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朱棣的麒麟逆子 > 第169章 乾清夜诏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夜色如墨,笼罩着沉寂的紫禁城。东宫长春殿内,太子朱高炽刚刚服过药,正准备在侍从的服侍下安寝,殿外却传来一阵轻微却急促的脚步声。心腹老太监面色凝重地疾步而入,低声道:“殿下,王景弘王公公来了,说是陛下有要事,请殿下即刻往乾清宫一趟。”

朱高炽的心猛地一沉。深夜密召,且是皇帝身边最信任的王景弘亲自前来,绝非寻常。一股不祥的预感如同冰冷的蛇,缠绕上他的心头。他不敢怠慢,强撑着病体,在内侍的帮助下迅速更衣,连步辇都未用,便在王景弘和两名小太监的搀扶下,踏着清冷的月光,步履蹒跚地向着那座帝国权力的中心走去。

乾清宫西暖阁内,烛火通明,却莫名给人一种压抑之感。朱棣并未像往常一样坐在御案之后,而是负手立于那幅巨大的《大明混一寰宇海疆图》前,背影在跳跃的烛光下显得格外挺拔,却也透出一丝难以言喻的孤寂与沉重。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淡淡的、只有极度疲惫时才会使用的提神香料的辛辣气息。

“儿臣……叩见父皇。”朱高炽喘着气,艰难地行礼。他的身体本就不堪重负,这深夜一番疾走,更是让他额头见汗,脸色愈发苍白。

“平身吧,看座。”朱棣的声音带着一丝沙哑,不似平日那般洪亮威严。

内侍搬来锦凳,朱高炽谢恩后,小心翼翼地坐了半边,心中忐忑不安,垂首等待着父皇的训示。然而,朱棣并未立刻开口,暖阁内陷入了一种令人窒息的沉默,只有烛火燃烧时偶尔发出的噼啪声,以及朱高炽自己有些紊乱的呼吸声。

朱棣缓缓转过身,目光落在长子那虚浮的步伐和病态的脸色上,锐利的眼神中几不可察地掠过一丝复杂难言的情绪,有怜惜,有歉然,也有一丝决绝。他挥了挥手,王景弘立刻会意,无声地退了出去,并轻轻带上了殿门,将所有的空间留给了这对身份至尊却关系微妙的父子。

良久,朱棣才踱步到朱高炽面前,目光深邃地注视着他,忽然问了一句看似无关的话:“老大,你四弟……前几日去东宫看你,与你说的话,都明白了吗?”

朱高炽浑身一僵,一股寒意瞬间从脚底直冲头顶!他与四弟那番推心置腹的密谈,自认为做得极为隐秘,连身边最信任的内侍都不曾知细节,父皇他……他竟然知道?!而且听这语气,似乎连谈话的内容都一清二楚!

他猛地抬头,看向朱棣,眼中充满了难以置信的惊骇。这一刻,他再一次深刻体会到了这位父皇那无孔不入的掌控力与深不可测的城府。在他自以为隐秘的东宫内室,原来始终存在着父皇的眼睛和耳朵!这种无所遁形的感觉,比任何直接的斥责都更让他感到恐惧和……一丝悲凉。

“……是,儿臣……明白了。”朱高炽的声音干涩,低下头,不敢再与父亲那仿佛能洞穿一切的目光对视。

“明白了就好。”朱棣的语气听不出喜怒,他背着手,在朱高炽面前缓缓踱步,“高晟那孩子,心思之深,眼界之广,所谋之大,确实……远超你我的想象。他能将这些关乎国本的核心之策,毫无保留地告知于你,可见他对你这个大哥,是真心敬重,也是真心想要倚重。”

朱高炽默默听着,心中五味杂陈。

朱棣停下脚步,转过身,目光如炬,紧紧盯着朱高炽,语气陡然变得无比郑重,甚至带着一种前所未有的托付之意:“老大,既然你们兄弟之间,已经把话说开,许多事情,你也能理解,那朕……今日也就不再瞒你了。”

他深吸一口气,仿佛要说出的话语重千钧:“朕……打算,在合适的时机,便将这大位,直接禅让于你的四弟,朱高晟!”

“轰隆——!”

这话如同九天惊雷,在朱高炽的脑海中炸响!虽然他早已从四弟的布局和父皇的态度中,隐隐猜到了这个结局,但当这句话真的从父皇口中如此清晰、如此直接地说出来时,所带来的冲击力,依旧是毁灭性的!

直接禅位?!

他猛地抬起头,脸色在瞬间变得惨白如纸,嘴唇不受控制地哆嗦着,眼中充满了极致的震惊、茫然,还有……一丝隐藏极深的、属于储君本能的痛苦与不甘。他张了张嘴,却发现自己喉咙像是被什么东西死死扼住,发不出任何声音。近二十年的太子生涯,无数个在病痛与政治漩涡中挣扎的日日夜夜,那些谨小慎微、那些殚精竭虑……仿佛在这一刻,都成了一个苍白而可笑的笑话。

看着长子那如遭雷击、失魂落魄的样子,朱棣眼中闪过一丝不忍,但更多的是一种不容置疑的坚定。他沉声道:“老大,朕知道,这对你而言,或许难以接受。你这太子,做了近二十年,虽无大功,亦无大过,性子仁厚,能得人心……若在太平年月,本是守成之君。”

他的话语带着一种残酷的坦诚:“但是,老大,你看看高晟做的这些事情!看看他造出的钢铁巨舰,看看他规划的海外科封,看看他设计的这旧宝钞回流之策!这哪一件,是‘守成’二字能够涵盖的?大明需要的,不是一个只能守在祖制框架内的守成之君,而是一个能打破陈规、开疆拓土、引领帝国走向前所未有之盛世的开拓之主!这一点,你做不到,瞻基那孩子……目前也做不到。唯有高晟,他是上天赐给我大明,赐给朱家的!朕不能因为私心,因为所谓的‘嫡长’,而耽误了这煌煌国运!”

朱高炽怔怔地听着,父皇的每一句话,都像是一把冰冷的锤子,敲打在他心上。他无法反驳。四弟展现出的才能和格局,的确让他望尘莫及。那种感觉,就像是一只习惯了在庭院中踱步的家雀,突然看到了振翅欲飞、志在九天的雄鹰,除了仰望,生不出丝毫抗衡之心。

然而,比权力交接更让他心慌意乱的,是另一个念头。他猛地抓住朱棣的袍角,声音带着哭腔和难以抑制的恐惧:“父皇!您……您为何如此急切?可是……可是龙体……” 他不敢再说下去,只是用哀求而惶恐的目光看着朱棣。在他心中,父皇永远是那座巍峨不倒、支撑着整个帝国天空的泰山。他从未想过,或者说不敢去想,这座泰山也会有倾颓的一天。

看着儿子眼中真切的担忧与恐惧,朱棣那钢铁般坚硬的心肠,也不由得软了一下。他伸手,轻轻拍了拍朱高炽那因激动而颤抖的肩膀,语气缓和了许多,甚至带上了一丝罕见的、属于父亲的温情。

“朕的身体,暂时还无大碍。”他顿了顿,目光投向窗外漆黑的夜空,仿佛要穿透这重重宫墙,望向那遥远的北方,“但是,朕的时间,不多了。”

他的声音变得低沉而肃杀,带着一种不成功便成仁的决绝:“北元余孽,瓦剌、鞑靼,就像悬在我大明头顶的利剑,数百年来,从未真正消失!父皇(朱元璋)当年数次北征,未能竟全功,这是他一生的憾事!朕继承了父皇的基业,也继承了他的遗志!朕,必须在他老人家奠定的基础上,将这心腹大患,彻底、干净地解决掉!犁庭扫穴,永绝后患!”

他猛地转回头,眼中燃烧着炽烈的火焰,那是一种混合着历史使命感与个人荣誉感的疯狂斗志:“这是朕……必须完成的使命!是朕对父皇,对大明列祖列宗,也是对你早逝的皇爷爷和伯父(朱标),一个交代!”

提到“皇爷爷和伯父”,朱高炽的心再次被重重一击!他瞬间明白了!父皇如此执着于北征,甚至不惜以提前禅位来铺路,不仅仅是为了帝国的安全,更深层次的,是为了向地下的洪武皇帝和懿文太子证明自己!证明他朱棣,这个曾经被质疑“得位不正”的皇帝,有能力、有魄力完成他们未竟的事业,甚至做得更好!他要以一个前所未有的、内部稳定、外部隐患肃清的庞大帝国,作为自己一生的答卷,坦然地下去面对他们!

这是一种深植于骨髓的、对自身合法性与历史地位的终极追求!理解了这一点,朱高炽心中那点因储位被废而产生的委屈和不甘,忽然间消散了大半,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深沉的、难以言喻的悲凉与理解。

朱棣看着长子脸上神色变幻,从震惊、痛苦、担忧,逐渐转变为一种带着悲悯的理解,心中也是百感交集。他知道,这个一向仁弱的儿子,此刻真正理解了他的抉择。

他弯下腰,双手扶住朱高炽的肩膀,目光前所未有的柔和,却也带着不容置疑的郑重:“老大,朕知道,这对你不公。但为了大明,为了朱家,这是最好的选择。高晟继位,能带领大明走向朕都无法想象的辉煌。而朕,也能心无旁骛地去完成最后的使命。”

他的语气带着恳切,甚至是一丝不易察觉的请求:“朕今日叫你来,不是以皇帝的身份命令你,而是以一个父亲的身份,请求你。老大,将来……等你四弟登基之后,你要好好帮助他,稳住朝局,尤其是安抚好那些可能心存疑虑的旧臣和江南士族。你的仁厚,你的声望,是你四弟那把开拓之剑最好的剑鞘!有你在,他才能放手去拼,去闯!你能……答应朕吗?”

朱高炽仰望着父亲那苍老而坚毅的面容,看着他那双承载了太多雄心、太多争议、如今又充满了托付与期望的眼睛,泪水终于不受控制地夺眶而出。近二十年的太子生涯,他无数次在深夜被病痛和压力折磨,无数次在父皇那威严的目光下感到窒息,他曾畏惧过,也曾怨怼过。但在此刻,所有的复杂情绪,都化作了对这位一生征战、雄才大略却又饱受内心煎熬的父亲的深切理解与由衷敬佩。

他挣脱开朱棣的手,挣扎着,极其艰难地,却是无比郑重地,以最标准的臣子礼仪,伏地叩首,额头紧紧贴在冰冷的地砖上,声音哽咽,却字字清晰:

“父皇……儿臣……明白了!儿臣……遵旨!”

他抬起泪眼模糊的脸,看着朱棣,一字一句地承诺道:“父皇放心北征!国内之事,儿臣……必竭尽全力,辅佐四弟,稳定朝纲,绝不让父皇有后顾之忧!儿臣在此立誓,只要一息尚存,必护持四弟,护持这大明江山!”

这不是储君对皇帝的承诺,这是一个儿子对父亲的承诺,是一个兄长拼尽所能保护弟弟的承诺,更是一个朱家子孙,对家族未来的承诺。

朱棣看着伏在地上、身体孱弱却目光坚定的长子,眼眶也微微发热。他俯身,亲手将朱高炽扶起,用力拍了拍他的臂膀,千言万语,尽在不言之中。

“好……好!朕的好儿子!”朱棣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有你们兄弟同心,朕……再无牵挂!”

这一刻,乾清宫内的烛火,仿佛也温暖了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