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薄雾尚未完全散去,县衙偏厅内已弥漫着粟米粥的温热香气。
刘备、江浩、张飞、简雍几人围坐在一张略显陈旧的食案旁,碗筷碰撞间夹杂着低声的议论。
案上除了简单的粥食、酱菜,还散落着几卷摊开的账册,墨迹犹新。
“江主簿”
简雍放下手中的竹箸,拿起一卷最厚的账册,指尖划过上面密密麻麻的墨字,眉头微蹙
“现下我军中实有库存:札甲五十一件,皆存于库中,尚未分发;
皮甲五百三十二件,多为修补过;环首刀、长矛等各类兵器合计约五千件;
布匹一千八百匹,多为粗麻,少量细葛;
现钱二百五十万枚,堆积于库房;粮草两万石,存于县仓,多为粟米。”
他顿了顿,语气带着一丝忧虑,看向正专心剥着一个水煮鸡蛋的江浩:
“江主簿特意叮嘱,金银暂且封存,言之后有大用,故未动用。
先前采购:兵器一项,按主簿之意,着重补充长枪。
那粗制长枪虽价廉,一把亦需三百钱,购得四千把,耗钱一百二十万;
粮草三千石,又耗钱百万;其余如赶制军士冬衣等林林总总,又去三十万。
统共已支出二百五十万钱。”
简雍的声音在寂静的晨光中显得格外清晰,每一笔支出都沉甸甸地压在众人心头。
他翻过一页账册,指着一行数字
“眼下,按主簿规划之兵额,至少尚需补充弓五百件,箭五千支,亦需四十万钱。至于粮草……”
他抬眼直视江浩,语气带着明显的迟疑
“现有两万石,若精打细算,足可支撑五六千人马出征所需。
依在下浅见,余钱或可留存,以备不时之需?”
江浩将剥得光滑的鸡蛋放入口中,细细咀嚼,面上沉稳依旧,心中却翻江倒海。
这钱花得如同流水,打仗果然是烧钱的无底洞。
尤其想到陈纪那老狐狸之前答应供应甲胄时隐含的深意,分明是算准了刘备囊中羞涩,压根买不起甲胄。
这还仅仅是基础刀枪弓箭,弩、马、甲胄等贵重物品还没开始买。
弓箭和弩的价格相差太大,一张普通弓五百钱,但弩八千钱,属于贵族玩物,奢侈品,量少价高。
袁绍后面先登营的重弩一把一万五,重甲十万起……
虽然只有八百人,可也是顶级氪金部队了。
江浩咽下鸡蛋,端起粗陶碗喝了口水,压下心中的感慨,语气平静却不容置疑:
“粮草,还需再购。就按一百万钱的份额去办。剩下的缺口,我来想办法。”
必须未雨绸缪,趁着粮价还未因乱世而飞涨,能囤多少是多少。
钱攥在手里,远不如换成实实在在的粮食和兵器可靠。
“再购百万?”
简雍的声调不由得拔高,脸上的皱纹更深了
“江主簿,这……”
他实在难以理解,粮仓明明已有盈余,为何还要投入巨资。
“宪和”
刘备放下喝了一半的粟米粥,碗底磕在木案上发出轻响。
他目光温和却坚定地看向简雍“惟清所思所虑,必有深意。就按他说的去办。”
他对江浩的信任,已近乎无条件。
简雍看看刘备,又看看江浩,最终无奈地叹了口气,将账册小心卷起:“遵命”
他明白主公心意已决。
江浩心中微暖,却也无奈。
他无法向简雍解释未来的乱世将如何残酷,钱币会如何贬值,只有粮草和握在手中的刀枪,才是乱世生存的根本。
治理地方,扩张势力,哪一样离得开粮?
就在厅内气氛略显沉闷之际,一名传令兵疾步跑入,单膝跪地,声音洪亮:
“报,主公。城门外来了一行人马,为首者自称徐州糜竺,言道受主公邀请,特来拜访。”
“糜竺?”
江浩眼睛猛地一亮,刚拿起的第二个鸡蛋差点掉在案上,他胡乱用手背抹了抹嘴角的水渍,霍然起身:
“玄德公,破局之人到了。这糜竺糜子仲,乃天下有数的巨商,最是仗义疏财。
若能得他倾力相助,我军钱粮之忧立解,快,主公,速速出迎。”
他的声音带着难以抑制的兴奋。
刘备先是一愣,随即脸上涌起巨大的惊喜。
平原县那些豪绅的吝啬,让他格外怀念起中山郡仗义资助他的张世平、苏双。
“好,好,好。”
他连道三声,立刻放下粥碗,起身道:“翼德、惟清、宪和,随我同去,迎接这位‘及时雨’。”
一行人快步走出县衙,清晨微凉的空气让人精神一振。
江浩边走边低声快速向刘备介绍:
“玄德公,这糜竺非同小可。其家族乃天下五大富商之一,家资累积,富可敌国,传闻钱财以十亿计。
其本人亦非寻常商贾,乃胸有韬略、腹藏锦绣的干才,实为不可多得的文臣之选。
玄德公,此乃天赐良机,务必把握。”
他的语气郑重无比。
“十亿……文臣……”
刘备深吸一口气,凛冽的空气灌入肺腑,瞬间将方才的激动压下,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沉甸甸的责任感和临大事的静气。
老师卢植的教诲在耳边响起:“凡临大事,须有静气。”
他整了整并不华贵的衣袍,步伐沉稳下来。
江浩内心亦是波澜起伏。
他当初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以刘备名义给糜竺去信,言辞恳切,描绘讨董大义,并隐晦提及投资前景,实属广撒网之举。
就是试试运气。
万万没想到,这位未来的蜀汉重臣、刘备的大舅哥,竟然真的来了。
若能得到糜竺的资助,前期发展将顺利太多。
平原县城门处,气氛略显肃杀。
一辆装饰华贵与这略显破败的城门,格格不入的马车停在门外。
车厢内,糜竺一身素雅却质地极佳的锦袍,手中正捻着一封帛书,正是刘备写给他的那封求援信。
信上字迹工整,言辞恳切:
“子仲先生尊鉴:
久闻先生仁德高义,富而好礼,声播海内,备心慕久矣,恨无缘拜会。
今董卓窃国,鸩弑少帝,秽乱宫闱,暴虐百姓,天下汹汹,生灵倒悬。
备虽位卑力薄,然身为汉室宗亲,目睹社稷崩颓,五内俱焚。
每思高祖提三尺剑斩白蛇而定天下,光武奋起于南阳而兴炎汉,未尝不扼腕叹息,泪湿衣襟。
今欲举义旗,召忠勇,共讨国贼,扶汉室于将倾,解黎庶于倒悬。
然平原小县,地瘠民贫。备散尽家资,得钱不过百万,粮仅数千石,甲胄兵器,十不存一。
欲募壮士,恨无衣甲蔽体;欲砺刀兵,叹少精铁良材;欲饱士卒,愁粮秣之匮乏。空有报国之志,难为无米之炊。仰望苍穹,徒呼奈何。
素知先生乃东海仁商,怀瑾握瑜,虽富甲天下而心系苍生,常行赈济,活人无数。
备闻之如雷贯耳,钦佩不已。值此家国危难之际,天下忠义之士,莫不翘首以盼先生援手。
若蒙先生不弃,慨施援手,助备军资粮秣,则讨贼大军如久旱逢甘霖,枯木得逢春。
备虽驽钝,敢不效死力以报先生大恩?
他日若得尺寸之功,必倾力相报,绝不相负。汉室兴复,黎民安康,皆赖先生今日之义举也。
平原县令刘备 再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