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卫,大沽口。
初夏的海风带着咸腥气息吹拂着新建的码头。相较于应天府的龙江码头,这里的设施显得更为“新颖”和“实用”。水泥(朱高晟指导下的初级产品)浇筑的堤岸坚固平整,延伸入海的栈桥采用了更科学的受力结构,连吊装货物的滑轮组都经过了天津卫工匠的优化,省力高效。
朱高晟一身常服,负手立于码头最前端,眺望着波光粼粼的海面。他身后,是天津卫指挥使、海事银行的主要管事、以及一众身着混合了明制与简易工作服的技术官吏。所有人的目光,都带着期盼与隐隐的激动,望向那水天相接之处。
按照日程,今日便是汉王朱高煦率领主力舰队,押解着倭国第一批大规模提炼白银归来的日子。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无声的紧张,仿佛连海浪声都压低了几分。
“殿下,了望塔信号,发现船队!是汉王殿下的旗号!”一名亲随快步上前,低声禀报。
朱高晟精神一振,极目远眺。果然,海平面上,先是出现了几个黑点,随即越来越多,如同散落的珍珠,最终连成一片,化作一支桅杆如林、帆影蔽天的庞大舰队。日月旗和王旗在桅杆顶端猎猎作响,在阳光下分外醒目。
舰队缓缓驶近,那庞大的规模,即便是见惯了后世万吨巨轮的朱高晟(在影像资料中),也不禁为之动容。这不仅仅是战舰,更是一支移动的国力象征。然而,他的目光很快便被舰队中央那些吃水极深、行动略显迟缓的船只吸引了。那些是改装过的漕船,俗称“银船”,它们的船身深深埋入水中,航行时显得异常沉重。
“这吃水……似乎比预估的要深不少啊……”朱高晟身边,海事银行的大掌柜,一位精于算计的老者,眯着眼睛,喃喃自语,语气中带着难以置信的惊喜。
朱高晟心中一动,一个念头闪过:“难道……”
舰队终于缓缓靠岸。最大的旗舰率先搭上跳板,一身风尘仆仆却难掩彪悍之气的汉王朱高煦,龙行虎步地踏上了天津卫的土地。
“四弟!哈哈哈哈!咱回来了!”朱高煦声若洪钟,大笑着走向朱高晟,重重地给了他一个拥抱,力道之大,让朱高晟这“天生神力”都感觉有些吃不消。
“二哥辛苦了!一路劳顿!”朱高晟笑着回礼,目光却不由自主地瞟向那些深吃水的银船。
朱高煦顺着他的目光看去,脸上得意之色更浓,他揽着朱高晟的肩膀,指着那一片银船,压低声音,却掩不住兴奋:“老四,你小子行啊!你指的那地方,何止是银矿,简直他娘的是座银山!赶紧的,叫人卸货!让你开开眼!保证吓你一跳!”
卸货工作立即开始。在严格的安保和详细的登记程序下,一箱箱贴着封条、需要数名壮汉才能抬动的沉重木箱,被小心翼翼地从银船上吊装下来,运往码头后方临时划出的、由重兵把守的验货区。
当第一个箱子被撬开封条,掀开盖子的瞬间,周围响起了一片压抑不住的惊呼。
箱子里面,并非预想中大小不一、色泽斑驳的银块,而是码放得整整齐齐、每一块都闪烁着柔和而纯粹银光的标准银锭!它们大小均匀,表面光滑,在阳光下流淌着水波般的光泽,那极高的纯度,肉眼可见!
“这……这成色!”银行大掌柜扑到箱子前,拿起一锭,入手沉甸,仔细查看其上的铸印(标注重量、产地、批次),又用随身携带的试金石划了一下,看着那鲜明的痕迹,手都微微颤抖起来,“殿下!这……这纯度,远超官银标准!几乎……几乎毫无杂质!这如何可能?!”
更多的箱子被打开。同样的景象,不断重复。验货区内,银光越来越盛,渐渐汇聚成一片令人眩晕的白色海洋。负责清点记录的书记官们,算盘拨得噼啪作响,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不是因为劳累,而是因为那不断累加的数字,超出了他们最初的预算太多!
朱高煦抱着臂膀,看着眼前景象,咧嘴笑道:“怎么样,老四?没让你失望吧?这还只是第一批!按你教的那些法子,那矿脉富得很,炼得也快!后面还有得运呢!”
朱高晟没有立刻回答。他走到一堆刚刚清点完毕、垒砌起来的银锭前,随手拿起一锭。冰冷的触感,沉甸甸的分量,那耀眼的光芒几乎要刺痛他的眼睛。
他的内心,远不如表面看起来那么平静。
“果然……果然如此……” 一个声音在他心底狂呼,“每一个穿越到中国古代,但凡有能力、有机会,就必然会对倭国下手的前辈们,不是没有道理的!”
他的思绪飘飞,想起了前世零散看过的历史资料。那个岛国,在十六世纪后,凭借石见银山等巨型银矿,一度输出了占世界产量三分之一的白银!这些白银,通过贸易流入大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明清的货币体系,甚至间接支撑了所谓的“倭寇”之乱。而华夏,明明拥有更先进的文明,却因为种种原因,与这些近在咫尺的巨大财富失之交臂,甚至在近代,反被其用包括这些白银积累的财富转化而来的武力所欺凌!
“就冲我们国家自古以来就‘丢失’了的这些银矿……不,不是丢失,是被他们硬生生地抢去霸占了的这些银矿!就必须要对他们动手!” 一股强烈的情感在他胸中激荡,那是一种混合着历史遗憾、民族义愤和现实庆幸的复杂情绪。“凭什么让这些资源埋没在那弹丸之地,甚至在未来成为滋养仇寇、反噬我们的资本?!”
他看着眼前这堆积如山的、纯度极高的白银,这些原本应该在数百年后,支撑起倭国“战国”时代繁荣、流入大明换取生丝瓷器、最终可能变成轰开华夏国门的炮弹原料的贵金属,如今,却静静地躺在这里,即将成为他构筑大明新金融体系的基石,成为北伐鞑虏的军费,成为未来应对小冰河期灾难的储备金!
这是一种历史的篡改,一种资源的掠夺,更是一种……宿命的截胡!
一个更加“腹黑”甚至有些阴暗的念头,不可抑制地在他脑海中滋生、壮大。
“很多事情,提前做了,以后的子子孙孙,就不必受那么多的苦了……”
他想起了那片土地上,未来可能发生的种种。想起了那些穿着迥异服饰,留着奇异发式,曾经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苦难的政权。他想起了“辫子王朝”后期,那积贫积弱、屈辱不堪的岁月,神州陆沉,万马齐喑。而那个岛国,却在蛰伏之后,凭借着早期的积累和后来的“维新”,一步步走上对外扩张的道路,成为东方最危险的敌人。
“哪怕再有什么‘辫子王朝’……” 朱高晟的眼神骤然变得冰冷而锐利,握着银锭的手指微微用力,“不,这次,他们不会有机会了。”
他的思绪飞速运转。有了如此海量的、持续输入的白银,大明的财政将得到前所未有的巩固。银行体系若能成功建立并推广,将极大增强帝国的经济抗风险能力和宏观调控能力。北伐若能成功,至少能重创北元,为边境赢得数十年的和平,甚至可能彻底改变北方的战略态势。
而倭国,在他的干预下,已经被提前打断脊梁。大量金银被掠夺,矿脉被掌控,青壮劳力在战争和采矿中消耗,其社会结构和潜力遭到根本性破坏。即便未来大明出于管理成本考虑,不直接设置郡县,也完全可以通过扶持傀儡、把不听话的都清理掉,只留个别作为矿工。
没有了倭国潜在的白银输出和后来的威胁,没有了北方持续的巨大边患压力(至少能极大缓解),大明内部就能有更多的资源和精力去解决土地兼并、发展科技、改善民生、应对气候变迁……
“一条岔路……” 朱高晟心中默念,“历史,已经在我手中,被硬生生扳向了一条未知的,但注定更加有利于我华夏的轨道!”
这不仅仅是银子和战争的问题。这是国运的争夺,是未来数百年气运的奠基!他现在所做的,是在源头处,扼杀那些可能导致未来悲剧的萌芽!是在为整个民族,抢夺发展的窗口期和战略资源!
这种手握历史走向,一念之间决定亿万未来命运的感觉,让他感到一种沉甸甸的责任,更有一股难以言喻的、近乎于造物主般的权力感与……快意。
“殿下,初步清点完毕!”银行大掌柜的声音带着颤抖,递上一份清单,“此批运抵白银,计有标准银锭一百八十五万两!另有纯度更高的特制银砖三十万两,主要用于银行储备……这,这几乎相当于我大明鼎盛时期一年的白银岁入了!而且纯度更高!”
一百八十五万两!还有三十万两特制银砖!
这个数字,即便朱高晟早有心理准备,也被狠狠震撼了一下。这还只是第一批!按照二哥的说法,后续还有!而且矿脉才刚开发不久!
朱高煦看着四弟脸上那难以掩饰的震惊,得意地哈哈大笑:“怎么样,老四?二哥没骗你吧?你这银行,这下可真是‘金’底坐实了!”
朱高晟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他转向银行大掌柜和一众核心人员,沉声道:“即刻起,所有白银,按预定计划,入库!一级安防标准!登记造册,分库存储。以此批白银为基础,按照我们之前议定的‘准备金率’,逐步扩大‘永乐新宝钞’的发行范围!先从北直隶、天津卫、以及北伐大军中开始试行兑现和流通!”
“是!殿下!”众人齐声应诺,声音中充满了干劲与信心。真金白银就在眼前,所有的蓝图都有了最坚实的依托。
朱高晟又对朱高煦道:“二哥,这批白银,解了北伐的燃眉之急,更是帝国未来的保障!您立下不世之功!”
朱高煦摆摆手,满不在乎:“咱就是个跑腿搬运的,关键是你能把这些石头疙瘩变成真金白银,还能让它生出更多的钱来!这才是大本事!”他话锋一转,眼中燃起战意,“别说这些了,北伐大军准备得怎么样了?父皇何时誓师?咱已经等不及要去找鞑子晦气了!”
“二哥勿急,大军已基本集结完毕,粮草军械也已到位。只待二哥归来,父皇想必很快就会下达最终命令。”朱高晟笑道,随即压低声音,“二哥一路辛苦,先在天津卫休整两日,我已备好酒宴为您接风。同时也让随行将士们缓口气。北伐之事,还需从长计议,确保万全。”
朱高煦虽然心急,但也知道朱高晟说得在理,点头应下。
是夜,天津卫晟王府(朱高晟在此处的行辕)内灯火通明,一场不为外人所知的接风宴悄然举行。席间,朱高煦绘声绘色地讲述着倭国的战事和发现银矿的经过,对朱高晟提供的技术和图纸赞不绝口。朱高晟则仔细询问着倭国的现状、矿场运作的细节,以及二哥对北伐的看法。
兄弟二人把酒言欢,气氛热烈。但朱高晟的心中,那银山带来的震撼,以及对未来的深沉谋划,始终萦绕不去。
宴会散去,朱高晟独自一人来到王府最高的观景台,俯瞰着夜色中逐渐宁静下来的天津卫。远处,海事银行金库的方向,依旧戒备森严,灯火通明。那里,沉睡着他改变这个世界的第一块,也是最重的一块基石。
海风拂面,带着初夏的微凉。他的目光似乎穿透了时空,看到了北方即将燃起的烽火,看到了南方浩瀚的海洋,看到了这片土地上未来可能出现的工厂、学堂、纵横交错的道路网……
“白银只是开始……有了这笔启动资金,很多之前只能停留在纸面上的计划,都可以启动了……” 他低声自语,嘴角勾起一抹坚毅的弧度,“工业的萌芽,科技的进步,制度的改良……我要让大明,永远摆脱那个循环!让‘辫子王朝’,彻底成为永不存在的虚无!”
“至于倭国……”他的眼神再次变得冰冷,“好好当你的矿场和缓冲区吧。华夏的辉煌,将由我来重新定义,而你们的命运,早已在今日这堆积如山的白银运抵之时,便被注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