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室里,一片寂静,只有设备运转的低沉嗡鸣。武毅站在巨大的弧形屏幕前,凝视着上面跳动的数字。他的手指在触控板上轻轻滑动,调整着参数,眼神专注得像是在拆解一枚精密的炸弹。
“电压波动率又超过了阈值。”他喃喃自语,眉头紧锁。
窗外,远处的城市灯火通明,宛如一片星辰落入凡间。而在这座国家电网调度中心内,十几位工程师正严阵以待,监控着全国八条特高压输电走廊的运行状态。
“武工,华东片区负荷又创新高。”年轻的助理递来一份实时数据报告,“AI算力园区的用电量比上周同期增长了十七个百分点。”
武毅接过平板,指尖划过屏幕上陡峭的曲线。“就像给一个成长中的巨人供血,而他的胃口每天都在变大。”
他走到玻璃幕墙前,望着那片被戏称为“硅原”的区域。那里聚集了全国近三分之一的AI计算中心,成千上万的GpU日夜不停地训练着各种大模型,每一秒都在吞噬着海量的电力。
“我们设计的特高压线路,原本预计能满足未来十年的增长需求。”武毅的声音带着一丝疲惫,“而现在,还不到三年,就已经捉襟见肘。”
口袋里的震动打断了他的思绪。武毅掏出手机,屏幕上显示着“父亲”两个字。他犹豫了一下,还是挂断了电话。现在不是谈论家常的时候。
“准备启动‘织网计划’应急预案。”武毅转身,声音斩钉截铁,“我们不能让电力供应成为AI产业发展的瓶颈。”
控制室里顿时忙碌起来。武毅走回自己的工位,从抽屉里拿出一本陈旧但保存完好的笔记本。皮革封面上,“电网诗篇”四个字已经有些模糊。这是父亲在他入职电力设计院时送给他的礼物,里面记录着父子两代电力人数十年的思考与心得。
翻开笔记本,某一页上有着父亲熟悉的笔迹:“电力人最大的荣耀,就是让光明无处不在,让能量自由流动。”
而现在,武毅面对的是一场前所未有的挑战。
---
三天后,武毅回到了故乡江城。这座内陆城市正计划利用周边的可再生能源,打造一个新的AI算力中心,而武毅所在的电力设计院承接了配套电网的设计任务。
火车缓缓进站,武毅望着窗外熟悉的景色,心中涌起一股复杂的情感。这座城市保留着他成长的记忆,也承载着他与父亲之间难以言说的隔阂。
出站口,一个头发花白但腰杆笔直的老人站在那里,手中拎着一个帆布包。
“爸。”武毅走上前,接过父亲手中的包,“不是说不用来接我吗?”
“顺路。”父亲武建国简短地回答,转身向停车场走去。
车上,父子俩沉默着。武毅看着窗外飞逝的街景,发现这座城市与他记忆中的模样已经大不相同。
“听说你要回来设计新的电网。”最终还是父亲打破了沉默。
“嗯,为新的AI算力中心配套。”
“现在的年轻人,整天就知道搞那些虚无缥缈的东西。”武建国摇了摇头,“电是要用来支撑实实在在的生产的。”
武毅笑了笑,没有争辩。他知道在父亲这代电力人心中,工业用电、民生用电才是根本,而那些闪烁着灯箱的服务器机房,似乎还够不上“实体经济”的边。
回到家,母亲早已准备了一桌丰盛的菜肴。饭桌上,武毅向父亲详细解释了这次的任务。
“我们需要在江城西侧建设一座500千伏的变电站,同时架设两条特高压线路连接西部的风电和光伏基地。”
武建国放下筷子,“西线地形复杂,多是山地丘陵,当年我们建设220千伏线路时就费了九牛二虎之力。”
“现在有了新技术。”武毅拿出平板电脑,调出三维地形图,“我们可以采用无人机巡线、数字化仿真,还有...”
“技术是进步了,”武建国打断儿子,“但电力的本质没变。安全、稳定、可靠,这是电力人永远不能忘记的根本。”
武毅点点头,他知道在这个问题上,父亲是对的。
晚饭后,武毅回到自己的房间,打开行李箱,最上面放着的就是那本《电网诗篇》。他翻开笔记本,在新的一页上写下:“归乡,面对新旧交替的电网,也面对新旧交替的理念。”
---
接下来的两周,武毅带领团队对江城周边的地形和能源分布进行了详细勘察。他们驱车数千公里,走访了西部的风电场、北部的光伏基地,以及沿江的小型水电站。
站在一座风力发电机的脚下,武毅仰望着这台近百米高的庞然大物。叶片旋转时带起的风声如同巨人的呼吸,规律而有力。
“单台机组的装机容量已经达到5兆瓦,”风电场经理介绍道,“理论上,一台风机就能满足一个大型数据中心一刻钟的用电需求。”
武毅在本子上记录着,同时不忘拍下几张照片。在他的脑海中,这些散布在荒野中的风机,正通过无形的电网,与远在千里之外的城市连接起来。
“但它们发出的电,有多少能真正送到需要的地方呢?”武毅问道。
经理叹了口气,“弃风率仍然有百分之十五左右,尤其是在夜间,用电低谷时,我们不得不限制部分机组的出力。”
武毅点点头,这正是他们需要解决的问题。电网不仅要建设得足够强大,还要足够智能,能够根据需求动态调整,将每一度电都输送到最需要的地方。
当天晚上,武毅在临时办公室里研究着电网布局图。父亲武建国不知何时走了进来,站在他身后静静地看着。
“这里,还有这里,”父亲的手指在地图上点出几个位置,“地形起伏大,传统的架空线路会面临覆冰风险。”
武毅有些惊讶地抬头,“您了解这片区域?”
“三十年前,我参与过这里的农村电网改造。”武建国拉过一把椅子坐下,“那时候,我们 goal 是让每一个村庄都通上电,不管多么偏远的山村。”
武毅调出三维地形图,“我们计划在这些区段采用地下电缆,虽然成本高,但安全性和可靠性更好。”
父亲凑近屏幕,仔细查看着线路走向,“有点意思。现在的技术真是进步了。”
这是武毅多年来第一次听到父亲对他的工作表示肯定。他趁机打开一个仿真软件,“不仅如此,我们还在设计一种智能调度系统,能够根据AI算力中心的实时负载,动态调整电力分配。”
屏幕上,一条条光流沿着电网流动,时而汇聚,时而分流,宛如一支无形的交响乐团,在指挥棒下奏出和谐的乐章。
武建国凝视着这流动的光之图,久久不语。
---
周末,武毅受邀参加江城市电力学会的年会,父亲武建国作为荣誉理事也一同出席。
会上,武毅做了关于新型电网设计与AI算力发展的报告。他站在讲台上,看着台下坐着的多是像父亲一样头发花白的老电力人,心里不免有些紧张。
“各位前辈,我们正处在一个能源与算力双重革命的时代。”武毅的开场白后,会场安静下来。
他展示了全国AI算力增长与电力需求的对比曲线,两条线都几乎垂直上升;他解释了训练一个大模型所需的电量,相当于数百个家庭一年的用电;他描述了在能源安全战略下,电网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我们曾经建设电网是为了照亮千家万户,是为了驱动工厂的机器。”武毅的声音逐渐充满激情,“而现在,我们建设电网也是为了支撑数字中国的脊梁。”
他展示了“织网计划”的设计图,那是一个集特高压骨干网、分布式能源接入、智能调度于一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在效果图中,无数光点在全国地图上流动,形成了一张覆盖全国的能源互联网。
报告结束后,掌声持续了很久。武毅看到坐在前排的父亲,那双曾经严厉的眼睛里,闪烁着他不曾见过的光芒。
回家路上,武建国一直沉默着,直到走进家门,他才轻轻拍了拍武毅的肩膀。
“儿子,你们这一代电力人,看到了我们当年看不到的风景。”
那一刻,武毅感到心中某种坚硬的东西融化了。
---
项目的推进并非一帆风顺。在最终的设计评审会上,武毅团队提出的智能电网方案遭到了部分专家的质疑。
“过于超前,风险不可控。”一位老专家直言不讳,“电网的首要任务是安全稳定,这么多新技术堆叠在一起,出了问题谁负责?”
武毅站在投影前,感受着会场上几乎凝固的空气。他深吸一口气,准备回答,却看见坐在会场后排的父亲站了起来。
“我来说两句。”武建国走向前台,接过武毅手中的激光笔。
“在座的不少人都和我一样,是老兵了。”他的声音沉稳有力,“我们当年建设电网,面对的困难不比今天小。技术不成熟,设备落后,资金短缺。但我们还是建成了覆盖全国的电力网络,因为我们知道,电力是国家的血脉,是发展的基石。”
他切换幻灯片,显示出武毅设计中的智能调度系统。
“现在,时代变了。我们的国家不仅需要电力,还需要算力。这两者已经如同鸟之双翼,车之两轮,缺一不可。我儿子他们的设计,或许大胆,或许超前,但绝不是盲目冒险。它是建立在对能源安全和数字战略深刻理解基础上的创新。”
武建国转头看向武毅,眼中满是骄傲。
“我们老一辈总是担心年轻人不够稳重,但今天,我要说,是时候放手让他们去创造新的奇迹了。因为电网的脉搏,永远应该与时代的脉搏一起跳动。”
会场先是寂静,随后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武毅看着父亲,突然明白,那本《电网诗篇》的真正意义——它不是技术的堆砌,而是理念的传承。
---
夜幕降临,武毅和父亲登上了江城最高的建筑——电力调度大厦的顶楼观景台。
从那里望去,整座城市灯火辉煌,街道上车流如织,形成一条条流动的光带。而在城市西侧,一片区域格外明亮,那里正是建设中的AI算力园区。
“想想看,不久之后,那里的服务器将处理着海量数据,训练出可能改变世界的人工智能。”武毅指着那片光明的区域。
父亲点点头,目光却投向了更远处,“而更远的地方,风力发电机、光伏板、水轮机,正在为我们提供清洁的能源。”
两人沉默了一会,享受着这难得的默契。
“您知道吗,爸,”武毅轻声说,“在设计这些电网时,我常常觉得自己不像工程师,更像诗人。”
武建国笑了,“怎么说?”
“我们在用铁塔和银线,书写着关于光与能量的诗篇。每一基铁塔都是标点,每一条线路都是诗句,而流淌其中的电流,就是诗的韵律和节奏。”
父亲从口袋里掏出那本《电网诗篇》,递给武毅,“那么,这首诗的下一个章节,该由你来谱写了。”
武毅接过笔记本,感受着封面上皮革的质感。他翻开新的一页,写下:
“电网的脉搏,永远与时代的脉搏共振。从照亮一个家,到驱动一个时代,电力人的初心未改,只是舞台更加广阔。”
远处,新的特高压铁塔正在立起,在探照灯的照射下,如同巨大的银色琴弦,等待着弹奏能源与算力的交响曲。
武毅知道,在这片传统的基础设施领域,他正参与一场静默的革命——一场将为全球AI算力浪潮提供动力的革命。而在父亲的目光中,他看到了理解与骄傲,那是一种跨越时代的认可,比任何专业荣誉都更加珍贵。
夜空下,电网如同人体的脉络,电流如同血液,在其中奔腾不息,为一个数字化、智能化的未来,输送着不竭的动力。
武毅深吸一口气,明天的挑战还很多,但此刻,他只想驻足,感受这电网脉搏的跳动,感受这属于自己的、独特的诗篇。