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三国:从平原开始,三兴炎汉 > 第137章 该选青州哪个郡?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其实兖州的泰山郡也很不错,为青州西部屏障,卡曹操咽喉,而且从这攻略青徐也很方便。

但由于泰山山脉和沂蒙山脉的存在,泰山郡,山非常多,强大的山匪聚山而守,累计起来至少有五十万甚至可能有上百万黄巾贼。

要一座一座山头打过去,劳民伤财不说,有些山寨打下来,伤亡不会小,但是不打,没法安心种田,治安都不行,发育个鬼。

而且打下来,得养的活才行,不然粮食吃完了,别说这些贼寇,自家士兵没饭吃都得散掉。

100万人口,最理想的状态,打完就春耕,也得等三四个月,一人省着点吃,一个月0.6石粮,三个月就是一百八十万石。

掏空糜竺的所有流动资金和粮食,估计勉强能填满这个无底洞,这还仅仅只是吃饭,难道,养活官吏、士卒、器械等等不花钱?

稍有不慎,满盘皆输。

所以,泰山郡必拿,但还得缓个两年,等有实力养活别人了,弄出来一网打尽。

只要泰山郡在手,兖州的曹操就很难受了,只有刘备打曹操的份,哪有曹操打刘备的份。

不过,选择了青州这条路,就得征战四方,收百万青州兵,不能怂,不能停。

五年之内,不是在打仗,就是在准备打仗的路上。

还好现在有糜竺的钱袋子,只需要坚持半年,他就有办法自给自足,甚至累积钱粮为全取青州做准备。

江浩的分析如同洪钟大吕,震聋发聩。

刘备眼中最后一丝疑虑尽去,他猛地一拍大腿,声音坚定:

“善,备信惟清,愿行此路。”

关羽亦抚髯颔首,战意升腾:

“关某,愿为先锋,荡平荆棘。”

“好。”

江浩精神一振,再次执笔,在“青”字上重重一圈。

“然则,饭需一口一口吃。青州七郡:济南国、平原郡、乐安国、北海国、东莱郡、齐国、城阳郡。

北海有孔文举,平原已有陈纪,齐国临淄乃刺史焦和驻跸之地,行事掣肘。东莱、城阳偏居东南,远离中原腹地,非进取之道。”

江浩的笔尖最终稳稳落在“乐安国”上。

“选乐安国吧。”

“选乐安吧。”

“为何?”

关羽挠挠头问道。

实际上刘备也是一脸懵逼,不清楚这些地方的具体区别。

“其一,‘地利’。乐安北隔黄河与冀州乐陵相望,可为青州北部屏障,东临大海,煮海为盐,利源滚滚。

沃野千里,济水、时水、漯水穿境而过,更有巨定大湖(后世清水泊,面积广阔)滋养,灌溉便利,屯田养兵,事半功倍,兼可操练水军,为日后经略江河预作绸缪。”

当然,最关键的地利没说,这是锁住袁绍以后南下青州的两把锁之一。

还有另外一把锁是济南郡,袁绍要打青州,只能选择这两个郡下手,不然就得绕路兖州泰山郡。

“其二,‘人和’。与北海孔文举毗邻,可互为奥援,不致冲突。且与公孙将军也近,往来方便。”

孔融过两年顶不住黄巾的压力,立马就会想到刘备,按照江浩的规划那时候青州焦和已经死了,刘备也全取了青州北部,接着平定青州南部黄巾的由头,全控青州,名正言顺。

“其三,‘天时’。青州刺史焦和,庸碌无为,据闻沉疴在身。待其……玄德公以平乱安民之功,又有陶恭祖、孔文举、伯珪兄联名保举,占据青州,名正言顺,以此为基,厉兵秣马则可兴复汉室。”

齐国其实更好,人口、资源各方面比乐安强多了,只是可惜,刺史府在齐国临淄,有着焦和那一套州(省委)班子,刘备很难进得去。

不如先耐心在乐安发展一年,明年春,青州刺史焦和就噶了,那时候的刘备,借助平定青州黄巾之乱,再冲一冲青州刺史的位置。

之后迅速强吞泰山郡,防御青州西部,慢慢发育,“坐等”陶谦之后让出徐州。

说徐州无险可守,江浩只能呵呵了,都拿下青徐,也修整了两三年,有兵有粮,还守啥?

直接开干,徐州东连豫州、兖州,南接扬州,出击就完事了。

袁术称帝,先瓜分了袁术的豫州、甚至打入扬州,曹操敢惹他,那就暴揍曹操。

袁绍?

五年之内,暂时无力南下,公孙瓒和黑山贼也不是那么好打的,特别是有了刘备援助的公孙瓒,开启回血续航模式。

甚至也不是不可以把战场摆到冀州去,两面夹着袁绍,让袁绍不能全力进攻公孙瓒。

江浩的蓝图总结来说:扎根乐安,实控青州北部;救援孔融,全取青州;谋夺泰山,屏障西陲;静待陶谦让徐,一举鲸吞青徐二州。

届时,手握青徐雄兵,钱粮丰足,东临大海,北拒袁绍,西慑曹操,南等袁术(称帝)。伺机而动,蚕食诸侯,成鲸吞天下之势。

当然,这些只是蓝图,只能藏在江浩心中,不能现在明言,否则就是袁术之流,属于包藏祸心的乱臣贼子。

唯有当大汉已倾,身为汉室宗亲的刘备当仁不让欲扶大汉,再现季汉之世,江浩那些胸中蓝图方可直言之。

现在嘛,边走边看,慢慢提点。

“妙,妙,妙!”

刘备连赞三声,豁然开朗,仿佛拨云见日。

他终于看清了未来的道路,虽然荆棘密布,却方向明确,充满希望。

“玄德公此战,不可能一跃成为青州刺史,这不现实,但是乐安郡守,请陶恭祖、孔北海、伯珪兄联名保举即可。”

江浩紧接着给出了刘备成为乐安郡守的方法。

当然董卓那边,等到了洛阳,他也打算派人走一遭出使长安,求官的同时看能不能弄几个人才过来。

董卓肯定是要分化拉拢诸侯,一定会给高官厚禄。

但是人家董卓怎么知道你刘备要哪个州哪个郡的郡守?

万一有了冲突,岂不可惜了一番谋划。

“备,谨遵先生之言,明日便亲自找恭祖、文举与伯珪兄请求此事。”

刘备郑重的点了点头,未来的方向现在已经明确好了,剩下的,只需要他向公孙大哥、陶刺史、孔北海提出这个请求就行了。

江浩见刘备全盘接纳,心中大石落地,脸上露出一丝轻松的笑意:

“如此,这谋主之位,浩便暂且当仁不让了。待他日贤才辈出,自有能者居之。至于称呼,主公二字,浩实难出口,还是习惯称您‘玄德公’,望勿见怪。”

喊别人主公,实在是有些卖身为奴,认别人为主的感觉,还是喊玄德公吧。

刘备闻言,非但不以为忤,反而朗声大笑,上前一步紧紧握住江浩的手:

“哈哈,惟清性情中人,何必拘泥俗礼,‘玄德公’三字,备听着亲切,能得惟清相助,实乃备三生之幸。如鱼得水, 莫过于此。”

关羽在一旁,看着兄长与江浩相视而笑,亦捋须颔首,露出温和的笑意。

三人复又坐下,就具体细节、钱粮初期的精打细算等具体事务,低声商议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