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的午后,阳光透过雕花窗棂,在客厅的地板上投下菱形的光斑。苏念桃戴着老花镜,蹲在储藏室的角落,翻看着一个尘封多年的樟木箱。木箱是母亲留下的,边角已经被岁月磨得光滑,里面装满了她从小到大的旧物,像是一个藏着时光的宝盒。
陆沉渊端着一杯热茶走进来,看到她蹲在地上,连忙伸手扶她:“慢点,别蹲太久,腰受不了。”
“没事,我想把这些旧物整理整理,给承泽留个念想。”苏念桃直起身,揉了揉膝盖,笑着打开木箱,“你看,这里面都是我年轻时的东西,好多都快忘了。”
木箱里的东西整齐地叠放着,有洗得发白的蓝布褂、补丁摞补丁的旧布鞋,还有几本泛黄的笔记本。苏念桃的手指轻轻拂过这些旧物,眼里满是回忆。她随手拿出一个红色的小本子,封面上印着“红星大队工分本”的字样,边角已经卷起,纸页也变得脆黄。
“这是我当年在红星大队挣工分的本子。”苏念桃翻开本子,上面用钢笔歪歪扭扭地记录着日期和工分:“1976年3月12日,割麦,8分”“1976年5月20日,插秧,10分”……每一笔都清晰可见,仿佛能看到当年那个瘦弱的姑娘,在田地里挥汗如雨的样子。
“那时候一天最多挣10分,折合下来才几毛钱,够买半斤玉米面。”苏念桃感慨道,“我爹刚去世,家里欠着债,娘身体不好,弟弟还小,我只能拼命挣工分,养活一家人。有时候累得直不起腰,就在田埂上歇一会儿,心里想着,一定要让家人过上好日子。”
陆沉渊凑过来看了看,指着其中一页:“你看这一天,挣了12分,是最高的了。”
“是啊,那天是抢收小麦,我从凌晨四点干到傍晚,公社书记特意多给了2分,说我是‘女劳力中的榜样’。”苏念桃笑着说,眼里却泛起了泪光,“现在想想,那时候虽然苦,但心里有盼头,日子也过得踏实。”
她把工分本放在一边,继续在木箱里翻找,很快又拿出一个皱巴巴的纸片。纸片已经泛黄,边缘有些破损,上面印着“高考准考证”的字样,照片上的姑娘梳着两条麻花辫,眼神清澈而坚定,正是十七岁的苏念桃。
“这是1977年的高考准考证。”苏念桃的手指轻轻抚摸着照片,声音变得温柔,“那年恢复高考,我本来想考大学,走出大山。可那时候家里实在离不开我,娘的病需要人照顾,弟弟还要上学,最后还是放弃了。”
陆沉渊知道,这是她心里的一个小遗憾。当年她的成绩在公社里是最好的,老师都劝她报考大学,可她为了家人,还是选择了留在村里。“没什么遗憾的。”陆沉渊握住她的手,“如果当年你考上了大学,可能就没有现在的‘念桃食品’,没有我们现在的家了。”
苏念桃点点头,脸上露出释然的笑容:“是啊,人生没有如果。虽然没考上大学,但我后来通过自己的努力,也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她把高考准考证小心翼翼地放在工分本旁边,又从木箱底部拿出一个红色的本子。这个本子比工分本新一些,封面上印着“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上面的日期是1979年10月1日,经营范围写着“酱菜加工、销售”,经营者姓名一栏,“苏念桃”三个字刚劲有力,盖着公社工商所的红色公章。
“这是我第一份营业执照,是‘念桃食品’的起点。”苏念桃翻开本子,里面的字迹已经有些模糊,但依旧能看清当年的登记信息,“当年为了办这个执照,我跑了公社、跑了县里,前后跑了一个多月。拿到执照的那天,我抱着它哭了,觉得自己的努力终于有了盼头。”
陆沉渊看着营业执照,想起了当年的场景。那时候他刚从部队退伍,在公社的汽修铺干活,偶然间看到苏念桃抱着这个红色本子,在路边哭得像个孩子。他上前递了一张纸巾,没想到这一递,就递出了一辈子的缘分。
“我还记得你拿到执照后,在公社门口开了第一家酱菜店。”陆沉渊笑着说,“我经常去你店里买酱菜,觉得你做的酱菜特别好吃,人也特别能干。”
“是啊,那时候你总来买酱萝卜,我还以为你是特意来照顾我生意的。”苏念桃也笑了,眼里满是温情,“没想到,最后你把我这个人也‘买’走了。”
两人相视而笑,储藏室里弥漫着温馨的气息。苏念桃把营业执照放在桌上,又从木箱里拿出一叠厚厚的证书和奖状,有“先进个体工商户”“优秀创业女性”“公益楷模”,还有“食品卫生示范企业”“非遗传承合作单位”……一张张证书,记录着“念桃食品”二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也记录着苏念桃的奋斗与坚守。
“这些都是这些年攒下来的。”苏念桃把证书一张张摊开,阳光照在上面,金色的奖牌闪闪发光,“有政府颁发的,有行业协会颁发的,还有公益组织颁发的。每次拿到这些证书,我都觉得特别有成就感,觉得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
陆沉渊拿起一张“公益楷模”的证书,上面印着苏念桃的照片,笑容温和而坚定:“这张是你捐建希望小学后颁发的,当时我还陪你去了颁奖现场。”
“是啊,那时候承泽刚满月,我抱着他去领奖,心里想着,一定要让更多的孩子能上学,能走出大山。”苏念桃说,“当年我没能实现的大学梦,希望能在他们身上实现。”
整理完旧物,两人把工分本、高考准考证、营业执照和一叠证书搬到客厅,整齐地摆放在茶几上。客厅的墙上,早已挂满了各种奖状和合影,有“念桃食品”的企业奖状,有苏念桃和员工们的合影,有捐建希望小学的纪念照,还有一家四世同堂的全家福。
苏念桃坐在沙发上,看着茶几上的旧物和墙上的奖状,心里满是感慨。从当年在红星大队挣工分的农村姑娘,到如今儿孙满堂、事业有成的企业家,这一路走来,她经历了太多的风风雨雨,有过艰难困苦,有过迷茫彷徨,但她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初心。
“老头子,你说我这一辈子,算不算成功?”苏念桃看向陆沉渊,眼里带着一丝询问。
陆沉渊握住她的手,语气坚定:“当然算成功。你不仅让家人过上了好日子,还带动了那么多农村妇女就业,捐建了希望小学,帮助了那么多需要帮助的人。更重要的是,你守住了自己的初心,守住了诚信,守住了品质,这才是最难得的。”
苏念桃笑了,眼里闪着泪光:“这辈子最庆幸的,就是守住了家人,没丢了初心。”
她顿了顿,继续说道:“当年我创业,就是想让娘和弟弟过上好日子;后来企业发展了,我想让跟着我的员工都能有活干、有钱赚;再后来,我想回馈社会,让更多的孩子能上学,让更多的农村妇女能实现自己的价值。这么多年,不管遇到什么困难,我都没敢忘记这些初心。”
“你做到了。”陆沉渊看着她,眼里满是敬佩,“你不仅守住了家人,让苏家四世同堂、和睦美满;还守住了‘念桃’的初心,让‘念桃食品’成为了有品质、有温度、有担当的品牌。”
苏念桃看向墙上的全家福,照片里的苏母笑容慈祥,苏卫东和林晓意气风发,陆向阳阳光帅气,苏承泽天真可爱。她又看向茶几上的工分本和营业执照,想起了当年的艰难与坚持。
“时间过得真快,一转眼,几十年就过去了。”苏念桃感慨道,“当年的工分本,记录着我养活家人的决心;当年的高考准考证,记录着我对知识的渴望;当年的营业执照,记录着我创业的初心。这些时代印记,都是我这辈子最宝贵的财富。”
陆沉渊点点头:“是啊,这些印记,不仅记录着你的人生,也记录着时代的变迁。从挣工分的年代,到改革开放,再到现在的新时代,你跟着时代的脚步,一步步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也为社会做出了贡献。”
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透过窗户,照在客厅里,给旧物和奖状镀上了一层温暖的光芒。苏念桃靠在陆沉渊的肩膀上,心里平静而满足。她知道,自己的人生已经没有遗憾了。守住了家人,守住了初心,守住了品质,这就够了。
“以后,这些旧物就留给承泽吧。”苏念桃说,“让他看看奶奶当年的样子,让他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让他记住,不管时代怎么变,做人的初心不能变,诚信不能丢,品质不能降。”
陆沉渊握住她的手,温柔地说:“好,让这些时代印记,把你的初心和家风,一代代传承下去。”
苏念桃闭上眼睛,嘴角露出了幸福的笑容。窗外的晚霞染红了天空,像一幅美丽的画卷。她的一生,就像这晚霞一样,经历了风雨,却绽放出了最绚烂的光芒。而那些时代印记,那些初心与坚守,将会像星星一样,永远照亮苏家的未来,照亮“念桃食品”的百年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