是她要求每个店员都要注册天天头条的账号,让她们每天有空就自己发。

她现在有点忙,兼顾两家店的管理,虽然两家店现在都配备了店长,但是因为科技大那边的新店是刚开,很牵扯她的精力,主要是怕上次的事情再次发生。同时她也已经着手第三家店的准备了,江河给她的建议是可以尝试商圈店。圈定的地址就在街道口,那里是聚集了很多写字楼和商场以及电脑城,自然流量很大, 但是现在还没有一家高端奶茶店出现,花语的茶有很大机会站稳脚跟,只要这家商圈店成功了,那么下一步就可以直接把店开到江滩步行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