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叶牧倒忍不住笑出声来,微微点头,向屠中天道:“屠保长,所谓达者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何况叶某不在军中,也无瑕去管什么军国大事,今日屠保长要换药材,带来的盐和铁器也正是叶某想要,我们便只谈交易。”

屠中天立刻点头:“对对,我们只谈交易。”顿一下,又道,“这盐可是紧缺之物,叶族长看……”

叶牧似笑非笑:“这药材可是用来救命的,如今怕较这食盐还要紧一些。”

说的也是!

屠中天苦笑,只得点头:“但不知依叶族长之意,要如何换法?”

实则叶牧话虽如此,实是心中也怀有大义,对大历朝廷,他确实已不在意,可那边关将士保的可不止是朝廷,还有万千黎民百姓。

他说这许多话,无非是要在屠中天这里争取一个主动。

此刻听他让步,做势沉思片刻,这才点头道:“既如此,我们便将三百斤药材给屠保长带去,只是还有一个条件。”

“什么?”屠中天大喜,急急询问。

叶牧道:“前次屠保长答应的两匹马,还盼莫再失信。”

所以,除去车上那些东西,他还要两匹马?

屠中天心中一动,张口道:“若是要马,岂是寻常药物可换……”

脑子里刚想到之前的那副虎骨,话刚说一半,就听叶问溪道:“总不会又是快死的马吧?”

这茬儿是过不去了……

屠中天听她又提到那匹黑马,胸口顿时一噎,可转头就看到马棚里正悠然吃草的黑马,立刻道:“这马可是良驹,那时不过是受些小伤,若非受伤,又岂能给我们?那可是军马。”

叶问溪皱眉:“屠保长,为了救这匹马,你知道我们用了多少药材?那次的虎骨便有大多数用在它的身上,不然如今还能剩下一些。”

屠中天失声:“你是说,那些虎骨都用掉了?”

叶问溪点头:“如此良驹,总不能不救,虽说它已不能上沙场征战,可也不能看着它丢了性命。”

屠中天跌足:“再是良驹,它也只是一匹马,如何与军中将士相比?”

要知道,那匹黑马也确实是将军的爱马,受伤之后是经军中的马医诊治,知道再难治好,这才让他带走,又哪知道,这叶氏的人居然用珍贵之极的虎骨替马治伤。

叶牧见他一副气急败坏的样子,已经明白他的目的,眉目轻动,点头道:“留下那副虎骨,本就是为了入药,能瞧着这马日渐健壮起来,也算不枉我们替它费那许多心思。”

屠中天连连叹气,好一会儿,又只得问:“那……熊掌呢?”

叶牧浅笑道:“熊掌倒是我们自个儿食用。”

也没了!

屠中天脸色难看,回头看看马车上的东西,多少有些不甘。

别的倒罢了,今天他能带了两大麻袋的盐来,就是为了那副虎骨,如今虎骨没了,顿时觉得带那许多盐吃亏。

只是,此刻说要将盐带回去,又怕那三百斤药材也难得到,想一想边关那里传来的消息,咬一咬牙,只得点头:“那便请叶族长取药材出来,明日一早我赶去军中,若是有马,一并带回来给你。”

“好!”叶牧也痛快的点头,拍手叫来几个人动手帮忙卸车,又喊叶景珩几人去取药材。

叶问溪听他吩咐完,静静的加了一句:“屠保长,今天将药拿去,不会是又不送马过来,或是送匹死马吧?”

屠中天:“……”

没完了啊。

可他也知道,这一次若再不守信用,以后再更难从叶牧这里得到什么。

没办法,谁让叶氏的人不止会打猎,还会采药呢?

四样药材,各取百斤,给屠中天带走,将他带来的铁器、盐巴和布匹留下。

目送屠中天一行走远,叶牧含笑回过头来。

冯氏已经忍不住低低的欢呼一声,摸摸两个麻袋,笑道:“这些盐,可够我们吃很久了。”

叶牧点点头:“先存去仓房,等我们搬去新屋子,各家分一分。”

众人一听,也都是纷纷欢呼,手里做的活儿更加起劲。

张氏手里洗着内脏,目光却向那里连连瞄过去。

铁器也倒罢了,那些布匹要怎样要一些过来,她的衣裳可都有了补丁。

可是很快,叶牧便说了布匹的分配:“原本这些布是用药材换来的,理该分给一同采药的几个孩子,只是我们叶氏族人人多,这衣裳又不得不周全,便都留在族中,回头我们要修祠堂,便用这些布来做出工的酬劳。”

所以,家里有人去修祠堂才能分到布。

这是又要壮劳力。

一同上山的孩子们都知道,那些药材都是叶问溪的泥人采来,他们只是帮忙一同晾晒整理,听他一说,自然没有异议。

张氏心里却有万分不满,在叶浩宇身上连推几下。

上山的孩子里,可是有叶浩宇,若是他反对,或者能直接要来几匹。

叶浩宇默默走开,对她的眼色并不理睬。

在眼前的大事里,没有去管部分人的小心思,很快,大家的注意力又放在明日上梁的大事上。

野猪很快解好,猪头、猪蹄另放,其余的肉先解成大块,再切成可入口的小块,用大木盆盛了。

原本上梁除去选日子,还要选吉时,只是如今叶氏的屋子太多,一一单选吉日吉时也不知道要几时才成,就将此事从简,一早起身,叶牧带着族人祭过祖宗,便带着青壮和大些的孩子们都往前头的新房子去,从叶三太爷的屋子开始,一座座的屋子上梁。

再隔一会儿,温氏和杨家的人也陆续赶来,温文海充当了唱赞者,每上一道梁,就要起头吆喝:“今日天睛来上梁,主东修的好华堂,华堂修在龙口上,荣华富贵万年长。”

随着他的唱赞声,众人拉动绳子,将一道道房梁吊起,没有鞭炮可放,小些的孩子们就用木棍互相敲击,嘴里发声欢呼,也是十分的热闹。

原本这唱赞也有很长,可是大家都是被流放来此,也断了科举之路,就将“上一步一品当朝,上二步双凤朝阳,上三步三元及弟”等赞语略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