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大人,我冤枉啊!”冯秀才突然抬起头,脸上满是泪痕,“我只是一时糊涂,我不是故意包庇她们的!求大人饶我一次,我以后一定好好做人,好好照顾丫蛋!”

“糊涂?”县令冷笑一声,“你眼睁睁看着发妻被害死,看着亲生女儿被虐待,一句‘糊涂’就能抵消所有罪过?来人,将他拉下去,不必再让他狡辩!”

最后,师爷看向赵根柱:“罪犯赵根柱,犯包庇罪。该犯早在赵秀花被害后便知晓妻子赵王氏的罪行,却因惧怕妻子、贪图安稳,作为一家之主,放任妻子胡作非为,害了亲生女儿仍视而不见,选择隐瞒不报,间接导致外孙女丫蛋遭受迫害。判处有期徒刑七年,押送劳役场服刑!”

赵根柱瘫坐在地,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只是一个劲地叹气,脸上满是悔恨。

直到这时,围观的百姓才彻底明白这案子背后的龌龊与狠毒,底下的议论声像炸开了的锅。

“原来秀花是被这娘俩害死的!我就说她好端端的怎么会突然头痛死了,真是造孽啊!”住在冯秀才隔壁的李大婶抹着眼泪,“秀花还活着的时候,经常给我送她自己做的针线活,那么温柔的姑娘,怎么就落得这个下场!”

“还有冯秀才,真是白读了那么多书!自己的媳妇被害死,女儿被针扎,他居然一点都不管,贪图赵秀娥那个女人的美色,那书都读到狗肚子里去了,真是十恶不赦!”一个穿短打的汉子气得直跺脚,“剥夺他的功名太对了,这种人根本不配当秀才!”

人群里,冯秀才的几个同窗脸色通红,羞愧地低下了头。其中一个穿长衫的书生叹了口气:“之前我们还觉得他文采好,待人温和,没想到他竟是这样的人。真是交友不善,今后我们一定要擦亮眼睛,绝不能跟他来往。”

这时,刘珠儿带着顾美苏几人走进大堂,身后还跟着苏雨荷公主,侍女们抱着丫蛋。

丫蛋看到跪在地上的冯秀才,小手伸出去,问道:“爹爹,你怎么了?是不是做错事了?快点承认错误就好了呀。”

冯秀才羞愧地低下头,用袖子掩住了脸。

就在这时,有人高声喊道:“雨荷公主驾到!”

县令马上双手抱拳:“公主殿下,恕下官有公事在身,未能行跪拜之礼。快,给公主看座!”说着,他转身对手下喊道。

下人搬来凳子,苏雨荷坐下,压低声音和县令低语了几句。

刘珠儿走到县令面前,躬身行礼:“大人,丫蛋的身体已经好多了,郎中说体内的绣花针已经全部取出,只是还需要好好调养。另外,关于丫蛋的抚养问题,我想向大人汇报。”

县令点了点头:“你说。”

“冯有才已被判刑,赵秀娥、赵王氏即将问斩,赵根柱也需服刑,丫蛋已无直系亲属照料。”刘珠儿看向丫蛋,眼神温柔了许多,“我六岁进入护卫队,深知那里不仅能让孩子习武强身,还能学习文化课,先生都是经验丰富的护卫队员担任,他们会尽心尽责培养孩子。我想将丫蛋送入护卫队,由护卫队负责她的生活与教育,特来告知大人一声。”

县令沉吟片刻,看向丫蛋——见孩子虽然瘦小,却眼神清亮,便点了点头:

“这再好不过了!我知道护卫队培养出不少人才,听说雨荷公主三兄妹都出自护卫队,多少王孙贵族的子女想进去锻炼,都排不上号。你们能把这孩子带进去,那是她的造化。今后这孩子就拜托你们费心了,你们这样安排,我非常欣慰,相信孩子在那里一定能好好成长。”

身边的众人都投去羡慕的眼光。“多谢雨荷公主体恤百姓!”县令站起身,抱腕说道。

刘珠儿蹲下身,温柔地说:“丫蛋,以后姐姐带你去一个好地方,那里有很多小朋友,还有先生教你读书写字,好不好?”

丫蛋看了看刘珠儿,又看了看苏雨荷,小声说:“那里……有糖吃吗?”刘珠儿笑了,从怀里掏出一块麦芽糖递给她:“有,以后每天都有糖吃。”丫蛋接过糖,小心翼翼地舔了一口,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大堂下的百姓看到这一幕,也都松了口气。张大娘笑着说:“太好了,丫蛋终于有好去处了,以后再也不用受欺负了。”李婆婆也点头:“是啊,跟着珠儿姑娘,咱们也放心。”

这时,衙役们已经将赵秀娥、赵王氏、冯秀才、赵根柱押了下去。赵秀娥还在哭喊,赵王氏则不停地咒骂,押解的官差忍不住踢了她两脚:“闭嘴!等回牢里再收拾你!”

冯秀才和赵根柱则垂头丧气,再也没有了之前的模样。

县令站起身,对围观百姓说:“此案已审清,罪犯均已伏法。今后,本县定当严抓此类案件,绝不纵容任何违法犯罪之徒,还百姓一个太平!”

“大人英明!”百姓们纷纷叫好,声音响彻整个县衙。

刘珠儿看着眼前的景象,心里也松了口气。她知道,这案子虽然结了,但丫蛋的未来还需要好好规划。她转身对顾美苏几人说:“咱们先把丫蛋送回公主家里,等明天再派人带她去护卫队报到。”

顾美苏点了点头:“好,我去买些糕点给丫蛋,让她好好补补。”顾美芬也说:“我去给丫蛋做两件新衣服,她之前的衣服都破了。”

“这些都不用你们张罗了,”苏雨荷站起来说道,“我已经给她买了几套衣服,买多了没用,孩子还在长身体,到了护卫队也要穿队服。”

几人簇拥着丫蛋,慢慢走出县衙。阳光洒在丫蛋的脸上,她手里拿着麦芽糖,眼神里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而县衙外的百姓们,也渐渐散去,嘴里还在讨论着这案子的结局,纷纷称赞县令公正、刘珠儿等人为民除害。

一场牵动人心的绣花针案,终于落下了帷幕。那些作恶多端的人得到了应有的惩罚,而无辜的丫蛋,也迎来了属于她的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