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都市言情 > 麻荒梦 > 第24章 阴阳变(下)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麻荒地迎来了第一次解放,归属怀顺县六区管辖。区委迅速组织工作组,进驻麻荒地,紧锣密鼓筹备建立新政权。

麻荒地人刚过完中秋节,正准备迎接秋收季节的到来。一天傍晚,夕阳的余晖洒在村西的土路上,将路面染成一片金黄。此时,有三个穿着整洁的年轻人走进村子,他们步伐坚定,径直走到学校门口。见学校门关着,其中一人放下背上的背包,上前敲门,另外两个人在一旁整理身上的衣服,他们时而在门口来回踱步,时而看看街上张贴的标语,时而张望着学校内部,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期待与好奇。村里人见了他们,纷纷私下议论起来,大家都仔细打量着这三个人,猜测他们或许是区里派来的干部。那个身材适中、气宇轩昂的年轻人向一位村民问:“老乡,你知道马友才在学校吗?” 那个村民摇摇头说:“不知道。”

就在他们交谈之际,学校门开了,马友才走出学校门口,身后跟着马仲海和马文魁两个人。他们看到来人,脸上立刻露出惊喜的神色,赶忙上前打招呼。随后,他们背起地上的背包,领着三人从泉沟西边那条土路往南走,不多时,便走进一个院子。这个院子宽敞明亮,有五间正房,三间南房,东西厢房各三间。马友才将区上来的三个人领进三间西房,他习惯性用手摸着下巴,显示出他是一个喜欢思考的人。平日里,无论遇到什么事情,他总是深思熟虑,三思而后行,有时甚至陷入钻牛角尖的境地。他对三个区上来的人介绍说:“这是马保真,他也是穷苦人家出身,今年春天入的党。这个院子原本是富农史明堂的家,前几天刚被 斗争了,现在让他住东边那两间正房和三间东房,西边这几间房子腾出来分给马保真了。” 房子干净整洁,环境清幽。马保真有个 9 岁的儿子马二虎,见来了陌生人,有些害怕,躲在父亲身后,不敢说话。

马友才大声喊着大婶,让她给大家烧茶水,又吩咐二虎去院里抱柴禾。马保真是个性格要强、自我意识很强的人,一旦决定要做某件事情,就会全身心地投入其中,竭尽全力把它做好。他热情地招呼大家上炕,眼中满是真诚与期待,仔细打量着三位来客。马友才指着那个气宇轩昂的人,向马保真介绍说:“这是区里的郝存玉同志,这两位我也不认识,还是存玉同志给我们介绍一下吧。”

郝存玉眉眼带笑,肩头轻轻一耸,抖落一下一路的风尘,伸出骨节分明的手指,依次指向身旁二人,声音清朗地介绍说:“这位是伊新德同志,那位是杨大新同志。” 话语间,他利落地从怀里掏出一封折叠整齐的介绍信,信纸边角微微卷起,似在诉说一路奔波的故事。他将信递向马友才,郑重说:“这是区委书记陈显玉同志开具的组织介绍信,我们此番前来,是代表区委,要在麻荒地这片热土上,扎下新政权的根。”

炕沿冰凉,却抵不过屋内热烈的气氛。郝存玉随意坐在炕沿上,双腿轻轻晃动,目光如炬地看向马友才,问道:“你们村现在有多少党员?” 马友才下意识摩挲着下巴。他眼神沉稳说:“我们村现在有 56 人。”他愣了一下神又说:“郝同志咱先不说工作吧,同志们奔波许久,肚子饿了,咱们先做饭填填肚子吧。二虎,快帮你娘烧火做饭去,让你爹在这儿陪同志们说说话。” 杨大新闻言,赶忙提出要去吃派饭,马友才摆摆手,坚决不允。他匆匆回家,抱回半口袋白面,又拿来一盏高脚煤油灯。灯芯被点亮的刹那,昏黄的光晕在屋内晕染开来,他一边注视着跳动的火苗,一边反复摩挲着下巴,诚恳地对郝存玉说:“你们今儿个吃了饭好生歇息,明天我一准把党员全召集到学校开会。”

晚饭热气腾腾端上桌,马友才热情招呼众人落座。杨大新皱着眉头,认真对马友才说:“以后可不能总吃你家的白面,也不必劳神自己做饭,我们去各家吃派饭,既能减轻你家负担,也能更好贴近群众。” 马友才看着杨大新,手又不自觉地抚上下巴,解释说:“这白面可不是我家的私产,是前些日子斗地主分来的,吃着踏实!”

饭毕,郝存玉再次耸动双肩,眼里闪烁睿智光芒,他眨眨眼睛,看向马友才,语气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依我看,不必等到明天了。今晚就把全体党员召集起来,趁热打铁,先把村里的干部选出来,明天再开村民大会,正式宣告新政权成立,给大伙吃颗定心丸!”

马友才无奈一笑,只好与马仲海、马文魁匆匆上街寻人。他叮嘱马保真领着区里三个人前往学校,还特意强调:“学校那边,开会的教室已经布置妥当了,保准错不了。” 不多时,56 名党员陆陆续续聚到学校,寂静校园一下子热闹起来。

会议伊始,马友才难掩内心喜悦,声音里带着雀跃,他依次向众人介绍区里的三位同志。随后,郝存玉接过主持的重任,他神态自若,举手投足间透着洒脱,那副满不在乎的模样,又让人莫名安心。他摊开双手,肩膀微微耸起,侃侃而谈:“自今年五月起,咱们八路军在察南地区与国军浴血奋战,历经无数场恶战,如今察南全境解放!怀顺县政府也顺利成立,全县划分为八个区,咱们麻荒地归属六区管辖,区委设在尹温屯,区委书记是陈显玉同志。今天,我们聚在这里,就是要在麻荒地建立共产党的新政权,选举咱们自己的村干部。大家都是村里的主心骨,有啥想法尽管说,咱们畅所欲言,再进行选举。”

党员们虽是满心欢喜,可真到了发言,都有些局促不安。彼此间尚不熟悉,加之议题重大,大家生怕说错话,一时间,会场陷入短暂沉默,只听得墙上挂钟的滴答声,在寂静中格外清晰。

郝存玉见状,再次摊开双手,耸耸肩膀,打破僵局:“大家别拘束!今天咱们首要任务就是选村干部。虽说村子刚解放,新政权还没正式成立,但咱们共产党在这儿的根基早就种下了,之前的秘密党支部也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往后,咱们要在党支部的带领下,公开管理村子,大力发展经济。区里对村里主要干部人选,其实已经有了初步考量,像党支部书记、农会主任、村长、妇联主任和游击队长这些关键岗位……” 说到这儿,他目光如电,手指向马友才,“我提议,选马友才同志为党支部书记,赞成的同志请举手!” 话音刚落,一只只手如破土而出的春笋,纷纷高举,在昏黄的灯光下,似是燃起了希望的火焰。紧接着,他又指向马文魁:“选举马文魁同志当农会主任,同意的请举手!” 又是一片齐刷刷的手臂,如林而立。就这样,在郝存玉的主持下,通过举手投票的方式,麻荒地的主要村干部一一确定,这场意义非凡的会议,也在夜色渐深时落下帷幕。

次日夜幕降临,新当选的治保主任马友志小心翼翼在学校院里挂上汽灯。随着 “嘶嘶” 的充气声,汽灯被点亮,发出 “呜呜” 的嗡鸣,刺目的光芒如同一轮小太阳,瞬间照亮学校院里的每个角落,连墙角的蛛网都是清晰可见。衣衫褴褛的庄稼人得到消息,从四面八方纷纷赶来,不一会儿,学校院里挤满了人。他们或叼着旱烟斗,袅袅青烟在头顶盘旋;或倚靠墙壁,眉头深锁,似在思索未来;又或解开破烂衣襟,就着灯光捉虱子,动作间满是生活的艰辛。这盏曾属于韩新宅的庆年灯,如今成了村里的公有财产,它散发的光芒,照亮了麻荒地百姓们愁苦的面容,也照亮了他们对新生活的期盼。

当晚的群众大会上,先是宣布麻荒地新政权正式成立,接着公布村干部选举结果,最后宣布实施二五大减租政策,号召地主富农拿出四分之一的粮食和土地,分给贫苦农民。随后,人群被分成不同团体,各自开会,深入学习共产党的农村经济政策。区里的三位同志马不停蹄,分别出席各个会议,耐心细致为村民们讲解政策,话语间满是热忱与期待。

为了庆祝翻身解放,麻荒地人在西庙南边搭起戏台,筹备唱大戏、吃翻身饭。这一天,天公作美,微风轻拂,空气里弥漫着喜悦的气息。全村男女老少,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扶老携幼,扛着板凳,浩浩荡荡汇聚到戏台底下,现场人头攒动,热闹非凡。

郝存玉健步走上戏台,他习惯性耸耸肩膀,目光扫过台下密密麻麻的人群,声音铿锵有力:“乡亲们!共产党和毛主席带领咱们穷苦人翻身做主人啦!封建势力被彻底铲除,压在咱们头上的三座大山也被推翻!土地回到咱们手中,以后实行耕者有其田,咱们农民终于能种自己的地,不再受地主老财的剥削!咱们要做新社会的主人,让封建思想彻底消失,那些剥削人的玩意儿,统统都得作废!”

话音未落,台下响起雷鸣般的掌声,经久不息,似要冲破云霄。马友志大步上前,将韩大宅收租的大斗提至台前,他怒目圆睁,猛地一脚踹去,“咔嚓” 一声,大斗应声而碎。这声响仿佛一声号角,紧接着,有人折断大秤,有人摔碎算盘,还有人将从地主家搜出的账本、契约等物堆到一起,火柴点燃瞬间,熊熊烈火腾空而起,将地主富农的财产所有权凭证,尽数化为灰烬。火光映照在人们脸上,每个人的眼中都闪烁着希望与快意。

鼓声骤响,大戏开锣。演员们各个使出浑身解数,唱腔婉转,动作利落。演到《黄鹤楼》时,牛章和马保真配合默契,还大胆加入了许久不敢表演的 “捽搂” 动作,引得台下叫好声连连。马保真作为一流武生,在表演中不慎失手,飞刀而出。千钧一发之际,他身形疾转,一个后蹦,脚尖精准勾住飞刀,动作一气呵成。他心有余悸,后背早已被冷汗浸透,可台下观众却以为这是精心设计的高难动作,掌声、喝彩声如潮水般涌来。

大戏从清晨唱到午后两点多,人们仍沉浸其中,如痴如醉,舍不得离去。为了让大家尽早吃上翻身饭,戏不得不早点结束。散戏后,人群如潮水涌向韩新宅的院子。虽说每家只来一人,却也汇聚成浩浩荡荡的队伍。一到院子,只见高桌板凳整齐摆放,待每桌坐满六人正式开席。院子里人声鼎沸,推杯换盏声、谈笑声、吆喝声交织一起,热闹程度丝毫不亚于庙会娶亲。

新当选的村干部们穿梭席间,热情为大家端饭斟酒。穷兄弟们望着丰盛的酒席,眼里满是笑意,大口吃肉,大碗喝酒,一边吃,一边回忆过去的苦难岁月,品味如今的幸福生活,感慨万千。

马友才和马文魁满面春风,端着酒杯,逐桌向大家敬酒。马友才抚摸着下巴,眼中含泪,声音哽咽:“乡亲们!谁能想到,咱们这些穷苦人,也有今天!这全是共产党、毛主席的恩情啊!想当年,我在韩大宅当长工,连大声喘气都不敢,如今成了村里的党支部书记。大家放心,我定会拼尽全力,把村里的事儿办好,让大伙都过上好日子!”

他话音刚落,院子里便响起如雷贯耳的掌声与欢呼声。农会主任马文魁也举起酒杯,高声说:“咱们穷苦人,不仅要在政治上翻身,更要在经济上翻身!晋察冀边区政府号召开展大生产运动,咱们也要积极响应,大力发展经济!村委会已经制定计划,由马保真主任牵头,组建副业生产筹备组,在韩科院子临街的房子里开豆腐房,马兴堂做豆腐,马增算账;再让马文广和牛增旺在韩棋太的院子里办毡帽厂。只要农业、副业双管齐下,咱们村的日子肯定会越过越红火,大家说是不是?” 他特意将 “是不是” 三个字拖得老长,声音洪亮,充满力量。

“是!” 众人齐声高呼,掌声、欢呼声再次响彻云霄,在麻荒地的上空久久回荡,似在宣告着一个崭新时代的到来。

这场翻身盛宴,不仅是庆祝过去的苦难终结,更是麻荒地人对未来生活的热切憧憬与展望,预示着一个充满希望与活力的新农村,正迎着新时代的曙光,阔步走来。 麻荒地的人们带着这份喜悦与憧憬,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建设新农村的事业中,他们深知,这仅仅是幸福生活的开端,未来还有更广阔的天地等待他们去开拓。 在欢声笑语中,麻荒地的百姓们尽情享受着来之不易的喜悦,憧憬着在新政权的带领下,村子的明天会更加美好,日子会像那燃烧的篝火,越来越红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