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去春来,北魏永平四年的暖风吹遍京城,却吹不散皇宫深处的凝重气息。皇帝的病情日益加重,缠绵病榻多日,已无力处理朝政。朝堂之上,皇位传承的暗流再次汹涌——拓跋余虽被关押在天牢,但其残余势力仍在暗中活动,试图趁皇帝病危发动宫变,劫狱救出拓跋余并拥立其登基;守旧派大臣则态度摇摆,一面观望局势,一面暗中联络各方势力,妄图在新帝继位后保住自身利益。而高阳王拓跋浚虽深得民心与部分大臣支持,却因性格仁厚,对宫变风险缺乏足够警惕,处境暗藏危机。
这日清晨,冰沁正在普惠学堂检查教学情况,脑海中“岁月危机预警”突然急促响起:【警告!宿主,拓跋余残余势力已勾结宫中禁军统领,计划三日后深夜发动宫变,劫狱救出拓跋余,控制皇宫,逼迫大臣拥立其为帝;守旧派大臣已备好“劝进表”,若宫变成功便立刻倒向拓跋余,若失败则转而污蔑拓跋浚“弑叔夺位”,动摇其继位合法性!】
冰沁心中一紧,当即停止巡查,快步返回李府。她深知,此次皇位交替是北魏的关键转折点,若拓跋余成功篡位,此前的民生改革与公益体系将毁于一旦,李府也将面临灭顶之灾。必须立刻协助拓跋浚做好应对准备,确保其顺利继位。
回到李府,冰沁即刻让人送信给拓跋浚,邀其前来商议要事。半个时辰后,拓跋浚匆匆赶到,面色凝重地问道:“李小姐,紧急召见,可是发生了什么大事?”
“殿下,三日后深夜,拓跋余残余势力将勾结禁军统领发动宫变,意图拥立拓跋余登基!”冰沁直言不讳,将危机预警的内容详细告知,“守旧派大臣已备好后手,无论宫变成败,都将阻碍殿下继位。”
拓跋浚闻言,脸色骤变:“竟有此事!拓跋余罪该万死,其党羽竟敢如此猖獗!”他虽仁厚,却也深知此事关乎北魏安危,当即问道,“李小姐,你可有应对之策?”
“殿下莫慌,我已有全盘计划。”冰沁取出一张早已绘制好的部署图,指着上面的标记说道,“其一,我们需提前控制禁军。我已查明,禁军中有三位校尉忠心于殿下,可暗中联络他们,让其在宫变当晚控制禁军统领,接管禁军兵权;其二,加固天牢防守,增派李府护卫与殿下亲信兵力,防止拓跋余被劫走;其三,联络朝中支持改革的大臣,让他们在宫变当晚齐聚东宫,形成稳定的支持力量;其四,提前准备好皇帝诏书的备份——我已通过‘岁月溯源’能力确认,陛下早已秘密立下传位诏书,藏于御书房密室,我们需提前取出,以备不时之需。”
拓跋浚看着部署图,眼中露出钦佩之色:“李小姐考虑周全,就按你的计划行事!”
两人当即分头行动。冰沁亲自前往禁军营地,通过“精神暗示”能力避开守卫,见到了三位忠心于拓跋浚的校尉。她出示拓跋浚的信物,将宫变计划告知,晓以利害:“若拓跋余篡位成功,你们不仅会被清算,北魏的民生也将重回黑暗。唯有协助高阳王殿下顺利继位,才能保住自身性命,守护百姓安宁。”三位校尉本就对拓跋余的恶行深恶痛绝,再加上冰沁的劝说,当即发誓效忠拓跋浚,愿全力配合行动。
与此同时,拓跋浚联络朝中支持改革的大臣,将宫变危机告知。这些大臣深知改革带来的益处,也明白拓跋余篡位后的后果,纷纷表示愿意支持拓跋浚,约定宫变当晚齐聚东宫。
次日,冰沁乔装成宫女,潜入皇宫。凭借“灵力隐匿”能力,她避开宫中守卫,顺利进入御书房密室,找到了皇帝立下的传位诏书。诏书明确写明传位于高阳王拓跋浚,冰沁小心翼翼地将诏书收好,悄然退出皇宫。
三日转瞬即逝,夜幕降临。京城笼罩在一片寂静之中,唯有皇宫与天牢周边,暗藏着剑拔弩张的气息。冰沁与拓跋浚坐镇东宫,密切关注着宫中与天牢的动静。
深夜三更,宫变如期发动。拓跋余的残余势力与被收买的禁军士兵试图闯入天牢,却遭到早已埋伏好的护卫与士兵的顽强抵抗。与此同时,三位禁军校尉按照计划,迅速控制了禁军统领,接管禁军兵权,下令镇压宫变势力。
皇宫之内,火光冲天,喊杀声四起。拓跋余的残余势力见天牢久攻不下,又得知禁军已被接管,顿时军心大乱,开始溃散逃窜。冰沁与拓跋浚见状,当即率领东宫兵力冲入皇宫,协助禁军清理残余势力。
经过两个时辰的激战,宫变势力被彻底剿灭,拓跋余仍被关押在天牢,未能逃脱。
宫变平息后,守旧派大臣果然按原计划行事,联合部分观望的大臣,在朝堂上发难,污蔑拓跋浚“暗中策划宫变,弑叔夺位”,要求皇帝严惩拓跋浚。
就在此时,冰沁手持传位诏书,与拓跋浚一同步入大殿。冰沁将诏书展开,高声宣读:“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朕病重,恐不久于人世。高阳王拓跋浚仁厚爱民,心怀天下,功绩卓着,特立为皇太子,继承大统。诸卿当同心辅佐,共保北魏安宁。钦此!”
大臣们见状,纷纷大惊。守旧派大臣仍不死心,质疑诏书的真实性:“此诏书来历不明,恐是伪造!”
“诏书是否伪造,一问御书房总管便知!”冰沁早有准备,让人传召御书房总管。总管来到大殿,确认诏书正是皇帝亲笔所写,藏于密室之中。
与此同时,冰沁让人将宫变中抓获的拓跋余残余势力与被收买的禁军统领带上大殿,让他们当众指证守旧派大臣与拓跋余勾结的罪行。证据确凿,守旧派大臣无从抵赖,纷纷瘫倒在地。
皇帝虽病重,但也得知了宫变的消息与朝堂上的变故。他强撑着病体,在宫中内侍的搀扶下来到大殿,对着众大臣说道:“传位诏书乃朕亲笔所写,拓跋浚继位,名正言顺!守旧派勾结拓跋余,意图谋反,罪该万死!即日起,由拓跋浚监国,处理朝政,清除余孽!”
众大臣见状,纷纷跪拜:“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太子殿下千岁千岁千千岁!”
拓跋浚当即下令,将参与宫变的残余势力与守旧派大臣全部逮捕,交由大理寺审理。随后,他按照冰沁的建议,在京城张贴告示,公布宫变真相与守旧派的罪行,同时重申将继续推行民生改革,保障公益体系的稳定发展。
百姓们得知真相后,纷纷欢呼雀跃,对拓跋浚的支持愈发坚定。北魏的朝堂局势,在冰沁的协助下,终于稳定下来。
几日后,皇帝驾崩。拓跋浚按照诏书,正式登基为帝,改元“延和”。新帝登基后,第一道圣旨便是表彰李府的功绩,册封冰沁为“护国长公主”,赏赐无数。冰沁再次将赏赐全部捐给公益体系,用于扩大公益覆盖范围。
拓跋浚登基后,在冰沁的协助下,全面清除了拓跋余残余势力与守旧派,巩固了皇权。同时,他继续推行民生改革,将公益粮仓、学堂与医馆的模式推广至全国各州郡,让北魏的百姓真正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
冰沁站在皇宫的观景台上,看着下方欣欣向荣的京城,心中充满了欣慰。她知道,她已经成功协助拓跋浚顺利继位,彻底清除了阻碍改革的势力,稳固了公益体系与民生改革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