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都市言情 > 北大井人 > 第62章 真相与阻力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你们埋伏了这么多利润,是不是在搞小金库?”审计现场,有人突然抛出质疑,语气里带着审视。

覃允鹤立刻反驳,声音清亮:“这不是小金库。运销公司所有资金都在总公司财务科的账面上,一分钱都没私存,怎么能算小金库?而且这些‘利润’也不是故意‘打埋伏’——《财务制度》规定,收不到货款就不能开发票,没开发票就没法计入销售收入,只能挂在账上。现在账上的钱,其实就是没开发票的货款,是正常经营往来,不是我们藏着掖着。”

李处长又指着报表追问:“那财务账面显示,运销公司应收账款三百多万元,应付款却有一千五百万元,这又怎么解释?”

“这个问题,得先看运销公司是盈利还是潜亏。”覃允鹤答得干脆。

“审计结果是盈利。”李处长明确回应。

“那就只有一种可能——钱都在总公司财务科。”覃允鹤的目光转向总公司财务科长,语气平静却带着分量。

“开什么玩笑!”总经理突然激动起来,脸阴得能滴出水,声音也提高了不少,“现在财务科的银行存款还不到一百万元,哪里来的一千多万元?”说完,他还特意瞟了覃允鹤一眼,眼神里满是不满。

覃允鹤看了总经理一眼,张了张嘴,最终还是没再多说——他清楚,有些话点到为止就好,说透了反而得罪人。可总经理的话让会议室瞬间静下来,所有人你看我、我看你,没人敢接话。

过了会儿,总经理耷拉着脸,语气带着冷嘲热讽:“怎么不解释了?刚才不是挺能说的吗?”

“该解释的我都解释了。”覃允鹤依旧平静,“钱的去向,该让财务科长来解释——总公司的钱花在了哪里,他最清楚。”

财务科长苦笑着摇头,小声嘟囔:“我又没把钱拿回家,我能解释什么?”

“那我问你几个问题。”覃允鹤突然转向财务科长,语速不快却字字清晰,“碳化硅厂现在库存多少产品?这些积压产品的成本有多少?”

财务科长愣了愣,叹了口气:“库存产品大概值一千万左右。”

“总公司给碳化硅厂的自有资金有多少?”

“也就五十几万吧。”

“碳化硅厂这几年总共盈利多少?”

“去年下半年才开始盈利,总共也就五十几万。”财务科长的声音越来越小,头也埋得更低。

“五十万加五十万,才一百多万。”覃允鹤提高了声音,让在场人都听得清楚,“那剩下的九百万,是从哪里来的?还不是占用了运销公司的货款?去年我就提醒过,别把运销的货款当利润花,现在钱找不到了,就想往运销公司身上甩锅,这合适吗?”

他顿了顿,继续说:“总公司生产煤炭,一年产值也就六百多万元,可机关、学校、幼儿园、卫生院的开支,再加上退休工人的医疗费,一年就要六七百万元——光这些开支就把生产煤款花光了,哪里还有钱支撑碳化硅厂的库存?更别说公司还要上项目、发奖金。这些年上级没给过资金支持,公司也没贷款,全靠运销公司欠着小煤矿的煤款,才撑住了资金链!之前搞‘每吨一毛钱差旅费’,逼着运销公司加大发运量,上次小赵去烟台催款,来回坐绿皮车硬座,住宿费每天就给20块,只能住澡堂子,报销还得跟财务磨半天——结果呢?还不是掉进了三角债的泥潭?现在出了问题,就说运销公司的不是,这公平吗?”

覃允鹤连问几句,会议室里静得能听见纸张掉在地上的声音。矿务局的人相互对视,最后李处长站起身说:“情况我们了解了,回去后会向领导汇报。”说完就带着人离开,其他人也跟着散了会。

审计结果和会议上的争执,像长了翅膀似的,很快在全公司传开。不少员工都为覃允鹤抱不平,尤其是运销公司的老员工李本兴,在食堂吃饭时,当着几十个人的面就嚷嚷开了:“这叫什么事!运销公司为总公司挣了这么多钱,结果呢?覃经理被降职,还被人查来查去!不重用就算了,还背后搞小动作,这领导也太不是东西了!”

他越说越激动,拍着桌子喊:“要换人就等人家出差回来啊!趁人家不在就安排新领导,这算什么本事?新经理要是真有能耐,就光明正大地跟覃经理比一比,别搞这些见不得人的事!”一时间,食堂里议论纷纷,有骂领导“糊涂”的,有替覃允鹤“抱屈”的,把公司搅得沸沸扬扬。可面对这些议论,公司领导却异常冷静,既没出面解释,也没制止。

覃允鹤这几天却没心思关注这些——他不是不在乎降职,而是愧疚没来得及给老徐和老班长送行。前几天忙着审计盘点,等想起时两人已经退休离开,他坐在办公室里,摸着老徐递来的工作笔记,突然觉得很累:在国企做事,既要应对业务上的难题,还要防备人际间的算计,尤其是跟那些“政客”共事,稍不注意就会被“整”,他们整起人来,从来不会手软。

还没等他缓过劲,公司又下了通知:由李副经理带队,覃允鹤、一名会计、一名统计员,再加一名纪检委工作人员,组成对账小组,去跟运销公司有业务往来的单位对账。覃允鹤一看通知就坐不住了,赶紧去找李副经理。

“李经理,这事真不能这么办!”他一进门就急着说,“让纪检委的人跟着去对账,这不是把客户往外推吗?自从上次整风运动后,哪个单位不忌讳跟纪检委的人打交道?人家会觉得咱们不信任他们,以后还怎么合作?这简直是在毁运销公司!”

李副经理也很无奈,摊着手说:“这是公司的决定,我也没办法。我跟总经理提过意见,可他不听啊。”

覃允鹤还不死心:“要不找新来的王经理去反映一下?他是运销公司现任经理,说话比我管用,这也是为运销公司负责。”

可王经理听完他的提议,却冷淡地说:“公司定了的事,就按规定执行,别再折腾了。”任凭覃允鹤怎么说,王经理都低着头看文件,再也没接话。

对账小组第一站就差点吃了闭门羹。到了威海那家建材公司,李副经理刚介绍“这位是纪检委的赵书记”,对方老板原本笑着的脸瞬间沉了下来,端茶的手顿在半空,指节都泛了白。“哦,纪检委的同志啊。”他放下茶杯,语气冷了不少,“不巧,我这边还有个紧急会要开,让业务员陪你们聊聊吧。”说完拿起文件夹,没再看他们一眼,转身就进了里屋,直到饭点都没出来。最后还是个刚入职的年轻业务员,领着他们去了单位食堂,桌上只有两素一荤,连瓶啤酒都没有,气氛尴尬得让人坐立难安。

到了第二家单位——青岛的一家热电厂,情况倒显得“热情”,连局长都出面接待了。局长跟李副经理是老熟人,说话也没顾忌,刚坐下就问:“最近见没见过你们矿务局的张局长?那是我老战友,他身体咋样?”

“挺好的,上个月开会还见了。”李副经理赶紧应和。

“那就好。”局长点了点头,话锋突然一转,看向李副经理,语气也严肃起来,“不过我得跟你说句实话,你们这么对待小覃,不对。他有经济问题吗?”

李副经理赶紧摆着手,连说了几个“不”:“没有没有,您误会了,就是正常对账。”

“小覃没犯错误,你们派纪检委的人跟着干嘛?”局长的语气有点冲,“是不相信我们单位,还是不相信小覃?回去跟你们张局长说,少来这套!”他稍微停顿了一下,又缓和了语气,“不过查一查也好,是真是假弄清楚了,大家都放心。我今天还有事,就不陪你们了。”说完起身就走了。

吃饭时,之前一直跟覃允鹤对接业务的王副经理却没出现。覃允鹤悄悄问身边的业务员小宋:“怎么没见王经理?”

小宋瞟了他一眼,又快速扫了扫桌上的人,压低声音说:“他今天有事,来不了。”

这时,陪他们吃饭的韩经理突然问覃允鹤:“你不是有胃病吗?之前出差还说吃不了太辣的。”

“是啊,肠胃一直不太好。”覃允鹤愣了愣,随口答道。

“那正好,”韩经理看了一眼小宋,给了个眼神,“让小宋陪你出去吃碗面,食堂的菜太油了,你吃了不舒服。”

小宋立刻心领神会,拉着覃允鹤就往外走。覃允鹤有点不好意思,回头问李副经理:“这样可以吗?”

李副经理点了点头,挥了挥手:“去吧,注意安全。”

出了热电厂的大院,小宋才停下脚步,凑到覃允鹤耳边低声说:“覃经理,王总在前面的酒楼等着您呢!”

“王总?”覃允鹤愣住了,“他不是说家里有事吗?怎么会在酒楼等我?”他回头看了看,确定没熟人跟着,又问:“他怎么知道我们今天来?”

“昨天你们去黄岛对账,还没动身,我们王总就接到了张局长的电话。”小宋解释道,“张局长说您可能被人整了,还被纪检委的人‘押着’对账,王总和局里的领导都很生气——两家单位正常对账,用得着纪检委出面吗?今天王总推说家里有事,就是想绕开李副经理他们,单独跟您见一面。”

“原来是这样。”覃允鹤心里一阵温暖,又有些无奈,“其实没必要这么麻烦,清者自清,浊者自浊,他们愿意折腾,就让他们折腾去吧。我该说的都说了,该做的都做了,问心无愧就行。”

两人没走多远就到了酒楼,王总已经在包间里等着了,一见面就拍了拍覃允鹤的肩膀,语气诚恳:“兄弟,受委屈了!”没有多余的寒暄,三个人坐下后,小宋就喊来老板上菜——红烧带鱼、辣炒蛤蜊、青岛大虾,全是覃允鹤爱吃的本地菜。看着桌上的红烧带鱼,覃允鹤突然想起三年前跟老科长来青岛出差,老科长也点了这道菜,还笑着说“海边的鱼鲜,多吃点补补”,眼眶忍不住热了热。

“来,先喝一杯,解解气!”王总端起酒杯,跟覃允鹤碰了一下,“我不多问你们公司的事,就想跟你说一句:不管什么时候,我们热电厂都跟运销公司合作,更跟你合作,你放心!”

覃允鹤心里一热,仰头把酒喝了。酒逢知己千杯少,三个人你一杯我一杯,很快就喝光了两瓶啤酒。覃允鹤还想再开一瓶,却被小宋拦住了:“经理,您明天还要对账,喝多了耽误事。”

王总也点头附和:“小宋说得对,身体要紧。”他嘱咐小宋把覃允鹤送回宾馆,自己则先离开了。小宋把覃允鹤送到宾馆门口,又叮嘱了几句“有事随时打电话”,才转身回去。覃允鹤回到房间,没去李副经理那边报备,只在他门口喊了声“李经理,我回来了”,就回自己房间躺下了——他是真的累了,身体累,心更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